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几乎没有托儿所了?

宝宝妈妈2023-05-26  67

说白了就是没钱。我小时候上的托儿所是国企出钱办的,也只收政府和国企的孩子,条件还相当的好,小洋楼,游乐场,鱼肉排骨小饼干。老师也是政府和国企的职工,教的都是自家的孩子,家长和老师相互放心。那个年代国企的福利就是这么夸张(毕竟垄断),“企业办社会”可不是浪得虚名,不像现在的刘强东一样只会吹牛逼。然而这种垄断在市场经济中已经一去不返,政府不再办托儿所,国企也已倒闭。现在想上托儿所家长得自己掏钱了。成本低的托儿所实在难以让人放心,小太妹,老太婆,扎针喂药提耳朵,与其花钱让孩子受虐,不如让爷爷奶奶带孩子,虽然容易激化婆媳矛盾,但你行你上啊,只能干瞪眼。高档的托儿所好是好,就是收入得达到知乎平均水平才行,你行不行我不知道,反正我不行。其实说白了,托儿所本来就很贵,孩子得在那吃,还得在那住,还得有人照顾,哪个不是大笔的钱?以前有托儿所,那只是国企或政府把这个成本承担起来了而已。

托儿所是一个大家十分熟悉的一个名字,我自己是一个进入单位托儿所的最后一两批孩子,之后太原的托儿所就逐渐的消失了,这是九十年代中期的事情,到现在很多年了。托儿所本身是企业和单位解决员工生活困难的一个举动,但是随着国企改革的开始,渐渐的熟悉的托儿所消失了,到现在托儿所的性质发生变化了。

现在的托儿所最大的变化是个人经营为主,单位企业几乎没有正式的托儿所了,另外国家性质的托儿所少之又少,这个现象造成很多家长的不便,带来诸多的社会问题。婴幼儿托育机构现在良莠不齐,安全问题也比较多,其实原因就在于我上面说的这些事情,这种混乱的现象到现在为止依旧没有改变。

托儿所现在的良莠不齐的现象,主要是没有一个制度和规范化的统一,现在大部分的托儿所,其实就是一个家庭式的作坊,人员更是没有专业的育儿经验,甚至很多这类托儿所人员自己本身都没有孩子,这样的环境,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很不利,对于孩子的安全也存在问题。

另外我国没有有效的监督管理,这点对于托儿所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隐患,监督管理机制如果没有的话,就不可能有效的治理托儿所的乱象,现在托儿所很多地方都是没有任何监督管理,这样就会出托儿所管理真空的问题,混乱的现象自然十分严重,所以监督管理的部门必须要建立起来。

现在婴幼儿托育机构良莠不齐、安全堪忧的原因就是上面我说的这些,总结一下就是行业的规范没有全面的建立起来,监督管理机制没有有效的实行,托儿所的人员素质需要统一,必须有一个标准只制度,正是因为这些原因的制约,所以才会造成婴幼儿托育机构良莠不齐和安全堪忧的现象。

因为当时每家每户孩子较多。

当时国家比较贫困,经济水平较低。托儿所是用于专门照顾和培养婴幼儿生活能力的地方,也指公共场所中因父母不在而由受过训练的服务人员临时照顾孩子们的房间或地方。托儿所应是能让孩子们得到锻炼成长的环境,同时也让孩子们获得珍贵的友谊和回忆。

托儿所是孩子开始集体生活的第一步,从熟悉的父母身边来到陌生的老师身边,从众星捧月到为寒月辉映的一颗无名小星星生活在众多曾经同为皓月的小朋友中间,从一切全凭依赖大人到自己独立思考处理一些事情,所有的变化,对于一个三岁的小孩子无疑是极大的考验。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read/708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