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知识,医学知识,临床知识,健康科普知识,为您疾病康复提供帮助
常见症状:喘促日久,心悸怔忡,动则喘甚,气不接续,胸闷如窒,不能平卧,痰多而豁;或心烦不寐,唇甲紫给。舌紫或舌红少苔,脉微急或结代。治疗原则:本证属虚喘范围,因久病肺虚及肾,肺肾气虚或真阴衰竭所致。治当补肺益肾,纳气平喘;或滋肾益阴,纳气平喘。
治疗肺肾两虚喘息常用中成药:七味都气丸,川贝母银耳糖浆,老年咳喘片,百令胶囊,苏子降气丸,补肺丸,河车大造丸,固本咳喘片,金水宝片,蛤蚁定喘丸,蛤蚁定喘胶囊等。
应用要点:‘肾虚不能纳气,呼多吸少,或久咳咽干,腰膝酸软,遗精盗汗可选用七味都气丸等。年老咳喘日久,正气不足,易感冒可选用老年咳喘片等。肺肾两虚,精气不足,咳喘咯血,咽干口燥,盗汗骨蒸可选用百令胶囊,金水宝胶囊等。痰雍咳喘,兼见肾不纳气,咳喘痰多,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可选用苏子降气丸等。咳喘日久,声低气短,或喘哮反复发作,咯痰无力可选用补肺丸,固本咳喘片等。阴虚内热,虚劳咳喘,气虚胸闷,自汗盗汗可选用蛤蚁定喘丸,蛤蚜定喘胶囊等。阴虚肺燥,久咳痰少,痰赫难咳,鼻咽干燥可选用川贝母银耳糖浆等。来源:浙江省医学会资料提供,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喘病(dyspnea)为病名。喘指呼吸急促。《说文解字》:“喘,疾息也。”疾,指快速;息,指一呼一吸。疾息,即表示呼吸次数比正常人快速急迫。《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以五脏病证皆可致喘。
喘病是因久患肺系疾病或他脏病变影响,致肺气上逆,肃降无权,出现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等症状的病证。一般来说,邪气壅肺者为实喘,精气内虚者为虚喘。
喘证大要分为实喘与虚喘两大类,实喘为邪气壅肺,气失宣降,治予祛邪利气。实喘的基本病理属于“清浊相干,气乱于肺。”(见《黄帝内经灵枢·五乱》)如外感六淫,水饮痰浊壅阻于肺,使肺气失于宣降,此为实喘。禀赋虚弱或元气亏损,使“肺主气”的功能明显削弱,以致肾不纳气,治予培补摄纳。
实喘以祛除病邪为大法,虚喘当补元摄纳为主。不少患者,久病喘证,元气已损,兼有病邪(痰浊、水饮、气壅)者,属于虚实夹杂之证,治宜兼用扶正与祛邪二法,通常在发病时,先以祛邪为主;邪去大半,则以扶正法为主。喘证发作,每兼咳嗽,亦须喘、咳同治。如喘而声高气粗,喉中痰鸣,声如拽锯者,称之为哮喘,简称为哮。除药物治疗外,亦可配合针、灸、外治和药物穴位电离子透入法。至于虚喘、实喘,又可因为病因、证候、体质等不同情况而分为多种证型。
喘证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的过程中。不但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且可因其它脏腑病变影响于肺所致。为此必要时需结合辨病,与有关病篇互参,以便全面分析疾病的特点,并掌握其不同的预后转归。
现代医学的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心肺功能不全等病,在发生呼吸困难时,可参照治疗。
详见百科词条:喘病 [ 最后修订于2016/9/10 16:24:18 共8897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