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有哪几种类型

宝宝妈妈2023-07-12  38

1、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分布非常广泛,主要是经由受甲型肝炎病毒污染的饮食和生水而感染,冬春季多见,可造成大流行,但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不转为慢性或病毒携带状态。在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地区的感染者于6个月龄后幼儿多见,随着年龄增长,易感性逐渐下降,所以甲型病毒性肝炎在成人中较少见。接种疫苗后可获得免疫效果。

2、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世界性分布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父母婴、血液、性接触传播,乙肝携带者大多是通过副母婴传播或幼年被传染,而直接成为慢性病毒性肝炎或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他途径被传染的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约有十分之一的几率转为慢性病毒性肝炎或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很难彻底治愈,但未被感染前可注射乙肝疫苗得到预防。

3、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传播途径与乙肝相同,虽然感染者相对较少,但丙型病毒性肝炎后果跟严重,更容易转为慢性、肝硬化、肝癌,且没有预防疫苗。近年受感染人口有上升趋势,因此,丙型病毒性肝炎同样要引起人们的重视。

4、丁型病毒性肝炎(丁肝):简称丁肝,丁型肝炎病毒只有在存在乙肝病毒的个体中才能传播,因此正常人中不会得丁型病毒性肝炎。只有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才有可能感染丁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伴有丁型病毒性肝炎时常会使病情加重,应提高警惕。

5、戊型病毒性肝炎(戊肝):简称戊肝,传播途径与甲型病毒性肝炎相似,但四季散发,且感染对象以中年、老年、及孕妇为主。主要预防措施仍然是食品餐具卫生,消灭苍蝇、蚊子等传播媒介。

急性肝炎:指的是在多种致病因素侵害肝脏,使肝细胞受到破坏,肝脏的功能受损,继而引起人体出现一系列不适的症状,这些损害病程不超过半年。这些常见的致病因素有病毒、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药物和毒物、酒精等。在我国,最常见的急性肝炎是急性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急性乙型肝炎。国外,以酒精性肝炎居多。 需要注意的是,通常我们生活中所说的急性肝炎,多数指的是急性病毒性肝炎,这只是“急性肝炎”中一个分支,而上文中所说的急性肝炎则是指广义上的概念,并不仅仅局限于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临床病理类型:

1.普通型病毒肝炎

1)急性肝炎:镜下,肝细胞出现广泛变性水肿,肝细胞胞质疏松和气球样变,体积增大,临床上,因肝细胞肿大以至肝脏体积增大,包膜紧张引起肝区疼痛,严重者出现黄疸。

2)慢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病程持续半年以上者即为慢性肝炎。

a.轻度慢性肝炎

b.中度慢性肝炎

c.重度慢性肝炎 晚期逐步转变为肝硬化。若在慢性肝炎基础上,发生新鲜的大片坏死,即转变为重型肝炎

镜下,毛玻璃样肝细胞,电镜下见画面内质网增生,内质网池内可见较多HBsAg 颗粒。

2.重型病毒性肝炎 是一种最严重的一型病毒性肝炎,较少见。

1)急性重型肝炎 少见,起病急,病程短,大多10天左右病变严重,死亡率高,临床上称暴发型,点击型或恶性肝炎。肉眼肝体积明显缩小,镜下肝细胞广泛坏死而严重----可致,胆红质大量入血引起严重的肝细胞性黄疸,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导致明显的出血倾向;肝功能衰竭,对各种代谢产物的解毒功能出现障碍导致肝性脑病;此外,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以及血循环障碍等,还可以诱发肾功能衰竭(肝肾综合症)

本型大多短期内死亡,原因:肝功能衰竭(肝昏迷),其次为消化道大出血,肾功能衰竭,DIC等,少数迁延转为亚急性重型肝炎。

2)亚急性重型肝炎 多数由急性重型肝炎转化,少数由急性普通型肝炎恶化进展而来。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read/904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