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预的目标是延缓眼轴的增长速度,尽量保持孩子的远视储备值。
建议做以下干预:
1、户外活动每天2小时以上;
2、改善家庭环境灯光,选暖白色无频闪高显指非直视光源的护眼灯;
3、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
4、眼部冷敷,个人使用医用凝胶眼贴,改善眼部微循环,尤其是有散光的孩子更需要冷敷;
5、调节力训练,让眼睛处于一个较为轻松舒适的健康状态。
我家女儿10岁半,现在开始做预防近视干预,她每天必做的事情是:
1、晚上睡觉敷V视力医用降温贴;
2、只要看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一定戴着功能眼镜;
3、晚上看书写作业画画等都开着护眼灯。
眼的总屈光度是由一系列屈光组织参数决定的,包括:框架镜(验光结果)后顶点屈光度、角膜顶点屈光度、眼球第一主平面屈光度、角膜屈光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眼轴、玻璃体腔深度、晶状体屈光度、房水折射率、玻璃体折射率、晶状体折射率、晶状体前表面曲率半径、晶状体后表面曲率半径、晶状体前表面到晶状体第一主平面距离、晶状体后表面到晶状体第二主平面距离……等等。
如果忽略一些生理性常量和细微差异的影响,我们简化一下就是:眼的屈光度主要由角膜曲率、晶状体屈光度和晶状体位置、眼轴长度决定的。为方便理解可认为:屈光度≈角膜曲率+晶状体屈光力+眼轴(注意是“约等于”,≈,不是等于)。在这个公式中,如果我们只有角膜曲率和眼轴的测量结果(而没有晶状体的测量结果),这就是一个二元一次方程,近视度数(屈光度)和晶状体屈光度都是变量,是解不出来的。
正常孩子生下来会有远视储备,随着年龄的增长远视度数逐渐下降,远视储备逐渐降低。如果通过检查发现孩子的远视储备低于同年龄的正常储备值,就要提前进入近视预防:1.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保证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
2.定期检查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以及视功能。
3.视力下降后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就诊,排除假性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