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染色体多态性

宝宝妈妈2023-05-30  53

染色体的多态性又称异态性(heteromorphism)是指正常人群中经常可见到各种染色体形态的微小变异.这种变异主要表现为同源染色体大小形态或着色等方面的变异.多态性是可遗传的,并且通常仅涉及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个.例如表现的D和G组的随体增大、重复(双随体)或缺如,短臂的长短,1、9、16号染色体的次缢痕区加长或缩短,染色体着线粒区的荧光强度变异等.Y染色体长臂的长度变异,可大于F组,也可小于G组,这种变异可能有民族差异.

染色体多态性的临床意义尚不清楚,在产前诊断中,染色体多态性可分胎儿细胞和母体细胞;可探讨异常染色体不分离的来源,有利于对患者家庭进行婚育的指导.此外,可用于鉴定不同个体,对法医学中的亲权鉴定有一定的意义.

染色体是真核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时DNA存在的特定形式,由染色质丝螺旋缠绕,逐渐缩短变粗形成。只有在细胞分裂中期(所有染色体以其浓缩形式在细胞中心排列),染色体通常在光学显微镜下才可见  。

在此之前,每个染色体已被复制一次(S阶段),原来的染色体和其拷贝互称姐妹染色体,两个染色体通过着丝点(粒)连接。如果着丝点位于染色体的中间,则产生X形的染色体结构;如果着丝点位于其中一个末端附近,则产生双臂的染色体结构。

扩展资料:

为了更好、更准确地表达人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1960年,在美国丹佛(Denver)市召开了第一届国际细胞遗传学会议,讨论并确立了世界通用的细胞内染色体组成的描述体系―Denver体制。这个体制按照各对染色体的大小和着丝粒位置的不同将22对染色体由大到小依次编为1至22号。

并分为A、B、C、D、E、F、G共7个组,X和Y染色体分别归入C组和G组。将待测细胞的全部染色体,按照 Denver体制配对、排列后,分析确定其是否与正常核型完全一致,正常女性核型:46,XX;男性核型:46,XY。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染色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类染色体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read/724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