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直肠指诊直肠指诊为常规检查项目,虽然直肠指诊不能直接触及到结肠肿瘤,但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指套上染有血性粪便即是结肠癌的可能的强有力的间接证据.● 排除直肠内多原发肿瘤,包括腺瘤和癌.●少数乙状结肠和直肠上端的癌在直肠指诊时可触及肠外肿块.二 大便隐血检查作为一种简便,快速的结直肠肿瘤筛检方法,粪隐血试验可以从健康人群中检出可疑结直肠肿瘤的患者,为进一步精查提供高危靶人群。三X线检查X线检查过去是诊断结肠癌的主要手段,随着纤维结肠镜的出现,其在结肠癌的诊断地位退居其后,但仍是诊断的有效手段之一。主要方法有:普通腹透及腹部平片,钡餐检查,钡灌肠及双重对比造影等。但对于小于0.8cm的扁平腺瘤和早期的结肠癌,仍有可能难以发现,患者有临床症状者仍须进一步内窥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四 结肠镜检查纤维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肠癌最主要而有效的手段,因为它能直接看到病变,了解大小,范围,形态,单发或多发,有无其他伴随的病变,最后通过活组织检查明确病变的性质。但结肠镜有一定的盲区,该盲区主要在肠段转折区,检查应予高度重视,以免漏诊。对于直肠癌,一般通过体检、肠镜检查便可明确诊断,因而PET-CT检查较少用于初次诊断和鉴别诊断。PET可用于肠镜取样失败、结果可疑或难以耐受肠镜检查者,对于有明确的转移灶者,用PET寻找结、直肠原发灶也是一种很不错的选择。PET-CT不是结肠癌复查的常规检查。
结肠癌术后复查的检查项目:
1、体检。全面查体,检查腋窝、锁骨上和颈部淋巴结,腹部主要检查肝脾,是否有腹部包块,肛门指诊可以及时发现直肠或盆腔的复发灶,这些体检结果对治疗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CEA 。它是监测结肠癌术后复发或肝转移最有效方法之一,尽管对于CEA的特异性以及能否作为复发早期诊断的标志物仍存在异议,但是大多数学者认为,进展期病人CEA升高,术后仍不能回复至正常水平,常预示预后不良,而且CEA的升高常早于临床出现复发的症状4-5个月,它不仅能监测局部复发,也能提示肝、肺等处的远处转移。血清CEA的测定应在术后2年内,每4—6周测1次,2年后每6个月测1次。
3、腹腔及盆腔CT或B超检查。结肠癌术后应用CT检查了解局部复发及远处脏器(肝脏、肺等)的转移灶,及腹、盆腔淋巴结转移准确性较高,现已普遍接受。正常情况下CT检查每年一次,B超检查每6个月一次。有条件的患者应该于手术后4—6周内行CT扫描,作为以后复查的对照。
4、PET-CT检查。结肠癌术后检查PET-CT非常合适,可以发现非常早期的复发,对于全身复发转移,只要一次检查就能搞定。正常术后可查一次PET-CT,有条件术后一年再查一次。
病情分析:
结肠癌术后发现淋巴结转移,常规是要行化疗的。
指导意见:
不知道病人术后做过什么治疗。常规检查包括:相关抗原五项、血分析、肝功能、和中下腹部CT,加起来总共要2000多块吧。主要是CT贵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