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附子汤简介

宝宝妈妈2023-07-14  51

目录1 拼音2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桂枝附子汤 2.1 处方2.2 功能主治2.3 桂枝附子汤的用法用量2.4 摘录 3 《伤寒论》 3.1 方名3.2 桂枝附子汤的别名3.3 组成3.4 功效3.5 主治3.6 桂枝附子汤的用法用量3.7 桂枝附子汤的临床应用3.8 各家论述3.9 附注 附:1 古籍中的桂枝附子汤 1 拼音

guì zhī fù zǐ tāng

2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桂枝附子汤

2.1 处方

桂枝(三钱) 附子(炮.去皮脐.三个) 甘草(二钱)

2.2 功能主治

治伤寒八九日不解,风湿相搏,身体烦疼。

2.3 桂枝附子汤的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活人书有芍药大枣。

2.4 摘录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3 《伤寒论》3.1 方名

桂枝附子汤

3.2 桂枝附子汤的别名

桂附汤

3.3 组成

桂枝4两(去皮),附子3枚(炮,去皮),生姜3两(切),大枣12枚(擘),甘草2两(炙)。

3.4 功效

祛风温经,助阳化湿。温散其风湿,从表而解。

3.5 主治

伤寒89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恶寒发热,四肢掣痛,难以屈伸,厥,或心下悸,或脐下悸。

3.6 桂枝附子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6升,煮取2升,去滓温服,日3次。

3.7 桂枝附子汤的临床应用

伤寒变痹《全国名医验案类编》:张幼文,32岁,贵胄之子,素因多湿,偶感风寒,发热恶寒,一身手足尽痛,不能自转侧,脉浮大而紧。风为阳邪,故脉浮大主病进,紧主寒凝,脉症合参,风寒湿三气合而成痹,桂枝附子汤主之:桂枝4钱,附子1钱半,甘草2钱,大枣6枚,生姜3钱。1日2服,3日举动如常;继服平调之剂全愈。

3.8 各家论述

①《注解伤寒论》:不呕不渴,里无邪也;脉得浮虚而涩,身有疼烦,知风湿但在经也。与桂枝附子汤,以散表中风湿。风在表者,散以桂枝、甘草之辛甘;湿在经者,逐以附子之辛热;姜、枣辛甘,行营卫、通津液,以和表也。②《伤寒论类方》:此即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但彼桂枝用3两,附子用1枚,以治下后脉促、胸满之症;此桂枝加1两,附子加2枚,以治风湿身疼、脉浮涩之症。1方而治病迥殊,方名亦异,分两之不可忽如此,义亦精矣。③《伤寒论方解》:加桂、附,是因冲逆、恶寒、身体烦疼、四肢掣痛诸症较重的关系。桂枝、甘草与大枣同用,可以平冲逆,能治心下悸或脐下悸;桂枝、甘草与生姜同用,辛甘发散,能解表而散水气,以防水渍入胃。附子如只用1枚的小剂量,那只是为回阳设;如用到2枚或3枚之多,那便是取其温经止痛了。

3.9 附注

桂附汤(《活人书》卷十二)。

古籍中的桂枝附子汤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卷一湿病脉证第二]论一首、脉证十二条、方十一首

而烦渴也。仲景虽不立治法。然以理推之。下文之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即其治也。前人拟小陷胸汤。恐非...

《伤寒溯源集》:[卷之五温病风温痉湿]湿病证治第九

寒邪当去。下焦之气化当行。于法当温。则下文之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即其治也。前人拟陷胸汤。恐非其...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卷一]痉湿病脉证并治第二

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枝加白术汤主...

《伤寒论辑义》:[卷三]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原注】一云。脐下心下...

《仲景伤寒补亡论》:[卷十七]湿病十八条

附子汤

【11.24】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

“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少阴病刚得(在朱鸟汤症前),肾阳不足,背后的阳气转不上来,背发冷。“背冷如巴掌大”是痰饮,“背微恶寒”是白虎加人参,整个背部特别怕冷发冷,是附子汤,白虎加人参汤症就一定不是口中和,口中是非常的渴,这种情况先灸关元穴,让阳气转上来。阳气回来之后可以喝附子汤。

附子汤症本身是一个阳虚气虚,背后的热水气转不上来,不牵涉到水毒,而生姜是对付水毒特别重要的,所以附子汤把生姜去掉。

附子汤的白术还特别加量,加量是:白术有个药性是“利腰脐间血”腰跟肚脐间那里是人的带脉,白术是“固带脉”的一味药。

【16.3】  怀妇人孕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之 。

女人怀孕六七个月,脉就开始变弦了,容2易发烧、肚子胀、怕冷、肚子痛、肚子好像胎儿要掉下去,肚子要垮下去了,水毒体质的容易流产,要栓住胎儿必须要补强带脉,所以用多白术是有道理的。

怀孕的时候身上的很多东西和能量会被孩子带走,这个养胎的白术,因为命门火衰气散,带脉没有力了,小孩收不住,这样子的症状用附子汤

【11.25】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手脚冷,手脚痛,而脉沉的,要赶快补阳气,把他的气通上来,附子、白术就是驱风湿的,一个人感冒已经脉沉,变阴症了,躺在床上手痛脚痛的,用附子汤

附子汤——补阳气、驱风寒、通四肢又固护带脉。

月经痛手心烦热是温经汤症,月经痛手脚冰冷、手脚酸痛是附子汤症。温经汤是寒在血分的下腹腔,人体侦测到那个寒,就会拼命地生热来抵抗那个寒,所以人会发燥热。如果寒气在气分的带脉区块,人体侦测到的代偿反应不会起反应,温经汤症是厥阴跟少阴的交界,人体才会侦测到

小孩驼背,是膀胱经气不够,多吃附子汤背会比较挺

当归四逆汤

【 11.26】少阴病,脉微而弱,身痛如掣者,此荣卫不和故也,当归四逆汤主之 。

当归四逆汤“标准脉”:细到把不出来,隐隐约约快没有了

身痛如掣,不动的时候不痛,动的时候会扯痛,少阴病体质的人偏虚偏寒,寒到血分的时候就会这样,寒到血分,血管特别寒的人,一扯就会有痛的感觉,寒在气分是“无形的身体”,不会被扯到的

“荣卫不和”是象征的讲法,就是血管外面跟血管里面的能量,有了一个差异。这个差异,当然严格来讲,也是厥阴才会有的,就是能量都在气分那一边,血分这边已经整个没有能量了、快冷死了

当归四逆汤就是把阳气引到血里面的方子,非常简单

单独吃黄芪会补到爆,有当归把阳气都引到血分来,就不会爆了,全部都补血去了,大枣把吸到的营养送往血分去,炙甘草滋阴,是补血中之阴,细辛把任何身体里的水里面的寒挑掉,木通把心火压到小肠,从小肠通到膀胱,然后尿出来的尿是很黄很红的颜色,这样心火就退了,心火能降到小肠,就意味着这心火会在关元入命门,这个汤就可以补肾阳。

【11.72】  伤寒,手足厥逆,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加人参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附子汤主之 。

加了萸姜附,加了那么多生姜,你说这个药还能入血吗?当归太强了!所以还是能入血。生姜只能够从血分把寒气逼出来而已。所以这个方主轴结构还是在血分,还是一个把阳收纳到阴里面的方子。

厥阴体质很严重的人,他的指尖的阴经、阳经相通的地方,是“要通不通的”,就是通一下阻碍一下,1个小时之内可以忽冷忽热好几次,用当归四逆汤,体质冷久了就加吴茱萸、生姜、附子,加六碗酒,吴茱萸破阴实,把这个逼开。

久寒体质就是天天都是当归四逆汤症

厥阴病:“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是非常标准的当归四逆汤症。“烦躁、呕吐、头痛”那一串的是吴茱萸汤症

厥阴经关系到下腹腔的免疫机能,而免疫机能关系到淋巴,淋巴关系到少阳,所以假的少阳病、真的厥阴病也关系到当归四逆汤。比如:一个人的下腹淋巴一坨一坨的

当归四逆汤治:血冷、血虚。“手脚冷,脉细欲绝”可以挂到月经痛、心脏病,头痛、高血压、脑梗塞、坐骨神经痛,各种关节炎,大腿骨坏死也可以(要加一点地鳖虫、丹参、续断、牛膝,鹿角胶、黄芪之类的)寒症的疮、寒症的丹毒、乳腺炎、妇女慢性盆腔炎、不孕症、牙痛、男人的睾丸病……

一、    附子汤:在朱鸟汤证之前

1、主症:

(1)背部特别怕冷发冷,“口中和”,嘴巴不渴

可先用艾炙膈关或关元穴,或直接炙背。

区别于:

1〉背冷如巴掌大,是痰饮

2〉背微恶寒,口非常渴——白虎加人参汤

(2)骨节酸痛,手脚冷、手脚痛,而脉是沉

2、临床:补阳气、驱风寒、通四肢

(1)月经痛:

1>手心烦热的,温经汤证;

2>手脚冰冷、手脚酸痛的,附子汤。

(2)治驼背,小孩子有驼背的习惯,是膀胱经气不够,吃附子汤背会比较挺。挺起来难过,有痰牵引,用附子加引痰的药

(3)水毒体质的人怀孕时容易流产,可使用附子汤固带脉

(4)莫名其妙背部怕冷

3.方剂组成

炮附子2枚  茯苓3  人参2  生白术4  芍药3

人参:补精液

茯苓、芍药:让身体把水拉下来,让附子转上去

白术:利腰脐间(带脉)血,固带脉

二、  当归四逆汤(把阳气引到血里的方子,将心火引入命门,补肾阳)——补血补气

1、主症:

1)脉微而弱,几乎把不到;

2)“身痛如掣” 不动的时候不痛,动的时候会扯到一下痛(寒在血分,寒在气分不会扯到)。

区别于附子、真武汤(酸痛)的身体痛

3)手足厥寒,手指头忽冷忽热

2、临床:

1>治手指头冷掉的雷诺氏症,冻疮,久寒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附子汤

2>盲肠割掉的人,小腹旁容易闷痛,很烦的闷痛,当归四逆汤加萸姜附

3>下腹腔淋巴结节

4>治血冷、血虚引起的多种杂病。如:月经痛、心脏病、头痛、牙痛、睾丸病、盲肠炎高血压、脑梗塞。

5>各类肠胃病

6>盲肠炎,90%是当归四逆汤

3.方剂组成

当归3  芍药3  桂枝3  细辛3 木通3 炙甘草2 大枣25枚

当归:把阳气引回血分

大枣:补血分,25颗(群阳会,炙甘草汤是群阴会)

大枣越多,吸到的营养越往血分去。

细辛:治血分有寒,扯痛

木通:导赤药,将心火压到小肠,再通膀胱,从尿排出来(引心火入小肠的药)

4.方剂的对比

(1)当归四逆汤与吴茱萸汤:

标准的当归四逆汤证是: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比较不会烦

吴茱萸汤证:烦躁,呕吐,头痛,人比较烦

(2)当归四逆汤与四逆汤

当归四逆汤属于当归桂枝剂,把阳气抓回来;

四逆汤属附子剂,把阳气推出去。

5.各种炎症的用药

1>乳腺炎:一开用葛根,接下来柴胡,接下来还可以吴茱萸

2>肺炎、非典型肺炎:麻黄系

3>鼻窦炎:葛根汤

4>中耳炎:小柴胡加减

5>腮腺炎,眼睛发炎,眼白特别红:麻杏甘石;厥阴火上逆,用吴茱萸汤退

咽喉、扁桃体,阳证用麻杏甘石;阴证用麻附辛

6>痈疽发背,背上长疮:桂枝汤

7>肋膜炎:陷胸汤,小青龙汤

8>肠炎,急性肠炎:葛根芩连汤

9>胆囊炎:少阳病和阳明病掺杂引起

三、当归四逆加人参附子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附子汤

手足厥逆,脉细欲绝——当归四逆加人参附子汤

内有久寒——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附子汤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read/916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