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行为习惯有哪些

宝宝妈妈2023-07-28  59

幼儿行为习惯有:

1、礼貌用语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大师高尔基说过:“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作为家长,应注意从孩子的呀呀学语阶段,就注意教育他学会礼貌用语。父母的在日常行为中以身作则,处处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来影响孩子,感染孩子。

2、与他人和谐相处

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后成长、生活离不开集体生活环境,家长要教育引导孩子与伙伴儿进行友好交往,友好相处。要让孩子有集体荣誉感,鼓励孩子帮助别人,为别人或为集体做事情,并及时鼓励夸奖他们。

3、劳动习惯,让孩子从小事做起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生活自立是我们培养孩子行为习惯的重要内容,从小就培养他自己刷牙,自己洗手、擦脸,自己洗澡,养成自己自立的生活习惯。我们要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别人添麻烦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不做破坏别人劳动成果的事。

4、饮食卫生习惯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育孩子讲究卫生,祸从口出,并从口入,教育孩子勤洗手,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按时进餐,不暴饮暴餐,少吃零食,不偏食。尤其是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观,让孩子从小形成饮食有节、均衡营养的好习惯。

5、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会写字的孩子,可有意识地培养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家长也可以和孩子讨论读后的感受,培养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独立思考,真实表达的习惯。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应该这么做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新学期,培养孩子7个好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方法如下:

一、重视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

1、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在吃饭时不要让孩子边吃边玩或者边吃饭边看电视,对消化不好;也不要用许诺法(让孩子吃饭,容易使孩子形成不讲理、任性等不良习惯;不能让孩子挑食偏食,家长自己也不要挑食,样样都吃;吃饭时不要过于责怪、批评甚至吓唬孩子,以免孩子情绪紧张影响食欲;饭前不要给孩子吃零食,更不要无限量给吃零食。这样才能保证孩子的营养平衡、身体健康。

2、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睡眠是幼儿生长发育、尤其是神经系统发育的必要条件。幼儿时期孩子的神经系统还没发育完善,神经细胞容易疲劳,而大脑又处在发育最快的阶段,睡眠能够消除神经细胞的疲劳,对大脑起到保护作用。

培养要求主要是:按时睡觉、自己独睡。睡觉有规律,能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早晨起床也有规律,不会睡懒觉,也不会因为没睡醒而影响学习、耽误家长上班等。孩子独睡一则有利于养成好的睡眠姿势,室内空气好,二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

二、重视孩子卫生习惯的培养。

幼儿时期,孩子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差,容易得各种疾病。培养孩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仅有利于孩子防病保健康,而且有利于生长发育,孩子经常生病,大人辛苦孩子发育不好。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主要重视平时,重点做好“四勤、四要、四不要”。

四勤:勤剪指甲,勤洗头理发,勤洗澡换衣,勤漱口刷牙。

四要:早晚要洗脸,饭前便后要洗手,睡前要洗脚,生吃瓜果要洗净或削皮。

四不要:不喝生水,睡前不吃零食,冬天不蒙头睡觉,平时不挖鼻孔和耳朵。

另外,家长要注意给孩子合理穿衣,不要太多,有些孩子体质较差,经常感冒生病,对于这些孩子,家长不要因孩子生病就给他多穿衣服,这样反而不好,因孩子稍微运动一下就出汗,更易感冒,有的家长提出不要让孩子“玩”,这样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不好,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长期下去只能使孩子自身的疾病抵抗力将更差。

再有,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不要对孩子过于包办,要让孩子自己穿脱衣服、鞋袜等,不要怕孩子动作慢,穿不好,过多的包办代替使孩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生活自理能力越来越差。

三、重视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习惯对一个人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强烈的学习兴趣比“知识储备”更为重要,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培养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

有的孩子平时做事不专心,一会玩玩具,一会儿要看书,三心二意,这种习惯不好,我们应该注意,一定要让孩子完成一件事后再做其它,如果在做这件事时确有困难孩子无法独立完成,那么家长可适当指导帮助一下,让他形成有困难要想办法解决的意识,而不是有困难就不做。要培养孩子做事有恒心的好习惯。

2、培养孩子倾听习惯。

有的孩子大人与他说话,只顾自己玩,老师上课或小朋友回答问题时,总是抢嘴或在下面讲废话、问他刚才教师(或同伴)说什么一问三不知,这样的习惯如不及时纠正对孩子以后的学习不好,所以平时我们跟孩子讲话时要让孩子的眼睛看着自己,不能三心二意,开始时要多提醒,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形成专心听讲的好习惯,就能很快掌握教师所教的知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read/975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