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治疗方法..通过规范乙肝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乙肝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和肝纤维化,延缓疾病发展,预防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干扰素和核苷类药物。两者各有利弊。干扰素被推荐为年轻、希望缩短疗程或近期有生殖需求且无干扰素禁忌症者的首选。因为核苷类药物只能抑制乙肝病毒,虽然效果明显,但在短时间内无法在血液中发现乙肝病毒,但却无法清除肝细胞中的病毒。核苷类药物停用后,大多数乙肝患者会出现病毒反弹。
干扰素和核苷类药物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不仅能直接抑制病毒,还能刺激机体的免疫反应,免疫功能的改善有助于增强抗病毒效果。为了消灭乙肝病毒,人体必须采取免疫反应。
对于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加重、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和活动性肝硬化患者,应暂时避免性交。如果你此时性行为过度,你会导致肝病复发或恶化。
在治疗过程中,乙型肝炎患者需要小心不要饮酒,因为肝病患者肝脏中含有的乙醛脱氢酶相对减少,这很容易导致乙醛(肝脏代谢和解毒过程中酒精产生的一种强致癌物)不仅不能完全分解,而且会直接进入肝脏损害肝细胞,这对乙型肝炎的稳定发展和预后也极为不利..
目前国内、外指南推荐的一线抗乙肝病毒药物主要有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口服核苷类药物,如恩替卡韦、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及抗病毒作用等双重作用。常用方法是每周一次皮下注射,每次180ug,疗程为48周。治疗期间常出现不良反应,因此需要在医生监护下用药;口服药物恩替卡韦,每次0.5mg,每日一次口服,服药前后需要空腹至少两小时;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每次300mg,每日一次口服,不受食物限制;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也就是TAF,每次25mg,每日一次口服,这三种口服药物需要长时间服用,不可自行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