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是常规体检报告中必查的一项。那么肝功能报告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肝功能检查主要包括反映肝损伤的指标和肝代谢的相关指标。肝功能最基本的项目主要有血清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以及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
肝功能的结果,临床上往往需要结合患者情况以及更多的其他辅助检查来综合判断病人疾病。在此我们仅简单认识一下肝功能的各项检查项目及意义。
正常成人血清总蛋白60-80g/L,白蛋白40-55g/L,球蛋白20-30g/L,白/球比(A/G)为(1.5-2.5):1。血浆蛋白主要反映慢性肝损伤以及肝细胞储备能力。血浆蛋白出现问题,最常见的就是白蛋白(总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或减低,白/球倒置等。
1)白蛋白(总蛋白)降低:肝脏代偿能力很强大,因此,只有肝脏严重损伤,才会出现总蛋白和白蛋白降低,甚至出现低蛋白血症(总蛋白<60g/L或者白蛋白<25g/L)。引起低蛋白血症的原因有肝脏本身的疾病和肝脏以外的疾病。前者包括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中度以上持续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其他原因如缺血或者毒素诱发的肝损伤等等;非肝脏的疾病,包括饥饿或者消化吸收问题出现的营养不良患者;肾病综合征、严重的烧伤、急性大失血等引起的蛋白丢失过多;以及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甲亢、重症结核等等均可引起低蛋白血症。
2)球蛋白升高,主要见于免疫或者血液系统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此外还有一些全身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也会引起球蛋白升高。而长期使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者会抑制合成,从而导致球蛋白降低。
3)A/G倒置,常见于严重的肝损伤或M蛋白血症,如慢性中度以上持续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等。
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也是反映肝功能损伤的程度,因前者主要分布在肝脏,其灵敏度较后者更高。一般情况下,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参考值≤40U/L,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 1.15。如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其他非病毒性肝炎如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等肝病,转氨酶也会升高。其中以急性病毒性肝炎升高最为明显,可数十倍甚至上百倍升高。此外,胆汁淤积、急性心梗、肾病、骨骼肌疾病等也会伴随转氨酶的升高,需结合病人情况以及转氨酶升高水平综合判断。
胆红素的数值,可以用来判断患者有无黄疸,黄疸的轻重程度,推断黄疸发生的原因(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梗阻性黄疸)。
肝内外胆管阻塞性疾病如结石、胰头癌等引起的胆管阻塞、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内胆汁淤积等等,均可引碱性磷酸酶增加,当然,还有一些骨骼、胃肠道以及一些全身疾病如营养不良、严重贫血等也会引起碱性磷酸酶升高。
胆道阻塞性疾病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硬化性胆管炎所致的慢性胆汁淤积以及肝癌引起的肝内阻塞,都会引起γ-谷氨酰转移酶明显升高,甚至超过上限的10倍以上。其他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以及急慢性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脂肪肝、胰腺炎、胰腺肿瘤等疾病该酶也会升高。
对于肝功能的判断,不能单凭借一个结果的数值,临床上需要结合临床患者的病情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生活有一些肝脏不的好会使用保肝药,使用保肝药能够缓解肝病的症状,能帮助肝细胞的修复。保肝药虽好,但是不能乱用,而且目前市面上的保肝药分为5类,不同种类的护肝药有不同的组成成分,带来的副作用也不一样。
1、抗氧化类
常见的抗氧化类是水飞蓟素类。细胞或组织抗氧化应激时可产生有害的自由基,正好此类药物能保护细胞,防止受到损伤,常应用于治疗特异性肝脏疾病。另外,服用此类药物也能降低丙肝病毒RNA水平,使得干扰素抗病毒能力翻倍。还有一种药物是双环醇,同样也能保护肝细胞,能缓解化学性肝损伤和脂肪肝,同时也能保护肝部分切除和免疫性肝损伤。
2、解毒类保肝药
常见的解毒类保肝药物有还原性谷胱甘肽和N-乙酰半胱氨酸,此类药能促进糖分、蛋白质和脂肪代谢,而且影响细胞代谢过程,有效减轻肝组织损伤,进而促进肝细胞修复。对乙酰氨基酚所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可用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
3、修复肝细胞膜类
常见的修复肝细胞膜类是多烯磷脂酰胆碱,此类药物能影响膜结构,促进受损肝功能和酶活力恢复正常。无论是脂肪性肝病还是病毒性肝炎都可以用此药,尤其是以膜损害为症状的酒精肝。
4、利胆类药
常见的利胆类药物有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和熊去氧胆酸,腺苷胆氨酸属于一种生理活动物质,存在于组织和体液中,其主要作用是防止肝内胆汁淤积。前者适合胆汁代谢障碍和淤胆型肝损伤患者。后者可减少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加快胆固醇结石溶解速度,有效改善胆汁淤积问题。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病人肝脏中淤积太多胆汁,用此类药物能促进胆汁从肝细胞分泌到胆小管,能降低细胞疏水胆酸水平,进而达到保护细胞膜效果。不过此类药仅应用于胆固醇结石,根本不能溶解胆色素结石以及混合结石,特别是胆道梗阻病人不能用此类药。
5、抗炎类
常见的抗炎类药物有甘草酸制剂,具有一定的非特异性抗炎效果,其作用就如同糖皮质激素一般,不过没有不良反应,能更好的保护肝细胞,减轻肝功能损伤,改善肝功能。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以及病毒性肝炎都可以用此类保肝药。另外肝切除手术后以抗炎类药物为基础,然后联合其他类型的保肝药物。不过此类药有类醛固酮样作用,对于高钠血症以及低钾血症,还有重度高血压以及心力衰竭患者禁用。
温馨提示
不同的保肝药物作用机制不一样,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严格掌握其适应症和禁忌症。依据病因和病情来选择合适的保肝药,药物所引起的肝损伤应选择解毒类药;胆汁淤积所引起的应选择利胆的药;酒精性脂肪肝病人应选择能修复肝细胞膜类的药物。值得提醒的是,多数保肝药物经肝脏代谢,所以联合用药品种不能过多,特别是不能联合用同一作用机制的药物,不然会增加肝脏负担。
#家庭医生超能团# #21天图文打卡挑战#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您的病情较为疑难和治疗棘手,中医治疗需要面诊,网上无法诊治。我的出诊停诊时间详见我的个人网站首页。
(北京协和医院董振华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