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考点:口腔颌面部发育

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考点:口腔颌面部发育,第1张

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考点:口腔颌面部发育

口腔颌面部发育

人体发育的三个阶段

1.增殖期:自受孕至受孕后2周,包括受精、植入和三胚层的形成。

2.胚胎期:受孕后3-8周,分化出不同类型的组织并构成器官和系统,口腔颌面部发育基本在此期完成。

3.胎儿期:受孕第九周至出生。腭部的发育在此期的开始阶段完成。

第一节 神经嵴、鳃弓和咽囊

一.神经嵴的分化

胚胎发育的第三周,三胚层胚盘已经形成,发育中的脊索和邻近的间充质诱导其表面的外胚层形成神经板(neural plate) 。

神经板发育中,其柱状细胞变为上窄下宽的楔形,使神经板外侧缘隆起,神经板中轴处形成凹陷称神经沟(neural groove) ,隆起处称神经褶(neural fold) 。神经褶顶端与周围外胚层交界处称神经嵴(neural crest) 。

胚胎第四周,两侧神经褶在背侧中线汇合形成神经管的过程中,位于神经嵴处的神经外胚层细胞未进入神经管壁,而是离开神经褶和外胚层进入中胚层,这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嵴细胞,是特殊的多潜能干细胞,位于神经管和表面外胚层之间,形成沿胚胎头尾走向的细胞带,以后分为两条细胞索,列于神经管背外侧。

胚胎第四周,神经嵴细胞发生广泛迁移,分化成头面部的外胚间充质细胞,形成神经系统组织、内分泌组织、皮肤组织、结蹄组织头面部的结蹄组织大部分来自于神经嵴细胞,由于他们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嵴细胞,所以这些结蹄组织又称为外胚间叶组织 或外间充质 。

神经嵴细胞的迁移和分化受多种信号分子和基因调控,如:FGF、HOX 基因等。在此过程中,染色体异常、过量的维甲酸、酒精及头部神经始基发生异常等因素都可引起神经嵴细胞在原位或迁移过程中发生死亡而产生头面部畸形。

二.鳃弓及咽囊的发育

鳃弓(branchial arch) :胚胎第4周时,原始咽部的间充质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左右对称的背腹走向的6对隆起,与6对主动脉弓动脉相对应,称鳃弓。第l对最大称为下颌弓第2对称舌弓第3对称舌咽弓

相邻鳃弓之间有浅沟,在体表侧称鳃沟 与之对应的鳃弓内侧是原始咽部,其表面衬覆的内胚层向侧方增生呈囊样,形成与鳃沟对应的浅沟称在咽侧称咽囊(pharyngeal pouch) 。

第二鳃弓生长速度较快,向尾端生长覆盖了第二、三、四鳃沟和三、四、五对鳃弓并与颈部组织融合。被覆盖的鳃沟与外界隔离,形成一个暂时的腔称颈窦 。颈窦在以后的发育中消失,如残留可形成颈部囊肿、窦道或瘘管。

第二节 面部的发育

一.面部发育过程

面突的分化:3—5周末。

面突的联合:5周末—第8周

联合后发育:9周—3个月

① 胚胎第3周 ,发育中的前脑下端出现了一个 突起称额鼻突 。额鼻突下方两侧的下颌突 迅速生长并在中线联合

② 胚胎 3周中,长出两个上颌突,此时在额鼻突、上颌突和下颌突的中央形成一个凹陷叫原口,口凹与前肠之间有口咽膜在4周时破裂

③ 胚胎第3周末,在口咽膜前方口凹顶端正中出现一个囊样内陷,称 拉特克囊 , 拉斯克囊此后退化消失。此囊的残余可发生颅咽管瘤。

④ 胚胎的第4周额鼻突的末端两侧 形成两个浅凹称鼻凹,将额鼻突分为 1个中鼻突、2个测鼻突

⑤ 胚胎第5周中鼻突末端出现两个球形突起称球状突

鼻凹将来发育成鼻孔鼻板细胞形成鼻粘膜及嗅神经上皮。

2.面突的联合(merge)和融合(fuse)

联合(merge) :面突突起之间为沟样凹陷,随着面部的进一步发育,突起之间的沟会随着面突的.生长而变浅、消失。

融合(fuse) :突起之间在生长过程中外胚层互相接触、破裂、退化、消失,两个突起的间充质相互融合。

二.面部的发育异常

1.唇裂(cleft lip) :

多见于上唇,是由于球状突与上颌突未能联合或联合不全。单侧或双侧均可发生。少见情况下可发生上唇正中裂或下唇裂。

2.面裂:facial cleft

横面裂,巨口或小口畸形:上颌突与下颌突未联合或联合不全

斜面裂:上颌突与侧鼻突未联合

侧鼻裂:侧鼻突与中鼻突之间发育不全

第三节 腭的发育

一.腭发育过程

① 第 4 周末 鼻凹形成

② 第 5.6周 嗅囊与口腔相通球状突形成了前腭突,前腭突联合形成前额骨 上切牙

③ 第7周两个上颌突的口腔侧中部长出侧腭突 测腭突垂直生长

④ 第8周测腭突发生水平方向生长

⑤ 9-12周前腭突向后 测腭突向内联合(切牙管)左右测腭突在中缝处与鼻中隔融合——硬腭中后部、软腭、悬雍垂

腭的发育是从第六周开始的。由一对前腭突、一对侧腭突发育而来。

前腭突(frontal palatal process) :球状突在与对侧球状突及同侧上颌突联合过程中向口腔面增生形成。

侧腭突(lateral palatal process) :左右两个上颌突的口腔面长出的一对突起。

前腭突与侧腭突联合处在切牙管(鼻腭管),口腔侧为切牙孔。

二.腭发育异常

1.腭裂(cleft palate):

一侧侧腭突和对侧侧腭突及鼻中隔未融合或部分融合。

2.颌裂(cleft jaw)

上颌裂:前腭突与上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

下颌裂:两侧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

第四节 舌的发育

一.舌发育过程

舌的组织来源:第一、二、三鳃弓的内侧面隆起。

①胚胎第4周,两侧第一、二腮弓在中线处联合 。此时下颌突原始口腔侧内部的间充质不断增生,形成三个膨隆的突起 。其中两侧两个 对称的隆起体积较大,称侧舌隆突 在侧舌隆突稍下方中线处为一个 小突起,称奇结节 。

②约在第6周,侧舌隆突生长迅速,很快越过奇结节,并在中线联合,形成舌的前2/3即舌体 。奇结节由于被侧舌隆突所覆盖,仅形成盲孔前舌体的一小部分,或退化消失,不形成任何结构。在第二、三、四腮弓的口咽侧 、奇结节的后方,间充质增生形成一个突起称联合突 ,主要由第三腮弓形成 。联合突向前生长并越过第二腮弓与舌的前2/3联合,形成舌的后1/3即舌根 。联合线处形成一个浅沟称界沟。舌体表面被覆外胚层上皮,舌根表面被覆内胚层上皮。界沟所在部位就是口咽膜所在的位置。

甲状舌管的发生

胚胎第四周,奇结节和联合突之间的内胚层上皮增生形成管状上皮条索,称甲状舌管(thyroglossal duct) 。

胚胎第七周,甲状舌管增生下行至甲状软骨处发育形成甲状腺。以后甲状舌管退化在其发生处的舌面留一浅凹,为舌盲孔。

下降过程中发生停滞—异位甲状腺

甲状舌管未退化—甲状舌管囊肿

舌肌及舌乳头的发生

舌肌的发生:

横行、纵行及垂直方向走行的舌肌来源于鳃弓中胚层,枕部肌节。

舌乳头的发生:胎儿11周左右,菌状乳头开始分化,稍后丝状乳头发生,14周味蕾开始发育。

二.舌发育异常

1.分叉舌:侧舌隆突未联合或联合不全。

2.正中菱形舌:奇结节未消失形成的残留。

拓展: 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预习资料

成人牙周炎

本病可开始于青年时期,病程进展缓慢,可长达十余年甚至数十年。

检查:患者通常有中等到大量的牙石,菌斑,在后牙邻面、舌侧面常见,牙龈呈现暗红或鲜红,质地松软,点彩消失,牙龈水肿,边缘圆钝。

成人牙周袋分轻、中、重度。

轻度:牙龈有炎症和探诊出血,牙周袋≤4mm.附着丧失1~2mm,X线片显示牙槽骨吸收不超过根长的1/3.

中度:牙周袋≤6mm,附着丧失3~5mm,X线片显示牙槽骨水平或角型吸收超过根长1/3,但不超过1/2.牙齿有轻度松动,多根牙根分叉区有轻度病变,牙龈有炎症和探诊出血,也可有脓。

重度:牙周袋>6mm,附着丧失>5mm,X线片示牙槽骨水平或角型吸收超过根长的1/2,根分叉区有病变,牙多有松动,炎症明显或可发生牙周脓肿。

牙周炎患者除有牙周袋形成,牙龈炎症,牙槽骨吸收和牙齿松动外,晚期还可出现牙齿移位,食物嵌塞,继发性牙合创伤,牙龈萎缩发生根面龋,或急性牙周脓肿,逆行性牙髓炎,口臭。

成人牙周炎治疗鉴别诊断:牙龈炎。

成人牙周炎治疗:

①牙周洁治②口腔卫生宣教③定期复查。

复发性口腔溃疡:

居口腔粘膜病的首位,本病周期性复发,有自限性,为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浅表性溃疡,同义名有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复发性口疮,复发性阿弗他口炎。

⒈轻型阿弗他溃疡:

占该病80%,直径2~4mm,圆形或椭形,周界清晰,孤立散在,一般1~5个不等,好发于唇、颊粘膜,溃疡有“凹、红、黄、痛”特征(溃疡中央凹陷,基底不硬,周围有约1mm的充血红晕带,表面有浅黄色假膜,灼痛感明显),发作期1~2周,愈合后不留瘢痕。

⒉重型阿弗他溃疡:又称复发性坏死性粘膜腺周围炎,腺周口疮,溃疡大而深,直径10~30mm左右,“似弹坑”,周边红肿隆起,扪之基底较硬,但边缘整齐清晰。溃疡常单个发生,或在周围有数个小溃疡,好发于口角、咽旁、软腭、腭垂等,发作期可长达数月,疼痛较重,尤其位于咽旁的溃疡,愈后留瘢痕,甚至造成舌尖、腭垂缺损。

⒊疱疹样阿弗他溃疡:

又称阿弗他口炎,溃疡小而多,散在分布于粘膜任何部位,直径小于2mm,似满天星感觉,邻近溃疡可融合成片,粘膜充血发红,疼痛较轻型重,唾液分泌增加,可伴头痛,低热,全身不适,局部淋巴结肿大等,愈后不留瘢痕。

釉质的特性

釉质是人体中最硬的组织,由占总重量96%~97%的无机物以及少量有机物和水所组成。按体积计,其无机物占总体积的86%,有机物占2%,水占12%.釉质的无机物主要由含钙、磷离子的磷灰石晶体和少量的其他磷酸盐晶体等组成,是含有较多HC03-根的生物磷灰石晶体。这些晶体内往往还含有一些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有的可使晶体具有耐龋潜能如氟,其他具有耐龋潜能的元素有硼、钡、锂、镁、钼、锶和钒另外的一些元素和分子可以使牙釉质对龋更敏感,它们包括碳酸盐、氯化镉、铁、铅、锰、硒、锌等。值得注意的是在牙釉质晶体形成时,最初形成的矿化物是碳磷灰石。而且牙釉质晶体的核心较外周区含有较多的碳酸盐,晶体核心部位较多的碳磷灰石使晶体容易自晶体一端的中心开始溶解。

釉质中的有机物约占总重量的1%,主要由蛋白质和脂类所组成。基质蛋白主要有釉原蛋白(amelogenins)、非釉原蛋白和蛋白酶等三大类。

釉原蛋白在釉质晶体的成核及晶体的生长方向和速度调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成熟釉质中则基本消失非釉原蛋白包括釉蛋白(enamelin)、成釉蛋白(ameloblastin)和釉丛蛋白(tuftelin)等,具有较广泛的促进晶体成核和影响晶体生长形态的作用釉基质蛋白酶包括金属蛋白酶和丝氨酸蛋白酶等。目前认为金属蛋白酶主要参与釉原蛋白和非釉原蛋白分泌后的修饰与剪接,而丝氨酸蛋白酶则主要在釉质成熟期分解晶体之间的釉原蛋白等基质蛋白,为釉质晶体的进一步生长提供空间。

口腔白斑病表现

口腔白斑是指仅仅发生在粘膜上的白色或灰白色角化性病变的斑块状损害,口腔粘膜上的各种斑块是不能被擦掉的,口腔白斑在临床和组织病理学上又不能列入其它疾病分类之中者。口腔白斑是常见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口腔各部粘膜均可发生,但以颊、舌部最多。

白斑的色泽除了白色以外,还可表现为红白间杂的损害。应该明确,白斑是肉眼所见的临床术语,在组织病理上的变化,应该符合癌前损害的特征——上皮异常增生,而不是单纯的上皮增生。

本科为一世界性分布的较大的科。全世界有10个亚科,约220余属,3500余种,其中单种属约占三分之一,寡种属亦约占三分之一。我国有99属800余种。全科中大多数属产亚洲、非洲、欧洲,广布属仅有香科科属Teucrium Linn.,黄芩属Scutella-ria Linn.,夏枯草属Prunella Linn.,水苏属Stachys Linn.。鼠尾草属Salvia Linn.,姜味草属Microrneria Benth.及罗勒属Ocimum Linn.等。种数超过100种以上约有鼠尾草属,山香属Hyptis Jacq.,黄芩属,荆芥属Nepeta Linn.,水苏属,百里香属Thymus Linn.,姜味草属,香茶菜属Plectranthus L'Her. sensu latissimo,糙苏属Phlomis Linn.及香科科属等10属,其种数约占全科种数三分之二弱。以上大属及广布属大都以地中海及近东中亚为其近代分布中心。富于特有属及单种属的分布中心在全世界范围内依次有地中海,近东-中亚,中国-日本,印度-马来西亚,热带非洲,非洲南部,澳大利亚,温带北美,美国加利福尼亚-墨西哥,南美等10个,大多数常具有季节性干旱气候,尤以在所谓“地中海气候”区,本科植物在植物群落中常占特殊位置,但在较潮湿的热带亚热带山区,尤其是中国西南部和南部拥有较多的原始的(和马鞭草科、紫草科有若干连系的)属和种,看来本科可能是从这些地区发源而以后在季节性旱化环境中发展的。本科植物在北极高山地区均极少,在潮湿生境中亦只有较广布的代表。

本科植物以富含多种芳香油而著称,其中有不少芳香油成份可供药用。作为芳香油植物受到一定重视的有薄荷,百里香,薰衣草,罗勒,迷迭香,撤尔维亚等。作为药用植物而在各国中有一定位置的有黄芩,荆芥,藿香,丹参,薄荷,紫苏,香薷,荠苎,夏枯草,益母草等等。白苏则为有名的油料作物之一。由于花、叶形状特殊,色彩鲜艳常供观赏的亦有一串红、彩叶苏等若干种类。

唇形科分类系统总览

1. 筋骨草亚科 Ajugoideae Benth.

花萼通常10脉,稀8脉或少于8脉,具相等的5齿或二屏形, 如为二唇形则1/4或3/2式,例外的有2个全缘的唇片。花冠自近于辐射对称至单唇形或假单唇形,如围二唇形则2/3式,上唇非外凸。雄蕊4,稀仅前对能育,平行,上升,例外的为叉开;花药2室,室平行或略叉开,顶端常汇合,但药室分明,稀为1室。花盘多微小或全缘。子房短4室或分裂至其高度1/3。花柱近顶生。小坚果倒卵圆形,具侧腹向合生面,合生面之高度常超过果轴长之半,外果皮厚而干燥,具短而向下直伸的胚根(属1-10)。

2. 保亭花亚科 Wenchengioideae C. Y. Wu et S. Chow

花萼漏斗形,19脉,5浅齿,下2齿特宽大。花冠为2/3式二唇形,上唇近全缘,稍外凸,花冠筒极长,中部以上膨大。雄蕊4,二强,后对较长,平行,内藏于花冠上唇下,具完全的花药;花药具两个分明不相汇合的药室。花托顶部平,仅中央具1小突起,无花盘。子房倒圆锥形,顶端浅4裂。花柱近顶生。小坚果倒卵圆形,腹背向压扁,具侧腹向的合生面,合生面为果长1/3,外果皮薄,外方具5纵肋,呈栉贝状,顶部及腹面具瘤状突起及单一的毛,合生面之旁侧具有特殊的从腹缝线维管束分出的珠柄穿孔。胚直,子叶肉质,具短而向下的胚根(属11)。

3. 锥花亚科 Prasioideae Briq.

花萼5-10脉,具5齿或二唇形。花冠二唇形,上唇外凸或盔状。雄蕊4,上升至上唇片下;花药2室,室平行,横生或背部贴着若囊状,顶端贯通,无毛或密被毛束。花盘通常发达,并常成指状膨大。子房全4裂。花柱着生于子房基部。小坚果核果状,倒卵圆形或四而形,有肉质多浆而肥厚的外果皮及壳状的内果皮,具基部合生面,果脐小而基生或长圆形而斜内向,果时无胚乳,无毛或具毛。胚直,具向下直伸的胚根(属12-13)。

4. 黄芩亚科 Scutellarioideae Briq.

花萼二唇形,唇片全缘,后唇片背部通常有鳞状小盾,稀无或为囊状,早落,前唇片无小盾,通常宿存。花冠二唇形,上唇盔状。雄蕊4,平行上升至上唇片下,前对较长。子房有柄,4裂。小坚果扁球形,干燥,具干而薄的外果皮,具瘤或各种毛被,稀具翅,有小而圆形的基部合生面,果脐小。种子多少横生,胚有弯曲的胚根位于一片子叶上(即背依子叶)(属14)。

5. 薰衣草亚科 Lavanduloideae Briq.

花萼具13-15脉,二唇形,3/2式或1/4式。花冠二唇形,2/3式,冠筒圆筒状。雄蕊4,内藏于花冠且向下弯曲,药室2,叉开,顶端贯通成1室。花盘裂片与子房裂片对生,长圆形,覆盖于子房裂片基部。子房4裂。小坚果干燥,有干而薄的外果皮,具基部—背部合生面及果脐,无胚乳。胚直,具短而向下直伸的胚根(属15)。

6.野芝麻亚科Lamioideae

花萼各式各样。花冠二唇形,2/3式,稀近辐射状,冠筒圆筒形,稀为钟形。雄蕊4,稀2,平行上升或平展而直伸向前;药室2,平行或略叉开。花盘裂片与子房裂片互生。子房4裂。小坚果倒卵圆形,干燥,有干而薄的外果皮,具小的基部合生面,果时无胚乳,无毛或被毛。胚直,具短而向下直伸的胚根。

(1) 夏至草族 Marrubieae Endl.

花萼管状或钟状,脉明显突起,具5-10齿。花冠筒藏于花萼内,稀伸出。雄蕊、花柱藏于花冠筒内(属16-17)。

(2) 荆芥族 Nepeteae Benth.

花萼5齿或二唇形而有具齿的唇片。花冠具外伸的花冠简及内凹的上唇。雄蕊4,二强,后对较长,平行上升至上唇片下;药室2,平行或略叉开。雄蕊及花柱不藏于花冠筒内(属18-28)。

(3) 野芝麻族 Larnieae

如上一族。雄蕊4,后对雄蕊短于前对雄蕊。

1) 夏枯草亚族 Brunellinae Briq.

花萼二唇形,3/2式,喉部在果实成熟时由于下唇2齿向上斜伸以致合闭,上唇顶端截形,具3短齿。花冠有外伸的花冠筒及盔状的上唇。雄蕊4,二强,前对较长,平行上升至上唇片,不藏于花冠内;药室2,平行或略叉开。草本(属29)。

2) 铃子香亚族 Melittinae Briq.

花萼宽钟形,草质或坚纸质,脉微突起,具短5齿(国产属)或3-4宽唇片。花冠自基部向上渐宽大或向上骤然增大,上唇宽大,略内凹。雄蕊4,二强,前对较长,平行上升至上唇下,不藏于花冠筒内;药室2,分隔,平行或略叉开。草本(属30)。

3) 野芝麻亚族 Lamiinae Briq.

花萼管状,钟形或由于具宽大的喉部而多少漏斗形,5-10脉,具5-10齿,稀二唇形。花冠筒藏于花萼内或伸出,上唇通常内凹,常呈盔状,稀近扁平。雄蕊4,二强,前对较长,平行上升至上唇片下;药室2,分隔,多种排列方式。草本及半灌本(属31-58)。

(4) 鼠尾草族 Salvieae Dumort.

花萼二唇形,3/2式。花冠筒内藏于或伸出于花萼,上唇内凹,镰刀状或盔状,下唇宽展。雄蕊2,属前对(极稀为后对),后对退化成退化雄蕊或不存在;药隔线形,与花丝有关节相连,成丁字形或否,上臂具线形能育的药室,下臂不育而多少变形。灌木或半灌木,稀草本(属59)。

(5) 迷迭香族 Rosmarineae Briq.

花萼11脉,2/3式二唇形。花冠二唇形,上唇内凹,下唇3裂,宽展。雄蕊2,属前对,花丝上升,向基部前面有下弯的小齿;花药平行,仅1室能育。子房深4裂。小坚果倒卵圆形,光滑,外果皮干燥,具基部—腹部合生面,无胚乳(属60)。

(6) 分药花族 Meriandreae Endl.

花萼二唇形,3/2式。花冠小,具略不相等的唇片。雄蕊2,属前对,后对退化成退化雄蕊或不存在,花药有一细小或宽大的药隔,具平行而下垂的药室。草本,半灌木或灌木(属61)。

(7) 美国薄荷族 Monardeae Benth. p. p.

花萼管状,具近相等5齿或3/2式二唇形。花冠筒外伸或内藏于花萼,上唇内凹或鸡冠状或直伸,下唇宽展。药隔极小,药室贯通为一线形的室。草本(属62)。

(8) 异野芝麻族 Heterolamieae C. Y. Wu

花萼管状,二唇形,具等距的15脉,上辱中齿较大,卵状圆形。花冠多少二唇形,下唇中裂片大,张开,稍内凹,侧裂片与上唇裂片近相等。雄蕊4,后对自花冠上唇2裂片间伸出甚多,前对在散粉前内藏,散粉后在上下唇间伸出更长(属63)。

(9) 塔花族 Saturejeae Briq.

花萼钟状或管状,稀在果实成熟时呈囊状膨大,齿均不具长芒。花冠二唇形或近辐射状,唇片不十分分化,上唇扁平或微内凹。药室卵形。

1) 蜜蜂花亚族 Melissinae Endl.

花萼钟状或管状,极稀果时囊状膨大,10-13脉,极稀15(-20)脉,3/2式二唇形,稀辐射状,齿均不具长芒。花冠二唇形,唇片扁平。雄蕊2-4,上升至上唇片下,花药卵形。草本,半灌木或灌木(属64-68)。

2) 神香草亚族 Hyssopinae Briq.

花萼管状,15脉,具相等的5齿,齿不或稀具长芒,2边脉在齿间连接处形成小瘤。花冠二唇形,唇片扁平。雄蕊4,从基部上升,然后展开而直伸,远超出花冠之上;花药卵圆形。半灌木(属69)。

3) 百里香亚族 Thyminae Briq.

花萼钟状或管状,(5-)10-13脉,3/2式二唇形,稀辐射对称,齿具长芒。花冠二唇形,唇片扁平。雄蕊4,自基部展开直伸;花药卵圆形。草木,半灌木或灌木(属70-71)。

4) 薄荷亚族 Menthinae Briq.

花萼钟状或管状,具相等的5齿或不明显二唇形,(5-)10-13脉,齿无长芒。花冠近辐射状,4-5裂,裂片扁平。雄蕊4,自基部展开直伸,近相等;花药卵圆形。草本,稀灌木(属72-73)。

5) 紫苏亚族 Perillinae Briq.

花萼钟状或管状,5-10脉,具相等的5齿或3/2式二唇形,齿均无长芒。花冠各式二唇形或近辐射对称,唇片扁平。雄蕊2-4,直伸展开或略上升,二强;花药卵圆形。大多为草本(属74-75)。

(10) 刺蕊草族 Pogostemoneae Reichb.

花萼具相等的5齿或5裂,或后齿稍大。花冠4-5裂,裂片相似或前裂片向前伸,或2/3式二唇形,花冠筒常内藏。雄蕊4,通常外伸,展开,直向前伸或微向下;花药球形,药室平叉开,在顶端贯通为一室,当花粉散后则平展开(属76-84)。

7. 罗勒亚科 Ocimoirleae Benth.

花萼5-10齿,二唇形,1/4式,稀3/2式或5齿相等。花冠二唇形,4/1式,但极为多样。雄蕊4,稀2(前对),下倾,平卧于花冠下唇上或包于其内;药室平叉开,很快顶端贯通为一室,散粉后则平展开。子房4裂至基部。花盘裂片与子房裂片互生。小坚果多种多样,干燥,外果皮干而薄,具小而基生的合生面。胚直,具短而向下直伸的胚根。草本及灌木,稀为乔木。

(1) 四轮香族 Hanceoleae C. Y. Wu

花萼5齿近相等,后齿稍大。花冠裂片近相等,前(中)裂片稍长而扁平。雄蕊4,近等长,下倾于下唇上,多少伸出;花药2室,室后来贯通。草本(属85)。

(2) 山香族 Hyptideae C. Y. Wu

花萼具相等的5齿,稀3/2式二唇形。花冠前(下)裂片袋形而短,急向外折,基部狭。草本,半灌木或灌木(属86)。

(3) 香茶菜族 Plectrantheae C. Y. Wu

花萼多种多样,时而具相等的5齿,时而3/2式或1/4式二转形。花冠前(下)裂片内凹,匙形或舟形,长于其他裂片,不外折,基部狭。雄蕊及花柱下倾,平卧于花冠下唇上(属87-91)。

(4) 罗勒族 Ocimeae Kudo, p. p.

花萼二唇形,1/4式,下唇4齿分离或多少合生,稀3/2式三唇形或5齿。花冠前(下)裂片不长于其余裂片,常较狭,扁平或稍内凹,基部不狭。雄蕊及花柱下倾于下唇上(属92-99)。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hy/6194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4
下一篇2023-05-04

随机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