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后农村用一种野菜做粑粑的菜

宝宝妈妈2023-05-13  38

这种野菜叫做清明菜。

清明粑粑,是皖南一带宣城等地特产之一,又称蒿子粑粑。每年清明时节,白蒿清翠,人们将其采摘,洗净和糯米掺合一起,然后磨成粉,作为面皮。其馅有笋子,腊肉,酸菜,豆腐果然后加上蒜苗一起烹炒,其味美。然后包进面皮中,一个个做成馒头状,放进蒸笼里蒸30分钟左右,就可以吃了。

扩展资料

1、清明菜,中药名。为菊科植物鼠曲草Gnaphalium affine D.Don的嫩茎叶或地上部分。各地分布。具有祛风解表,化痰止咳之功效。多用于咳嗽多痰,气喘,感冒,蚕豆病,筋骨疼,白带异常,痈肿等。

2、相传明朝建文皇帝“靖难之变”后从南京流落到贵州省,望白云而遁迹,在长顺县白云山削发为僧,终日念经朝佛。长顺当地老百姓得知建文皇帝遁迹白云山并削发为僧后,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和六月十九人们纷纷上山朝佛。每次上白云山朝佛当地老百姓们都得带上大家认为最好吃的自制的食饼作为祭品。偶然一次,建文帝品尝大家带去的食饼后赞不绝口,得知此饼主料是清明菜,遂取其主料命名为“清明粑”。

参考资料

重庆梁平:家家户户吃清明菜粑粑过清明--人民网

1、将鼠曲野菜洗干净,放入开水中焯一遍,用刀将野菜剁碎,越碎越好,加入适量糯米粉和水,可放入适量的糖或者盐调味,搅拌均匀,揉成外皮光滑的面团即可。

2、将揉好的面团分成1-2厘米厚的圆饼,可以用油煎炸或者直接用大火蒸熟,即可食用。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read/656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