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征

宝宝妈妈2023-06-06  33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

(1)间期——“复制”

主要是完成组成染色体的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习惯上称为染色体的复制),讲清以下几点:

①复制的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完全一样的现个姐妹染色单体.

②经复制后,形成的两个姐妹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连着,还是一个染色体,所以,染色体的数目不变.

③由于染色体内的DNA分子进行了复制,一个DNA变成两个DNA分子,所以,DNA分子数目增加了一倍.

(2)前期——“三体”

①出现染色体

(染色质→

染色体)

②细胞核解体:核膜逐渐解体,核仁逐渐解体,即是细胞核逐渐消失.

③形成纺锤体:由细胞的两极发出的纺锤丝组成.

这时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这个时期的染色体由两个姐妹染色单体组成,每个染色体含2个DNA分子。

(3)中期——“排队”

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注意:排列在赤道板上的只是着丝点,而不是整个染色体,因为是每个染色体

的着丝到两侧纺锤丝牵拉而排列在中央。

这个时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每个染色体还含2个DNA分子。

(4)后期——“分家”

每个着丝点继续受纺锤丝牵拉,着丝点分开,姐妹染色单体随之分开,这样,1个染色体→2个染色体。分开的染色体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使细胞两极各有相

同的一套染色体,即由原来一套分开成两套(即所谓的“分家”)

这个时期,每个染色体只有1个DNA分子,染色体数目比原来增加1倍。

(5)末期——“返前”

各结构的特点返回以前的状态

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前期是由染色质变成染色体)

②细胞核重新形成:核膜、核仁重新出现(前期的细胞核逐渐消失)

③纺锤体渐消失(前期的纺锤体逐渐形成)

另还有一个特点是出现细胞板,细胞板由细胞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了新的细胞壁。最后1个细胞就分裂成2个子细胞,子细胞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双三体(double trisomic):指二倍体染色体组的两对染色体各增加了一个额外染色体(2n+1+1)的生物。

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DNA分子结构发生的化学变化。

染色体畸变(chromosomal aberration):染色体发生形态结构和数目的改变。

缺失(deletion):正常染色体上某区段的丢失。

重复(duplication):正常染色体上增加了与本身相同的一段。

倒位(inversion):染色体上某区段正常排列顺序发生了180度的颠倒。

易位(translocation):两个非同源染色体间某区段的转移。

染色体组(genome):也叫基因组,即由同源染色体之一组成的一套染色体及其所包含的一套基因。

整倍体(euploid):细胞内含有完整的染色体组。

单倍体(haploid):具有性细胞(配子、精子、或卵子)染色体数的个体。

一倍体(monoploid):含有一个染色体组(n)的细胞或生物。

二倍体(diploid):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2n)的细胞或生物。

单体(monosomic):指二倍体染色体组缺少一条染色体(2n-1)的生物。

三体(trisomic):指二倍体染色体组的某一同源染色体成为三倍性(2n+1)的生物。

四体(tetrasomic):指二倍体染色体组的某一同源染色体成为四倍性(2n+2)的生物,即增加了一对与某一同源染色体相同的额外染色体。

双三体(double trisomic):指二倍体染色体组的两对染色体各增加了一个额外染色体(2n+1+1)的生物。

缺体(nullisomic)::指二倍体染色体组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全部缺失(2n-2)的生物。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read/754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