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因有什么?

宝宝妈妈2023-06-18  37

消化道出血又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中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就是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占接近50%的比例;其次是门静脉高压症,大多是由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导致的出血;第三是糜烂出血性胃炎导致的出血;第四是胃癌并发出血;第五种胆道出血,这种比较罕见,胆道里面的一些疾病,或者肝胆性疾病引起的胆道的出血;中消化道出血,就是小肠的出血,小肠出血最常见的大概有一些小肠的一些憩室、间质瘤,或者血管畸形。下消化道出血就是结肠的出血,最常见的就是肿瘤了,结肠癌或者直肠癌这类东西。还有结肠的糜烂,或者是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放射性结肠炎也可以引起出血,比较少见的结肠的病变,如血管的畸形出血。

消化道出血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临床表现为呕血、便血,大量的消化道出血可导致急性贫血及出血性休克。并且消化道出血可因消化道本身的炎症,机械性损伤,血管病变,肿瘤等因素引起,也可因邻近器官的病变和全身性疾病累及消化道所致。

一、上消化道出血:

1、食管疾病: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憩室炎,食管癌,食管溃疡,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症,器械检查或异物引起损伤,放射性损伤,强酸和强碱引起化学性损伤。

2、胃,十二指肠疾病: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炎包括药物性胃炎,胃粘膜脱垂,胃癌,急性胃扩张,十二指肠炎,残胃炎,残胃溃疡或癌,还有淋巴瘤,平滑肌瘤,息肉,肉瘤,血管瘤,神经纤维瘤,膈疝,胃扭转,憩室炎,钩虫病等。

3、胃肠吻合术后的空肠溃疡和吻合口溃疡。

4、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线破裂出血,门脉高压性胃病肝硬化,门静脉炎或血栓形成的门静脉阻塞,肝静脉阻塞Budd-Chiari综合征。

5、上消化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1)胆道出血:胆管或胆囊结石,胆道蛔虫病,胆囊或胆管病,肝癌,肝脓肿或肝血管病变破裂。

2)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肠:胰腺脓肿,胰腺炎,胰腺癌等。

3)胸或腹主动脉瘤破入消化道。

4)纵隔肿瘤或脓肿破入食管。

5)肝性胃肠功能衰竭:晚期肝硬化患者因肝功能不全引起胃肠道分泌、吸收、运动、成障和循环等力向的功能障碍,称为肝性胃肠功能不全。在严重肝病肝衰竭晚期,由于营养障碍、细菌破坏、黏膜屏障损伤、胄酸侵蚀、自身消化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经常可见到胃肠黏膜糜烂、溃疡导致的消化道出血。

二、下消化道出血:

1、肛管疾病:痔,肛裂,肛瘘。

2、直肠疾病:直肠的损伤,非特异性直肠炎,结核性直肠炎,直肠肿瘤,直肠类癌,邻近恶性肿瘤或脓肿侵入直肠。

3、结肠疾病: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憩室,息肉,癌肿和血管畸形。

4、小肠疾病: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肠结核,克隆病,空肠憩室炎或溃疡,肠套叠,小肠肿瘤,胃肠息肉病,小肠血管瘤及血管畸形。

5、血管破坏:炎症溃疡恶性肿瘤等可破坏动静脉血管引起出血。

6、局部或全身的凝血障碍:胃液的酸性环境不利于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块形成抗凝药物全身性的出血性疾病或凝血障碍疾病则易引起消化道和身体其他部位的出血。

消化道分为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以十二指肠为界分为上、下消化道。消化道的任何一个部位发生出血都可称之为消化道出血。但是,消化道出血量的多少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不同。如果出血量较小,在5-10ml,肉眼看不见明显出血,但在镜下可看见,其大便潜血呈阳性;如果出血量在50-100ml,大便可呈柏油样;如果出血量在250-300左右,那往往就会有呕血的表现;若出血量再大超过1000ml可能就会出现休克,而出现心慌、头晕、出冷汗等循环衰竭表现。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很多,但是常见的就是消化道溃疡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结肠一些粘膜病变等,还有一次性大量饮酒等也会引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有些患者出血症状不明显,可能仅有些腹部不适,或仅有大便异常,但是查粪便常规显示潜血阳性,这种情况下应该再多查几次潜血,如果都是阳性,应进一步检查,不要忽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read/806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