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字的意思和含义

宝宝妈妈2023-05-18  79

桂(拼音:guì),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桂”是形声字,从木,圭声。桂是植物名。一指肉桂,树皮可入药或做香料,通称桂皮。一指木犀,花可做香料,通称桂花。

说文解字

【卷六】【木部】古惠切(guì)

江南木,百药之长。从木,圭声。 [8]

说文解字注

【卷六】【木部】

(桂)江南木。《本〔艸〕》曰:“桂生桂阳,牡桂生南海山谷,箘桂生交趾、桂林山谷。”

百药之长。《本〔艸〕经》木部上品首列牡桂、箘桂。箘桂味辛〔温〕,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故许云“百药之长”。《檀弓》、《内则》皆姜、桂竝言,刘达引《本艸经》正文曰:“箘桂圆如竹,出交趾。”然则其树正圆如竹,故名箘桂。今《本艸》云:“无骨,正圆如竹。”不系之正文。无骨,葢谓空心也。左思赋“邛竹缘岭,箘桂临崖”,正以竹之实中者与桂之虚中者,反对也。

从木,圭声。古惠切,十六部。 [9]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部】桂;康熙笔画:10;部外笔画:6

《唐韵》古惠切。《集韵》《韵会》涓惠切。《正韵》居胃切。并音昋。《说文》:江南木,百药之长。《礼·檀弓》:草木之滋,姜桂之谓也。《本草图经》:桂有三种:菌桂生交趾山谷,牡桂生南海山谷,桂生桂阳。《尔雅·释木》:梫,木桂。苏恭云:牡桂,即木桂也。《离骚经》:杂申椒与菌桂。

又陶弘景《别录》:单名桂者,恐或是牡桂,人多呼丹桂,正谓皮赤尔。淮南《招隐士》: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又桂林,郡名。《史记·武帝纪》: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又姓。《姓苑》:汉末阳城炅横四子避难,一居幽州,姓桂。 [10]

释义:

1、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别称 :~剧。~系军阀。

2、〔~花〕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叶椭圆形,开白色或暗黄色小花,有特殊的香气,供观赏,亦可做香料,通称“木犀”;简称“桂”,如“金~”,“~子飘香”、“~轮”(月的别称,相传月中植桂花。亦称“桂魄”)。

3、姓。

读音:guì

组词:

1、桂花[guì huā]

亦作“ 桂华 ”。树名。即木犀,也指其所开的花。

2、月桂[yuè guì]

一种月桂属植物(Laurus nobilis),常绿乔木,叶长椭圆形,薄革质,花小、黄色、簇生、雌雄异株,原产地中海。

3、金桂[jīn guì]

桂树的一种。花色黄。

造句:

1、秋天到了,公园里,院子里,学校里,金桂飘香。

2、桂花纷纷落下,好像是在下雨。

3、桂花开了,整个院子都香起来了。

4、中秋节到了,沁人心脾的桂花香飘十里。

5、秋日的阳光和颜悦色,弥勒佛样咪咪地笑,悄皮时眨两下眼睛,将金光忽闪着拂过杜娟金桂花儿金钱橘果儿。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read/678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