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治未病”?

宝宝妈妈2023-06-26  43

中医讲治未病有三个层次概念:首先指没有病先做防治治疗;另外已经发生疾病后要防止疾病进一步进展;还有指患病以后的康复三个范畴。未病指机体处于一种没有疾病状态,而且在疾病动态变化过程中,可能将来时段初会可能出现状态,包括刚开始得疾病时没有典型临床表现;或者是有临床表现但比较轻微;或许已经有表现但还没有被发现;或者有典型表现还没有引起相关并发症;或者已经有恶化表现,而恶化表现还没有到濒临生死关头的过程。所以中医治病要防患于未然,不要等到疾病出现再去治疗,这就治未病意思。

治未病最早源自于《黄帝内经》所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后演变为“上医治未病”,是指高明的医生在疾病没有发生时即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止疾病的发生与最终的发展。

治未病在中医中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是祖国医学的重要思想理念。

治未病分三层含义,第一层是未病先防,第二层是既病防变,第三层是病愈防复。最重要的是未病先防,就是在还未生病之前进行调理、调养,让人不生病,少生病,生病以后可以尽快好,不要继续加重。

治未病的思想是传统中医重要的一种预防观和治疗观。

“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意思是不要等有了病才去治病,而是在未病时就预防疾病。

出于先秦佚名《黄帝内经·素问》:“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译文:以前古代圣人不治疗己经在身上的病,治未来可能患的病,不治理目前的乱象,治疗未来的乱象,这是应该引起重视的呀。

“治未病”虽言“治”,实际是预防疾病的发生,遏制疾病的发展,更多的是一种防病理念,其主体是“摄生”。

“治未病”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

扩展资料

《素问》与《灵枢经》为姊妹篇,合之而为《黄帝内经》,具有比较完整之理论体系,内容广博而深奥,为中医理论之渊薮。

《素问》各卷主要内容为:卷1、2为养生和阴阳五行学说,卷3为脏象,卷4为治法,卷5、6为诊法,卷7、8为病机,卷9~13为疾病,卷14~18为腧穴和针道,卷23、24为治则与医德。

以上涉及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的基本理论,突出地阐释了阴阳五行学说、人与自然高度统一的整体观、脏腑气血功能、病因病机、疾病治则治法等,是《素问》的精华内容所在。

《素问》所创立的中医理论,是我国古代医家在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指导下,在医疗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能有效地指导中医临床实践。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read/840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