分清五淋丸简介

宝宝妈妈2023-08-04  34

目录1 拼音2 英文参考3 概述4 分清五淋丸的别名5 组成6 分清五淋丸的用法用量7 功能主治8 附注9 分清五淋丸药典标准 9.1 品名9.2 处方9.3 制法9.4 性状9.5 鉴别9.6 检查9.7 含量测定 9.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9.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9.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9.7.4 测定法 9.8 功能与主治9.9 用法与用量9.10 注意9.11 贮藏9.12 版本 10 分清五淋丸说明书 10.1 药品名称10.2 英文名称10.3 药品汉语拼音10.4 剂型10.5 性状10.6 分清五淋丸的主要成份10.7 分清五淋丸的药理作用10.8 分清五淋丸的功能主治10.9 分清五淋丸的用法用量10.10 注意事项10.11 专家点评 11 参考资料 1 拼音

fēn qīng wǔ lín wán

2 英文参考

Fenqingwulin Wan

3 概述

分清五淋丸为方剂名,出自《中药制剂手册》方[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成药的药典标准。

4 分清五淋丸的别名

分清止淋丸[1]。

5 组成

木香、黄芩、滑石各384g,甘草96g,大黄590g,茯苓、黄柏、扁蓄、泽泻、车前子(盐水炒)、猪苓、知母、瞿麦、栀子各192g[1]。

6 分清五淋丸的用法用量

上药为细末,水泛为丸,每服6g,温开水送下,日二次[1]。

7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利尿[1]。治由膀胱湿热而致的尿急、尿频、尿道涩痛,淋沥不畅,大便秘结[1]。

8 附注

本方由《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五淋散加减而来[1]。

9 分清五淋丸药典标准9.1 品名

分清五淋丸

Fenqing Wulin Wan

9.2 处方

木通80g、盐车前子40g、黄芩80g、茯苓40g、猪苓40g、黄柏40g、大黄120g、扁蓄40g、瞿麦40g、知母40g、泽泻40g、栀子40g、甘草20g、滑石80g

9.3 制法

以上十四味,滑石粉碎成极细粉;其余木通等十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取上述细粉,用水制丸,干燥,用滑石粉包衣,打光,干燥,即得。

9.4 性状

本品为白色至灰白色光亮的水丸,丸芯为黄棕色至深棕色;味甘、苦。

9.5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试液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直径4~6μm(茯苓)。菌丝黏结成团,大多无色;草酸钙方晶正八面体形,直径32~60μm(猪苓)。种皮内表皮细胞表面观类长方形,壁微波状,以数个细胞为一组,略作镶嵌状排列(盐车前子)。韧皮纤维淡黄色,梭形,壁厚,孔沟细(黄芩)。纤维束鲜黄色,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的壁木化增厚(黄柏)。草酸钙簇晶大,直径60~140μm(大黄)。草酸钙针晶成束或散在,长26~110μm(知母)。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纵向成行(瞿麦)。叶表皮细胞平周壁有角质线纹,气孔不等式,副卫细胞3个;上下表皮均可见栅栏组织(扁蓄)。薄壁细胞类圆形,有椭圆形纹孔,集成纹孔群;内皮层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较厚,木化,有稀疏细孔沟(泽泻)。种皮石细胞黄色或淡棕色,多破碎,完整者长多角形、长方形或不规则形,壁厚,有大的圆形纹孔,胞腔棕红色(栀子)。

(2)取本品2g,研细,加甲醇5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知母对照药材0.1g,加甲醇3ml,超声处理10分钟,取上清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对照药材溶液3µl,供试品溶液5~8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浓氨试液(2.5:1: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乙醇(1:6)的混合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一个相同颜色的主斑点。[2]

(3)取本品10g,研细,加乙醚30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弃去乙醚液,药渣挥去溶剂,加甲醇3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用水15ml溶解,用盐酸调节pH值至1~2,用乙酸乙酯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芩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丁酮—甲酸—水(5:3: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4)取黄柏对照药材0.15g、栀子对照药材0.2g,分别加甲醇3ml,超声处理10分钟,上清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对照药材溶液和[鉴别](2)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各3~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丁酮—甲酸—水(10:7: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热风吹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黄柏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主斑点;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乙醇(1:6)的混合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栀子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5)取大黄对照药材0.3g,加甲醇3ml,超声处理10分钟,取上清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对照药材溶液和[鉴别](2) 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各3〜5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脂甲酸(12:3:0.2)为展开剂,展开约3cm,取出,热风吹干, 再以同一展开剂展开,展距10cm,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主斑点。[3]

(6)取甘草对照药材0.15g,加甲醇3ml,超声处理10分钟,取上清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对照药材溶液与[鉴别](2)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各3—6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异丙醇—甲醇—浓氨试液(12:6:3:3.5:1)为展开剂,展开,展距11cm以上,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一至两个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9.6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A)。

9.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9.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甲醇0.1%磷酸溶液(42:23:3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理论板数按大黄酚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9.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大黄酚对照品和大黄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大黄酚12μg、大黄素5μg的混合溶液,即得。

9.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取本品适量,研细(过三号筛),取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盐酸(10:1)的混合溶液25ml,称定重量,置80℃水浴中加热回流30分钟,若瓶壁有黏附物,须超声处理去除,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ml,置5ml量瓶中,加2%氢氧化钠溶液1ml.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用于测定总大黄酚和总大黄素的含量。

(2)取本品上述粉末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160W,频率50kHz) 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用于测定游离大黄酚、游离大黄素的含量。

9.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上述两种供试品溶液各10~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分别计算总大黄酚和总大黄素的总量与游离大黄酚和游离大黄素的总量。

本品每1g含大黄以总大黄酚(C15H10O4)和总大黄素(C15H10O5)的总量计,不得少于1.2mg;以游离大黄酚(C15H10O4)和游离大黄素(C15H10O5)的总量计,不得少于0.70mg。

9.8 功能与主治

清热泻火,利尿通淋。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淋证,症见小便黄赤、尿频尿急、尿道灼热涩痛。

9.9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6g,一日2~3次。

9.10 注意

孕妇慎用。

9.11 贮藏

密闭,防潮。

9.12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0 分清五淋丸说明书10.1 药品名称

分清五淋丸

10.2 英文名称

Fenqingwulin Wan

10.3 药品汉语拼音

Fenqing Wulin Wan

10.4 剂型

水丸,每20丸重1g。

10.5 性状

分清五淋丸为白色至灰白色光亮的水丸,丸芯为黄棕色至深棕色;味甘、苦。

10.6 分清五淋丸的主要成份

关木通、车前子(盐炒)、黄芩、茯苓、猪苓、黄柏、大黄、扁蓄、瞿麦、知母、泽泻、栀子、甘草、滑石。

10.7 分清五淋丸的药理作用

木通清泻心火,通利大小肠,利尿通淋;瞿麦、车前子、扁蓄、滑石清热化湿,利水通淋;黄芩清上焦湿热;黄柏清利下焦;大黄清热通腑;三药配合,通利三焦,导热下行为佐药;猪苓、茯苓、泽泻甘淡利湿,健脾益气以促膀胱气化;知母、栀子清热降火;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诸药相合,共奏清热化湿,分清泌浊,利水排石,化瘀通淋之功。

10.8 分清五淋丸的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利尿通淋。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淋证,症见小便黄赤、尿频尿急、尿道灼热涩痛。适用于膀胱湿热,小便浑浊,淋漓作痛。

10.9 分清五淋丸的用法用量

灯心草汤或温开水送服,一次6g,一日2~3次。

10.10 注意事项

孕妇禁服。

10.11 专家点评

1.应用范围:(1)热淋:湿热下注引起的尿痛,尿急,尿频,尿道灼热,发热,小腹疼痛,小便黄赤,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或滑数。(2)血淋:邪热内蕴,灼伤膀胱络脉所致的尿血,小腹疼痛,尿道灼痛,小便淋漓等症状。(3)砂淋:邪热内蕴,灼伤膀胱络脉所致的尿血,小腹疼痛,尿道灼痛,小便淋漓等症状。(4)尿浊:气化失职,清浊不分,混浊而下,尿如米泔,小便淋漓,舌红苔黄腻,脉滑。

2.应用指征:分清五淋丸辨证要点是湿热内蕴。主要见症为尿道灼痛,尿血,热淋、砂淋,尿浊,舌红苔黄,脉弦滑数等症。

3.使用时注意 孕妇禁服。

目录1 拼音2 概述3 《中药制剂手册》方之妇科五淋丸 3.1 组成3.2 制法3.3 妇科五淋丸的用法用量3.4 功能主治3.5 附注 4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之妇科五淋丸 4.1 妇科五淋丸的别名4.2 处方4.3 制法4.4 功能主治4.5 妇科五淋丸的用法用量4.6 使用注意4.7 摘录 5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之妇科五淋丸 5.1 组成5.2 功效主治5.3 妇科五淋丸的用法用量5.4 制备方法 6 参考资料附:1 古籍中的妇科五淋丸 1 拼音

fù kē wǔ lín wán

2 概述

妇科五淋丸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三首。

3 《中药制剂手册》方之妇科五淋丸3.1 组成

当归、川芎、地黄各240g,白芍药、木通各150g,茯苓皮、栀子(姜水炒)各120g,石苇、甘草、琥珀各60g,海金砂300g,黄连30g[1]。

3.2 制法

上药为细末,水泛为小丸[1]。

3.3 妇科五淋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6g,温开水送下,日二次[1]。

3.4 功能主治

《中药制剂手册》方之妇科五淋丸功能清热利水,分清止淋[1]。主治膀胱湿热而致的小便赤涩,淋漓浑浊,肿胀疼痛[1]。

3.5 附注

本方由《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五淋散加味而来[1]。

4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之妇科五淋丸4.1 妇科五淋丸的别名

妇科分清丸

4.2 处方

当归4两,生地4两,川芎3两,滑石3两,木通2两,甘草2两,生栀子2两,生白芍2两,石苇1两(去毛),黄连1两,海金砂5钱。

4.3 制法

上为细粉,凉开水泛小丸。

4.4 功能主治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之妇科五淋丸功在清热利水。主治膀胱湿热,淋漓不断,混浊带血,小便不利,尿道刺痛。

4.5 妇科五淋丸的用法用量

妇科分清丸(《中国药典》一部)。《中国药典》本方用法:先将石苇加水煎煮二次,滤过,余药粉碎成细粉,混匀,用石苇煎液泛为丸。每服三钱,每日二次。

4.6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

4.7 摘录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

5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之妇科五淋丸5.1 组成

当归8两,川芎8两,生地8两,白芍5两,木通5两,柏子(炒)4两,茯苓皮4两,石苇(去毛)2两,甘草2两,琥珀2两,海金沙10两,黄连1两。

5.2 功效主治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之妇科五淋丸功在清热利水,分解止淋。主治妇女便溺涩滞,小便红赤淋沥浑浊,湿热肿痛。

5.3 妇科五淋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

5.4 制备方法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read/999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