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关节的滑膜组织,该病无特殊的生化、免疫学或组织学方面的异常作为确诊的依据,其诊断主要依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并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综合判断。
目前国内均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提出的分类标准,有下述7项中的4项者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①晨僵至少持续1小时;
②有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同时肿胀或积液,这些关节包括双侧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跖趾关节;
③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腕关节中至少有—个关节肿胀或积液;
④在第②所列举的关节中,同时出现对称性肿胀或积液;
⑤皮下类风湿结节;
⑥类风湿因子阳性;
⑦手和腕后前位的X线片显示骨质侵蚀或明确的骨质疏松。第1~4项需持续6周以上。在国内,该标准的敏感性为91%,特异性为88%
风湿病化验
1.抗核小体抗体(AnuA)
核小体是细胞染色质中的一种成分,它是由DNA和组蛋白以特殊的方式相连而组成的。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诱导和致病中有重要作用。
临床意义:抗核小体抗体比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更早出现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早期,并且特异性较高。阳性率为50-90%,特异性>98%。
2.RA33抗体
抗RA33抗体与其他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类风湿因子、抗核周因子抗体、抗角蛋白抗体等抗体均无交叉反应,为多克隆抗体,以IgG型为主。
临床意义:RA33抗体在不典型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清中可以出现,阳性率为27-45%,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及银屑病性关节炎均不出现此抗体。因而认为抗RA33抗体是鉴别类风湿关节炎和其他关节炎的实验室指标之一。
3.抗双链DNA抗体
脱氧核糖核酸分为双链DNA(dsDNA)和单链DNA(ssDNA)两种,抗双链DNA抗体是针对其中双链DNA的一种自身抗体。
临床意义:抗双链DNA抗体可视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标记性抗体。抗单链DNA抗体后者则见于多种风湿性疾病。
4.抗着丝点抗体(ACA)
临床意义:可见于50-96%的局限性硬皮病的患者。在CREST综合症可达98%,而且,一般认为该抗体是CREST综合症的标记抗体。在弥漫性硬皮病患者中,抗着丝点抗体的阳性率仅为10%。该抗体可较早出现于患者血清中,仅有雷诺氏现象者也可阳性。临床研究发现,抗着丝点抗体与血管炎、肺受累有关,不随病情变化而波动,而且多提示预后相对较好。
5.冷球蛋白
冷球蛋白是血清中存在的一种蛋白,具有遇冷沉淀、遇热又溶解的特性。分为三型。
临床意义:主要与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巨细胞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有关。
6.抗角蛋白抗体(AKA)
临床意义:抗角蛋白抗体(AKA)角质层型抗体与RF、抗RA33/RA36抗体无关。因此,该抗体的检测可对RF阴性或抗RA33/RA36抗体阴性的RA患者提供诊断指标。抗角蛋白抗体与疾病严重程度和活动性相关,在RA早期甚至临床表现出现前即可出现。因此,AKA对RA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很有意义。
7.抗组蛋白抗体(AHA)
组蛋白是细胞核内的一种碱性核蛋白,抗组蛋白抗体即是以组蛋白为靶抗原的一种自身,是抗核抗体的一种。
临床意义:主要与药物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有关。
8.抗磷脂抗体(ACL)
抗磷脂抗体包括狼疮抗凝物质和抗心磷脂抗体。它可作为抗磷脂综合症中的重要自身抗体,其中抗心磷脂抗体(ACA)最为常见。可分为IgG、IgA、IgM三类。
临床意义:
1.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提示动、静脉血栓形成,脑血管意外发生率高达56%。
2.抗心磷脂抗体与SLE密切相关。双型或三型阳性SLE病人均会出现血栓、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继发性贫血等症状。
3.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女性患者易发生习惯性流产。
9.a-胞衬蛋白抗体
a-胞衬蛋白是从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唇腺中提取的一种唾液腺特异性自身抗原。该抗原是泡衬蛋白的裂解产物。
临床意义:a-胞衬蛋白抗体可能在干燥综合征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干燥综合征的诊断有意义,并且可能与干燥综合征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
10.环状胍氨酸多肽抗体(CCP)
CCP抗体是环状聚丝蛋白的多肽片段。以IgG型为主的抗体。
临床意义:CCP抗体是类风湿关节炎高度特异性的抗体,阳性率为51%,特异性>96%,与类风湿关节炎的预后有很强的相关性,在类风湿因子阳性的患者中可出现。
11.抗核周因子(APF)
抗核周因子的靶抗原存在于颊粘膜上皮细胞核周胞浆内,是上皮细胞的中等纤维结合蛋白或其前体,它是一种不溶性蛋白质。抗核周因子主要为IgG,也含有IgM及IgA成分。
临床意义:抗核周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有明显的相关性,不仅阳性率高,特异性也好。抗核周因子可出现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甚至在发病之前。在早期RF阴性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中可有53.3% 的病人抗核周因子呈阳性。抗核周因子阳性、RF阴性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往往预后较差,这不仅有助于早期诊断,也有助于判断预后。同时抗核周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性指标也呈正相关。
12.HLA-DR抗原
HLA-DR抗原: HLA-DR抗原主要存在于B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内皮细胞的细胞膜上。HLA-DR分子为二聚体结构,由非多态性的DRα链和多态性的DRβ链组成。DRα和DRβ链的可变区可识别并结合抗原或自身抗原,刺激T细胞活化,进而诱发自身免疫反应。HLA-DR4/DR1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及演变有关。
临床意义:研究发现,有48-90%的RA患者携带DR4或DR1基因单倍型。病情轻、关节外病变少的RA患者一般为表达单倍型者,而DR4/DR1纯合子,尤其是DRB10401纯合子患者多并发关节外病变,病情进展快。
13.抗增殖性细胞核抗原抗体
抗增殖性细胞核抗原抗体(抗PCNA抗体)其抗原成分是DNA聚合酶的辅助蛋白,它可能在控制细胞周期中起关键作用。
临床意义:抗PCNA抗体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异性抗体。另据报道,该抗体可能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弥散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相关。
14.抗DNP抗体
抗DNP抗体系针对脱氧核糖核蛋白的自身抗体,即狼疮因子。是经典的狼疮细胞形成试验必不可少的四因素之一。
临床意义:主要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阳性率可达80%—90%、非活动期阳性率为20%左右。其他结缔组织阳性率低,且部分出现该抗体阳性的病人可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症状。非结缔组织病(如肝炎等)偶见阳性。
15.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
ANCA的相应抗原为丝氨酸蛋白E3、MPO和一些少见的抗原如弹性蛋白酶等。是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的血清标记物。
临床意义:
1.ANCA可出现两种核型:①胞浆型(c-ANCA):主要与韦格氏肉芽肿血管炎有关;②核周型(P-ANCA)可在Churg-Strass综合症及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中产生。
2.ANCA对于血管炎疾病的鉴别诊断及预后估计均有价值,而且是疾病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病人发病(复发)时,ANCA滴度均升高。有研究表明,c-ANCA在血管炎复发前2-5周可升高4倍。所以,c-ANCA可作为预测病情复发的指标。c-ANCA滴度可鉴别复发与其它原因(如感染)造成的病情恶化。
16.抗核抗体(ANA)
抗核抗体是血清中存在的一组抗多种细胞核成份的自身抗体的总称。
临床意义:ANA可见于多种风湿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药物性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类风湿关节炎(RA)、干燥综合征(SS)、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PSS)、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及慢性活动性肝炎等。
17.类风湿因子(RF)
类风湿因子是一种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存在于类风湿关节炎及某些自身免疫病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中。RF可分为IgM、IgG、IgA、IgE四型。
临床意义:
1.RF对RA的诊断很意义,阳性率为60-80%。从早期RA患者的X线片分析,IgM RF持续阳性的病人更易发生骨侵蚀。
2.高水平IgM RF阳性的病人预后差。IgM RF滴度与RA疾病活动性的体征,如关节疼痛数和关节肿胀数相关。IgM RF滴度高低是评价RA疾病活动性可靠、敏感的指标。
供你参考,结合自己的症状可以判断是否患病,
2017护士资格考试《外科护理》模拟题及答案
模拟题二:
1、 大面积烧伤引起休克的主要原因( )
A. 强烈疼痛刺激
B. 细菌感染中毒
C. 烧伤毒素入血
D. 大量液体渗出
E. 大量血球破坏
2、 不属于开放性损伤的有
A. 擦伤
B. 刺伤
C. 挫伤
D. 切割伤
E. 撕脱伤
3、 下列哪种损伤不能直接使用大量清水冲洗?
A. 开水烫伤
B. 硫酸烧伤
C. 干石灰烧伤
D. 火焰烧伤
E. 热油烫伤
4、 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补液计划的起算时间应是
A. 受伤时间
B.急诊时间
C. 开始静脉补液时间
D. 开始清创时间
E.入病房时间
5、 诊断恶性肿瘤最可靠的依据是
A. 实验室检查
B. 病理检查
C. B 型超声波
D. 放射性核素检查
E. X线造影
6、 肿瘤放疗易损伤皮肤,护理时应
A. 热敷理疗
B.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C. 按摩
D. 肥皂水清洗
E. 外敷消肿药膏
7、 下列哪项不是甲亢的临床表现
A. 甲状腺弥漫性肿大
B. 心率加快
C. 嗜睡
D. 疲乏
E. 双手震颤
8、 对甲亢病人判断病情程度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标志是
A. 甲状腺肿大程度
B. 病人心功能
C. 病人情绪
D. 血压
E. 基础代谢率
9、某青年女子,疑为甲亢,清晨起床前测得血压18.6/9.3kPa, 脉率为100次/分,应属于
A. 甲状腺功能低下
B. 正常
C. 轻度甲亢
D. 中度甲亢
E. 重度甲亢
10、 有关甲亢术前准备哪项不妥
A. 用抗甲状腺药物控制病情
B. 必须做喉镜检查,了解声带功能
C. 用复方碘剂使腺体变小、变硬
D. 不能耐受碘剂可用心得安
E. 应用阿托品减少呼吸道分泌
11、 甲亢术后出现危象的原因是
A. 术前准备不充分
B. 甲状腺切除过多
C. 甲状腺切除不够
D. 喉返神经损伤
E. 气管塌陷
12、 甲状旁腺被误切后易发生
A. 甲状腺危象
B. 手足抽搐
C. 心动过速
D. 声音嘶哑
E. 呛咳、误咽
13、 哪项不是麻醉前用药的目的
A. 使患者情绪稳定
B. 减少麻醉物用量
C. 增加基础代谢
D. 提高痛阈,加强麻醉效果
E. 对抗局部麻醉的毒性反应
14、 手术日清晨的准备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如有发热应给予退热药
B. 如有活动性假牙应取下
C. 按医嘱给术前用药
D. 进手术室前常规排尿
E. 按手术需要将有关资料和用物带入手术室
15、 肉芽水肿创面宜选用哪种药液湿敷?
A. 3%过氧化氢
B. 3%~5%氯化钠
C. 2%苯氧乙醇
C. 0.01%苯扎溴铵
E. 0.1%雷佛奴尔
16、急性乳腺炎多发于
A、妊娠妇女的临产期
B、经产妇的妊娠初期
C、初产妇哺乳期
D、初产妇妊娠期
E、有****囊性增生病患者
17、乳腺癌术后护理不包括下列哪项
A、术后取平卧位
B、伤口需加压包扎
C、保持负压引流通畅
D、术后三天患肢制动
E、做好放疗和化疗护理
18、普查食管癌应采取的检查方法是
A、食管拉网细胞学检查
B、钡餐X线检查
C、食管镜检查
D、颈淋巴结活检
E、B型超声检查
19、Murphy征阳性多见于
A、急性胆囊炎
B、急性胰腺炎
C、胆总管结石
D、胆道蛔虫病
E、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20、关于疝修补术后的护理,哪一项是错误的?
A、术后应沙袋压迫伤口,以防止出血、水肿
B、术后不宜过早下床活动
C、必要时给予缓泻剂防止便秘
D、术后预防感冒
E、术后6小时可取半卧位
21、急性腹膜炎渗出液未完全吸收可并发
A、休克
B、中毒
C、腹腔脓肿
D、肠麻痹
E、水、电解质紊乱
22、使用胃肠减压时如有阻塞应该
A、重新更换胃管
B、加压吸引
C、可用注射器抽等渗盐水10~20ml 冲洗胃管
D、夹住胃管1h暂停减压
E、停止减压吸引
23、关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叙述中,哪项欠妥
A、常发生于幽门附近的胃和十二指肠前壁
B、突发的上腹部剧痛
C、恶心、呕吐
D、有明显腹膜刺激征
E、均可出现膈下游离气体
24、胃十二指肠溃疡手术后,可给病人进食的指征是( )
A、麻醉作用消失、血压平稳
B、病情好转、病人思食
C、伤口拆线后
D、术后3d
E、肠蠕动恢复、肛门拍气
25、便后肛门剧痛,大便表面带少量鲜血,应考虑为
A、肛瘘
B、肛周脓肿
C、血栓性外痔
D、内痔
E、肛裂
26、降低颅内压的首选脱水药物是
A、速尿
B、20%甘露醇
C、50%葡萄糖溶液
D、25%山梨醇
E、人血白蛋白
27、急性硬脑膜外血肿的典型意识改变是:
A、原发性昏迷
B、继发性昏迷
C、中间清醒期
D、持续性昏迷
E、浅昏迷
28、颅前窝骨折最易损伤哪对神经
A、嗅神经
B、面神经
C、听神经
D、外展神经
E、迷走神经
29、肋骨骨折多发生在
A、1~3肋
B、4~7肋
C、8~10肋
D、11肋
E、12肋
30、胸外科病人术前护理的重点是
A、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焦虑、恐惧
B、监测生命体征
C、纠正营养不良
D、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E、做好呼吸道准备,改善肺功能
31、观察闭式胸膜腔引流是否通畅的方法是
A、观察水封瓶内有无引流液
B、检查引流管内是否有血块
C、观察长玻璃管内水柱有否波动
D、检查引流管是否受压
E、观察病人呼吸
32、下肢静脉曲张术后鼓励病人早期活动的意义在于防止
A、肠粘连
B、肺部并发症
C、深静脉血栓形成
D、褥疮
E、小腿肌肉萎缩
33、秘尿外科护理有错的一项是
A、鼓励病人多饮水
B、保持病人床单位整洁干燥
C、保持导管引流通畅、无菌
D、鼓励草酸盐结石病人多吃菠菜、土豆、坚果等食物
E、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冲洗液自导尿管注入,膀胱造瘘管排出
34、10岁男孩在排尿中途,突然尿流中断,呼痛不已,应首先考虑为
A、尿道结石
B、膀胱结石
C、肾结石
D、肾盂结石
E、输尿管结石
35、前列腺手术后,预防前列腺窝出血的最主要措施是
A、使用止血药物
B、输新鲜血
C、做好气囊导尿管的护理
D、不做肛管排气
E、便秘时不灌肠
36、患者用上肢做剧烈投掷动作时,造成肱骨内上髁骨折,其原因属
A、直接暴力
B、间接暴力
C、肌肉牵拉
D、积累性损伤
E、骨骼病变
37、骨折的特殊表现是
A、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B、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
C、畸形、功能障碍、异常活动
D、肿胀、淤斑、畸形
E、畸形、弹性固定、关节部位空虚
38、肩关节脱位的特有体征是
A、疼痛
B、肿胀
C、“方肩”畸形
D、“枪刺刀”畸形
E、骨擦音
39、某病人跌倒时右手掌撑地,当时右腕剧痛,渐肿胀,活动障碍,局部呈“餐叉”畸形。可能发生了
A、Colles骨折
B、桡骨远端屈曲型骨折
C、腕骨骨折
D、掌骨骨折
E、腕关节扭伤
40、直肠癌术前护理不正确的是
A、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素、少渣饮食
B、术前3天开始肠道准备
C、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
D、做好肛周皮肤护理
E、准备Dixon术的病人介绍人工肛门袋的使用方法
41、下列哪项不是继发性腹膜炎的病因?
A、腹腔手术感染
B、胃穿孔
C、肝破裂
D、经期女性生殖道感染腹腔
E、小肠破裂
42、胃大部切除术后,下列哪项不是常见并发症?
A、胃出血
B、十二指肠残端破裂
C、吻合口梗阻
D、胃小弯坏死、穿孔
E、倾倒综合征
43、关于急性阑尾炎的概念哪项正确?
A、常有膈下游离气体
B、必定有转移性右下腹痛
C、腹痛突然减轻不一定说明病情好转
D、固定压痛一定在麦氏点
E、多数患者早期有腹泻
44、肠梗阻非手术疗法最重要的护理措施是
A、测量生命体征
B、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
C、纠正体液紊乱
D、合理应用阿托品
E、正确记录液体出入量
45、某患者急性腹痛、腹胀、无排便排气,伴有呕吐,呕吐物为血性液体,诊断可能为
A、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
B、输尿管结石
C、急性阑尾炎
D、绞窄性肠梗阻
E、胆道蛔虫病
46、肛管疾病手术前后护理,哪项是错误的?
A、术前应排空大便
B、必要时手术当天清晨清洁灌肠
C、术前一般不限饮食
D、术后早期活动
E、排便更换敷料后坐浴
47、下列哪项不是放置“T”形管引流的目的
A、有利于胆汁引流
B、防止胆汁渗漏
C、促进炎症消退
D、防止胆道狭窄
E、有利于腹壁伤口愈合
48、早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表现是
A、患肢发冷
B、患肢剧痛
C、间歇性跛行
D、静息痛
E、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49、小脑幕上急性硬脑膜外血肿出现钩会回疝时有定位意义的瞳孔变化是
A、患侧瞳孔逐渐缩小
B、患侧瞳孔逐渐增大
C、双侧瞳孔缩小
D、双侧瞳孔散大
E、双侧瞳孔大小多变
50、治疗大型帽状腱膜血肿的最好方法是
A、待其自行吸收
B、用止血药,加压包扎
C、穿刺抽血,防止感染
D、切开引流,防止感染
E、穿刺抽血后加压包扎,防止感染
51、 张力性气胸的紧急处理是
A、剖胸探查修补损伤
B、输血输液
C、吸氧
D、抗休克
E、穿刺排气
52、不需要做碘过敏试验的检查是
A、静脉肾盂造影
B、静脉胆道造影
C、逆行肾盂造影
D、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
E、CT
53、某患者30岁,运动后突发右下腹阵发性剧痛伴恶心、呕吐,镜下血尿(+++),应考虑
A、急性阑尾炎
B、右输尿管结石
C、右侧附件炎
D、右卵巢囊肿扭转
E、右侧结肠梗阻
54、哪一项属于不完全性骨折
A、青枝骨折
B、横形骨折
C、斜形骨折
D、凹陷骨折
E、压缩骨折
55、骨折病人功能锻炼,哪项是错误的
A、锻炼贯穿骨折愈合的过程
B、范围由小到大
C、包括固定范围内的肌肉原位收缩
D、包括被动活动和积极主动活动
E、所有关节应禁止活动
56、高渗性缺水早期的主要表现是
A、烦躁
B、尿量减少
C、血压下降
D、口渴
E、神志淡漠
57、出汗湿透一身衬衣裤是失水量约为
A、500
B、1000ml
C、1500ml
D、2000ml
E、2500ml
58、代谢性酸中毒临床表现中下列哪项不正确
A、呼吸浅而慢
B、呼气中有酮味
C、口唇樱红色
D、尿呈酸性
E、血液PH值和[HCO3-]明显下降
59、休克患者代偿期(早期)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A、脉增快、血压低、脉压显著缩小
B、脉增快、血压低、脉压轻度缩小
C、脉增快、压压正常、脉压无变化
D、脉增快、血压正常或稍高、脉压缩小
E、脉增快、血压轻度降低、脉压无变化
60、休克患者经扩容后,测中心静脉压20cmH2O,血压80/50mmHg,应考虑:
A、血容量严重不足
B、心功能不全
C、容量血管过度收缩
D、容量血管过度扩张
E、血容量不足
61、休克护理过程中下列哪项监测最重要:
A.昏迷程度
B.血压数值
C.出汗多少
D.尿量变化
E.体温
62、下列哪项不是麻醉前用药的目的
A、镇静、减轻病人紧张、恐惧心理
B、减少分泌物
C、减少过敏反应
D、提高痛阈
E、减少麻药毒性反应
血吸虫病的诊断包括病原诊断和免疫诊断两大部分,具体方法详见附录。1.病原诊断 从粪便内检查虫卵或孵化毛蚴以及直肠粘膜活体组织检查虫卵。
⑴直接涂片法:重感染地区病人粪便或急性血吸虫病人的粘液血便中常可检查到血吸虫虫卵,方法简便,使虫卵检出率低。
⑵毛蚴孵化法:详见附录。可以提高阳性检出率。在现场进行大规模粪便检查时,为了提高功效,产生了许多改良方法,如尼龙袋集卵法,可缩短集卵时间,降低损耗,便于流动性普查;为了便于观察毛蚴,可采用塑料杯顶管孵化法,毛蚴集中,便于观察,检出率较高。为了提高粪便检查效果,常常需要连续送检粪便3次。
⑶定量透明法:用作血吸虫虫卵计数。常用的计算方法为kato厚片法。可测定人群感染情况,并可考核防治效果。
⑷直肠粘膜活体组织检查:慢性及晚期血吸虫病人肠壁组织增厚,虫卵排出受阻,故粪便中不易查获虫卵,可应用直肠镜检查。血吸虫病人肠粘膜内沉积的虫卵,其中有活卵、变性卵和死卵。对未治疗病人检出的虫卵,不论死活均有参考价值;对有治疗史病人,如有活卵或近期变性卵,表明受检者体内有成虫寄生。若为远期变性卵或死卵,则提示受检者曾经有过血吸虫感染。目前流行区血吸虫病人大多已经过一次或多次治疗,检查到活卵的病例很少,并且此方法有一定的危险性,故不适于大规模应用。
2.免疫诊断
⑴皮内试验(intradermal test,idt):一般皮内试验与粪检虫卵阳性的符合率为90%左右,但可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反应,与其他吸虫病可产生较高的交叉反应;并且病人治愈后多年仍可为阳性反应。此法简便、快速、通常用于现场筛选可疑病例。
⑵检测抗体:血吸病人血清中存在特异性抗体,包括igm、igg、ige等,如受检者未经病原治疗,而特异性抗体呈阳性反应,对于确定诊断意义较大;如已经病原治疗,特异性抗体阳性,并不能确定受检者体内仍有成虫寄生,因治愈后,特异性抗体在体内仍可维持较长时间。目前检测抗体的血吸虫病血清学诊断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详见附录)。
1)环卵沉淀试验(circunoval precipitin test,copt):通常检查100个虫卵,阳性反应虫卵数(环沉率)等于或 大于5%时,即为阳性。粪检血吸虫卵阳性者,copt阳性率平均为97.3%(94.1%~100%)。健康人假阳性率为3.1%,与肺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可出现交叉反应。患者有效治疗后copt阴转较慢。若血吸虫病人距末次治疗时间已3~5年,而copt环沉率为3%或3%以上者,可结合临床表现考虑给予重复治疗。目前在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地区,已广泛应用copt作为综合查病方法之一。为了操作规范化、标准化,并适合于现场应用,对copt方法作了许多改良,如塑料管法,双面胶纸法等。
2)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ndirect haemagglutination test,iha):粪检血吸虫虫卵阳性者与iha阳性符合率为92.3%~100%,正常人假阳性率在2%左右,与肺吸虫、华支睾吸虫、旋毛虫感染者可出现假阳性反应。iha操作简便,用血量少,判读结果快,目前国内已广泛应用。
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此试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可反应抗体水平,阳性检出率在95%~100%,假阳性率为2.6%,病人在吡喹酮治疗后半年至一年有50%至70%转为阴性。此试验已应用于我国一些血吸虫病流行区的查病工作。近年来,在载体、底物及抗原的纯化方面都作了改良,如快速-elisa,硫酸铵沉淀抗原-elisa等。
4)免疫酶染色试验(immunoenzymic staining test,iest):见附录。
在检测血吸虫特异抗体的方法中,尚有许多种,如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胶乳凝集试验(la)、酶标记抗原对流免疫电泳(elacie)等,这些方法有它们各自的优点。
值得提出,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某些高科技和新方法被逐步引用到血吸虫病的诊断和研究领域。例如免疫印渍技术(immunoblotting)又称(western blot),是在蛋白质凝胶电泳和固相免疫测定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具有分子水平的免疫学新技术,有力推动了血吸虫病血清学诊断方法的进展,它不但能对血吸虫抗原的限定组分蛋白进行分析和鉴定,而且能用以诊断病人和区分血吸虫病不同病期的新型血清学诊断方法。又如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mcab)的应用。采用特异的mcab纯化血吸虫抗原,用于血吸虫病血清学诊断;也可应用mcab检测循环抗原,为血吸虫病诊断提供新的途径。
⑶检测循环抗原:由于治疗后抗体在宿主体内存留较长时间,其阳性结果往往不能区分现症感染和既往感染,也不易于评价疗效。循环抗原是生活虫体排放至宿体内的大分子微粒,主要是虫体排泄、分泌或表皮脱落物中具有抗原特性,又可为血清免疫学试验所检出。从理论上讲,cag的检测有其自身的优越性,它不仅能反映活动性感染,而且可以评价疗效和估计虫荷。
在感染血吸虫宿主体内cag的种类较多,目前可检出比较重要的3类游离循环抗原,即肠相关抗原(gaa)、膜相关抗原(maa)和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在检测方法上,采用检测不同靶cag的探针,包括抗血吸虫抗原不同表位——单克隆抗体、组合单克隆抗体以及多克隆抗体等。在检测的具体方法有:斑点elisa(dot-elisa),双抗体夹心elisa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cag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进展很快,并已取得了不少可供参考的结果。但是,要过渡到临床实用阶段仍有许多问题和影响因素急待探讨与解决,如目前检测的方法有待改进和规范化;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和抗独特型抗体存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循环抗原在感染宿主体内消长规律及治疗后的转归等。
⑷综合查病:上述各种检查方法各有优缺点,如果将几种方法合理搭配,由简到繁,综合查病,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在重流行区,粪检尚能查出一定比例病人的地方,仍以粪检为主,辅以其他方法检查;而在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地区,则应以免疫诊断为主,取得多项数据,综合判断。 致病
血吸虫发育的不同阶段,尾蚴、童虫、成虫和虫卵均可对宿主引起不同的损害和复杂的免疫病理反应。由于各期致病因子的不同,宿主受累的组织、器官和机体反应性也有所不同,引起的病变和临床表现亦具有相应的特点和阶段性。根据病因的免疫病理学性质,有人主张将血吸虫病归入免疫性疾病范畴内。
1.尾蚴及童虫所致损害 尾蚴穿过皮肤可引起皮炎,局部出现丘疹和瘙痒,是一种速发型和迟发型变态反应。病理变化为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伴有出血、水肿,周围有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实验证明,感染小鼠的血清和淋巴细胞被动转移到正常小鼠,再用尾蚴接种(初次接触尾蚴),也可产生尾蚴性皮炎。说明这种免疫应答在早期是抗体介导的。
童虫在宿主体内移行时,所经过的器官(特别是肺)出现血管炎,毛细血管栓塞、破裂,产生局部细胞浸润和点状出血。当大量童虫在人体移行时,患者可出现发热、咳嗽、痰中带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这可能是局部炎症及虫体代谢产物引起的变态反应。
2.成虫所致损害 成虫一般无明显致病作用,少数可引起轻微的机械性损害,如静脉内膜炎等。可是,它的代谢产物、虫体分泌物、排泄物、虫体外皮层更新脱落的表质膜等,在机体内可形成免疫复合物,对宿主产生损害。
3.虫卵所致的损害 血吸虫病的病变主要由虫卵引起。虫卵主要是沉着在宿主的肝及结肠肠壁等组织,所引起的肉芽肿和纤维化是血吸虫病的主要病变。
肉芽肿形成和发展的病理过程与虫卵的发育有密切关系。虫卵尚未成熟时,其周围的宿主组织无反应或轻微的反应。当虫卵内毛蚴成熟后,其分泌的酶、蛋白质及糖等物质称可溶性虫卵抗原(soluble egg antigen,sea),可诱发肉芽肿反应。sea透过卵壳微孔缓慢释放,致敏t细胞,当再次遇到相同抗原后,刺激致敏的t细胞产生各种淋巴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巨噬细胞吞噬sea,然后将处理过的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th),同时分泌白细胞介素1(il-1),激活th,使产生各种淋巴因子,其中白细胞介素2(il-2)促进t细胞各亚群的增生; γ-干扰素增进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除上述释放的淋巴因子外,还有嗜酸性粒细胞刺激素(esp)、成纤维细胞刺激因子(fsf)、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等吸引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等汇集到虫卵周围,形成肉芽肿,又称虫卵结节。
日本血吸虫产出虫卵常成簇沉积于组织内,所以虫卵肉芽肿的体积大,其细胞成分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多,并有浆细胞。肉芽肿常出现中心坏死,称嗜酸性脓肿。在虫卵周围常常可见到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称何博礼现象(hoeppli phenomen )。用苏木素伊红染色的肝切片标本中,在虫卵周围有红色放射状物质。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的形成机制在动物研究的结果表明,是t细胞介导的ⅳ型变态反应。
随着病程发展,卵内毛蚴死亡,其毒素作用逐渐消失,坏死物质被吸收,虫卵破裂或钙化,其周围绕以类上皮细胞、淋巴细胞、异物巨细胞,最后类上皮细胞变为成纤维细胞,并产生胶原纤维,肉芽肿逐渐发生纤维化,形成疤痕组织。
虫卵肉芽肿的形成是宿主对致病因子的一种免疫应答。一方面通过肉芽肿反应将虫卵破坏清除,并能隔离和清除虫卵释放的抗原,减少血液循环中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和对机体的损害;另一方面,肉芽肿反应破坏了宿主正常组织,不断生成的虫卵肉芽肿形成相互连接的疤痕,导致干线型肝硬变及肠壁纤维化等一系列病变。
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在组织血管内形成,堵塞血管,破坏血管结构,导致组织纤维化,这类病变主要见于虫卵沉积较多的器官,如肝和结肠。在肝内,虫卵肉芽肿位于门脉分支终端,窦前静脉,故肝的结构和功能一般不受影响。在重度感染患者,门脉周围出现广泛的纤维化,肝切面上,围绕在门静脉周围长而白色的纤维束从不同角度插入肝内,称干线型纤维化(pipestem fibrosis),是晚期血吸虫病特征性病变。由于窦前静脉的广泛阻塞,导致门静脉高压,出现肝、脾肿大,侧支循环,腹壁、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以及上消化道出血与腹水等症状,称为肝脾性血吸虫病(hepatosplenic schistosomiasis)。所以日本血吸虫病晚期产生因门脉血流障碍所致的连锁性病理生理变化。
4.循环抗原及免疫复合物 血吸虫寄生在宿主静脉内,童虫、成虫和虫卵的代谢产物、分泌物和排泄物,以及虫体表皮更新的脱落物排入到血液中,并随血液循环至各组织,成为循环抗原。在血吸虫感染宿主血内可检出主要的循环抗原有:肠相关抗原(associated antigens,gaa)、表膜相关抗原(membrane associated antigens,maa)和可溶性虫卵抗原(soluble egg antigens,sea)。迄今,研究得最多的是肠相关抗原。血吸虫gaa的两个主要成分,即循环阳极抗原(circulating anodie antigens,caa),为肠相关血吸虫蛋白多糖抗原和循环阴极抗原(circulating anodie antigens,caa ),为不均一的糖蛋白抗原。应用间接荧光抗体技术证明,caa和cca均来源于成虫肠道衬细胞,随虫体吐出物排到宿主血流中。宿主对这些循环抗原产生相应的抗体,抗原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通常免疫复合物可被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吞噬、清除。当免疫复合物形成过多,或不能被有效清除时,则可在组织(血管、关节等)内沉积,引起损伤组织的炎症反应。即 ⅲ型变态反应。
免疫复合物沉积血管内可激活补体,补体中的c3a和c5a具有促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织胺等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以致血管通诱性增加。另外,c5a的化学趋向性作用,可吸引中性粒细胞集聚于复合物沉积的血管,中性粒细胞吞噬复合物,并释放蛋白溶解酶,损伤包括血管在内的局部组织。血吸虫病人合并肾损害时,常出现蛋白尿,水肿及肾功能减退。实验研究认为血吸虫病的肾小球病变与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有关。
5.临床表现 根据患者的感染度、免疫状态、营养状况、治疗是否及时等因素不同而异。日本血吸虫病可分为急性、慢性和晚期三期。当尾蚴侵入皮肤后,部分患者局部出现丘疹或荨麻疹,称尾蚴性皮炎。当雌虫开始大量产卵时,少数患者出现以发热为主的急性变态反应性症状,常在接触疫水后1~2月出现,除发热外,伴有腹痛、腹泻、肝脾肿大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粪便检查血吸虫卵或毛蚴孵化结果阳性,称急性血吸虫病。然后病情逐步转向慢性期,在流行区,90%的血吸虫病人为慢性血吸虫病,此时,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和不适,也可能不定期处于亚临床状态,表现腹泻、粪中带有粘液及脓血、肝脾肿大、贫血和消瘦等。一般在感染后5年左右,部分重感染患者开始发生晚期病变。根据主要临床表现,晚期血吸虫病可分为巨脾、腹水及侏儒三型。一个病人可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表现。在临床上常见是以肝脾肿大、腹水、门脉高压,以及因侧支循环形成所致的食管下端及胃底静脉曲张为主的综合征。晚期病人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肝性昏迷等严重症状而致死。儿童和青少年如感染严重,使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及其他因素可影响生长发育和生殖而致侏儒症。因肝纤维化病变在晚期常是不可逆的,并且对治疗反应甚差,从而导致临床上难治的晚期血吸虫病。
6.异位寄生与异位损害 日本血吸虫成虫在门脉系统以外的静脉内寄生称异位寄生,而见于门脉系统以外的器官或组织的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则称异位损害(ectopic lesion)或异位血吸虫病。人体常见的异位损害在脑和肺。血吸虫卵进入脑和脊髓产生异位损害,可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经侧支循环进入肺的虫卵可引起肺动脉炎,甚至肺源性心脏病;罕见的异位损害可见于皮肤、甲状腺、心包、肾等处。
异位寄生与损害多发生在大量尾蚴感染的急性期,而慢性期及晚期患者也可出现。经动物试验结果初步分析,急性血吸虫病患者合并脑或肺的异位损害可能由于感染大量尾蚴,虫数过多,发生异位寄生和损害。晚期因肝纤维化,发生侧支循环,门腔系统吻合支扩大,肠系膜静脉的虫卵可被血流带到肺、脑或其他组织引起病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