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人血压不稳定?

宝宝妈妈2023-05-10  33

老人的血压通常在一个正常的范围内波动,收缩压90-140mmHg,舒张压60-90mmHg,不是一成不变的,老人的血压如果在这个范围内波动一般是正常的。如果老人本身有高血压,体位影响、情绪影响、用药不规律、睡眠不足、血管钙化等都可能会引起血压不稳定。

1、体位影响:因为老人的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可能出现失调的情况,容易引起血压忽高忽低。尤其在体位变化的时候,这种血压不稳定的情况就更加明显,比如老人在久坐之后突然起身,就会诱发体位性低血压,出现血压不稳定的情况;

2、情绪影响:如果老人情绪易激动,或短期内情绪起伏较大,也会引起血压的波动,导致血压不稳定;

3、用药不规律:如果老人不规律服药,经常吃一顿漏一顿,自觉血压情况良好便自行停药,会引起老人血压不稳定;

4、睡眠不足:如果老人睡眠质量不好,夜间多梦、易醒等,不能得到充足的睡眠,导致机体内分泌紊乱,出现血管异常收缩,会引起血压不稳定;

5、血管钙化:如果老人的血管钙化,血管弹性减弱,血压会变得不稳定,尤其是高龄老人,血管出现广泛钙化时血压不稳定的表现更明显;

6、其他:肾素为肾脏的肾小球旁细胞所分泌,主要参与组成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参与机体的血压调节,如果老人的肾素水平分泌不平衡,就会引起血压不稳定。

无论成年人还是儿童,都建议把游离糖的摄入量限制在每天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最好能进一步限制在 5%以下。

对于轻体力活动的成年女性来说,每天的总能量(热量)摄入推荐值是1800千卡,10%的总能量就是180千卡,相当于45克糖。如果要把这些糖的量再限制到一半呢?就是22.5克。

听起来似乎45克糖数量挺大,一旦变成食品,就会显得太少。 比如说,喝一瓶500毫升的可乐,就能轻松喝进去52.5克糖,这当然已经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所提的45克糖的限量。大部分市售甜饮料的糖含量都在8%至12%之间。

纯果汁也不在可以随意饮用之列。比如说,市售纯葡萄汁的含糖量在16%至20%之间,即便按16%来算,一次性纸杯1杯(200克)就含有32克糖,已经超过了22.5克,而市售的一大瓶500毫升装,含量就达到80克之多!

所谓“喝水果”听起来很健康,其实水果的健康好处没有全部得到,喝进大量糖而增肥的效果却很容易得到。

扩展资料

营养专家吃糖忠告

1.日常尽量不喝各种甜饮料。偶尔一次聚会也就罢了,自己不要主动去喝。

2.直接吃水果,市售果汁和榨的“原汁”应当控制在1杯以内。鲜榨果蔬汁时尽量多放蔬菜,少放水果,避免自制果蔬汁含糖过多。

3.乳酸菌饮料限量饮用,认真阅读食品标签上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一项。

4.如果每天要喝一杯红糖水或蜂蜜水,就最好远离其他甜食、甜饮料,像饼干曲奇巧克力之类最好免掉。

5.喝咖啡尽量少加或不加糖,喝牛奶、豆浆也不要加糖。

6.如果某种产品号称“低糖”,那么要看看它是否达到营养标签上说明的低糖标准(100毫升液体或固体当中的糖含量是否低于5g)。

7.焙烤食品尽量控制数量,自己制作面包饼干点心可能很有情调,但除非不加糖,否则也不是可以每天放开吃的理由。

8.日常家庭调味,尽量不要养成喝粥加糖的习惯。甜汤要少喝,做菜放糖最好限制在不明显感觉到甜味的程度。

9.小心“营养麦片”和各种“糊粉”类产品中加的糖,数量真的非常可观。

小啰嗦:一辈子不吃甜味的糖,绝对无害健康。因为淀粉就可以在身体当中转化为葡萄糖,足够身体代谢使用。即便有低血糖,只要餐间加一点淀粉类食品也能解决,糖水不是必需品。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那些想不到的隐身糖 营养专家的吃糖忠告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read/645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