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之后导致走路不稳、头晕是后遗症?

宝宝妈妈2023-05-05  37

脑梗塞后遗症头晕是由于小脑、脑干梗塞所引起,小脑、脑干梗塞是由于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所引起,患者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平衡障碍,也可能会出现共济障碍,有些患者可以出现吞咽困难和饮水呛咳,严重时可以出现意识障碍、四肢瘫和球麻痹,多数患者经积极正确治疗后可能会临床治愈,一部分患者可能会留有一定的后遗症。如果经治疗后一年内仍有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称为后遗症期,进入后遗症期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差,主要是给予康复训练,防止肌肉萎缩或挛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小脑、脑干梗塞可以出现的后遗症包括头晕,也可能会出现平衡障碍和共济障碍,也可以出现球麻痹和四肢瘫等。脑梗死最常见部位是基底节,大脑中动脉堵塞引起的症状是三偏综合症: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一般会遗留后遗症。脑梗死常见部位也包括脑干,常出现语言笨拙、饮水呛咳、头晕等症状。脑梗死部位也常出现在脑叶,包括额叶、颞叶、枕叶、顶叶。小脑梗死,如果蚓部梗死,会出现身体前后平衡障碍,小脑叶梗死会出现肢体的平衡障碍。

脑梗塞应尽早及时地治疗,虽然不及脑出血凶险,但是病人大多年老体弱,诸多慢性病缠身,在治疗上有许多谨慎用药的情况,加之梗塞区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还会发生许多合并症,所以脑梗塞的死亡率也是比较高的,而且残废率高于脑出血

脑干梗塞: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有粥样硬化,或动脉栓塞、痉挛、炎症导致管腔狭窄、缺血而引起的循环障碍。 最常见于脑桥。主要病理改变是脑软化。多见于中老年,常常有高血压动脉硬化或有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史。发病较急,主要表现偏瘫或四肢瘫,吞咽及发音困难,高热,意识障碍(昏迷、缄默症等)。由于受累血管不同引起不同部位的梗塞,表现各种交叉性瘫痪。 脑梗塞俗称“中风”或“脑卒中”。“中风”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即脑梗塞,它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脑梗塞在所有中风中占70%至80%,近几年来明显增多,且向年轻化发展。有的病人仅仅27岁,但大多数为45岁以上的中老年。 脑梗塞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血管内形成血栓,阻塞了血流,造成脑组织的缺血、缺氧和坏死,使病人出现偏瘫、失语、偏侧肢体麻木、走路不稳、大小便失禁、精神错乱、痴呆、甚至成为植物人,部分脑干梗塞和大面积脑梗塞可致命。早期治疗、早期干预可以改善病人预后,减轻和减少致残。因为大量临床资料表明,发病后6小时内经过有效的溶栓治疗,可以使血栓溶解血管再通、使脑梗塞痊愈率达到70%至80%,个别资料报道可达近90%,不留有任何后遗症。

脑干梗塞恢复比较困难。

目前已有两个月了,恢复到生活自理可能性小。

恢复时间一般半年吧,

一般有脑梗塞病人易复发,建议控制好血糖,并做好二级预防,有条件可以进一步脑血管检查。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read/624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