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筛查——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
血清肿瘤标志物是筛查早期肿瘤疾病的一个常规手段,通过抽血检测血液中的各类肿瘤标志物可以是否升高,则可发现、鉴别各种恶性肿瘤。
乳腺癌筛查——乳腺彩超/乳腺钼靶检查
乳腺彩超和乳腺钼靶主要是针对乳腺癌的筛查。乳腺超声适合年轻女性,容易发现早期病灶,是年轻女性选择的检查方法乳腺钼靶检查是目前公认乳腺癌临床常规检查和乳腺癌预防普查的好方法之一,可观察到小于0.1毫米的微小钙化点及钙化簇,是早期发现,诊断乳腺癌有效且可靠的方式。
肺癌筛查——胸片、胸透、胸部CT
对于肺癌的早期筛查可以选择进行胸部的影像学检查,例如胸片、胸部CT等。
肠癌筛查——肛门指检、肠镜
对于直肠癌的早期筛查可以选择进行肛门指诊,能够发现七成左右的低位直肠癌的病例肠镜可以直观的观察肠道内的情况,必要时还可以对肠道息肉进行活检。
胃癌筛查——胃镜
对于胃癌的早期筛查,通常是选用胃镜的方式,可以发现胃部的粘膜病变、有无胃息肉、癌前病变等,对于可疑病灶,可以直接取活检进行病理学的检查。
宫颈癌筛查——HPV+TCT双合诊
HPV病毒是引起宫颈癌的重要因素之一,定期进行HPV病毒筛查可有效发现异常情况TCT对细胞的宫颈癌检出率为百分百,同时还能发现部分癌前病变,微生物感染如霉菌、滴虫、病毒、衣原体等。
在很多人看来,癌症就是和绝症画等号。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恶性肿瘤死亡占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且死亡率每年保持2.5%的增幅。不过,癌症这一危险的敌人,却又不是“无药可救”。
据国内外资料报道,早期癌症的5年治愈率(除肝癌外)均在90%以上。若早晚期加在一起,10种主要癌症的5年治愈率也达41%。这样悬殊的对比之下,如何做好癌症早筛、早诊、早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常规单位体检项目基本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及尿酸、肿瘤指标、超声、心电图、正位胸片。哪些癌症可以通过体检检查出来?应该做哪些防癌体检?今天多睦健康就和大家说说防癌体检的那些事儿,让大家体检时心里有个谱。
哪些病可以体检出来?
乳腺B超:乳腺癌,纤维瘤,乳腺增生
甲状腺B超:腺瘤,小结节,甲状腺癌
直肠指诊:低位直肠癌
大便隐血试验:需排除肠癌可能,如结果为阳性,会进一步检查。
肝胆胰超声:胆囊结石,血管瘤,肝硬化,肝癌,囊肿
腹部CT:腹腔如间质瘤,明显肿瘤,肝癌等,肠肿瘤梗阻
胃镜肠镜:胃癌,结直肠癌,胃肠息肉
肿瘤指标:如果出现 AFP 升高,需要考虑肝癌,CA199 升高不排除胰腺癌,卵巢癌 CEA
升高,不排除肠癌胃癌
八种癌症筛查方法
结直肠癌:肛门直肠指检、大便隐血试验 (FOBT) 检查, FOBT
阳性者亦可直接进行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如FOBT阳性者经肠镜检查仍未示有异常,建议作胃镜检查,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
肺癌:建议行 LDCT 筛查(即低剂量螺旋 CT)。
乳腺癌:一般妇女,临床体检,20~29
岁每3年1次,30岁以后每年1次;X线检查,35岁,摄基础乳腺片,隔年1次乳腺X线摄片;40岁以上,每1~2年1次乳腺 X
线检查;60岁以后可隔2~3年拍片检查1次;超声检查,30岁以后每年1次乳腺超声检查。乳腺癌高危人群,20岁以后每年做临床体检1次,30岁以后建议乳腺磁共振(MRI)检查。
肝癌:针对高危人群,联合血清甲胎蛋白 (AFP) 和肝脏B超检查,每6个月筛查一次。
胃癌:年龄大于 40
岁有腹痛、腹胀等上腹部不适症状,并有慢性胃炎等病变以及有肿瘤家族史的对象,应根据医师建议定期做胃镜检查。
宫颈癌:21~29岁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每2~3年1次;30~65岁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每3年1次;或者HPV与宫颈细胞学联合筛查,每5年1次;接种过HPV疫苗的女性,遵循特定年龄的建议(与未接种疫苗的女性一样)。
前列腺癌:对于高危人群应尽早开展基于血清PSA检测的筛查。
胰腺癌:胰腺癌的筛查,超声的确是很有效,EUS、MRI才是最佳检查,一般人群可以腹部超声初步筛查,高危人群需要重点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