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尿道感染有什么症状?

宝宝妈妈2023-04-27  49

症状一、急性肾盂肾炎 :1.起病急骤; 2寒战、畏寒; 3.发热; 4.全身不适、头痛、乏力; 5.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6.尿频、尿急、尿痛; 7.腰痛、肾区不适; 8.上输尿管点压痛; 9.肋腰点压痛; 10.肾区叩击痛; 11.膀胱区压痛;二、慢性肾盂肾炎 :1.急性发作时的表现可与急性肾盂肾炎一样,但通常要轻得多,甚至无发热、全身不适、头痛等全身表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也不明显; 2.水肿; 3.高血压;三、膀胱、尿道炎:尿频、尿急、尿痛,膀胱区疼痛。尿道分泌物。一般认为,尿道感染的途径有上行感染、血行感染、淋巴道感染和直接感染四种方式。(1)上行感染:绝大多数尿感是由上行感染引起的。正常情况下,尿道口及其周围是有细菌寄生的,但一般不引起感染。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尿道粘膜有轻微损伤时,或者细菌的毒力大,粘附尿道粘膜和上行的能力强,容易侵袭膀胱和肾脏,造成感染。由于女性尿道口靠近肛门,且女性尿道远较男性为短而宽,女婴的尿道口常被粪便污染,故更易致病。(2)血行感染:细菌从身体内的感染灶(如扁桃体炎、鼻窦炎、龋齿或皮肤感染等)侵入血流,到达肾脏,先在肾皮质引起多发性小脓疡,然后,沿肾小管向下扩散至肾乳头和肾盏、肾盂粘膜,但炎症亦可从肾乳头部有轻微损伤的乳头集合管(如尿中的结晶损伤)开始,然后向上向下扩散。血行感染途径较为少见,不及10%。血行感染比较多见于新生儿,或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患者的血行性肾感染。(3)淋巴道感染:下腹部和盆腔器官的淋巴管与肾周围的淋巴管有多数交通支,升结肠与右肾之间也有淋巴管沟通。当盆腔器官炎症、阑尾炎和结肠炎时,细菌也可从淋巴道感染肾脏。这种感染途径更为少见,甚至于这种感染途径是否存在,目前也有争论。(4)直接感染:外伤或邻近肾脏的脏器有感染时,细菌可直接侵入肾脏引起感染,但是,这种情况临床上是十分罕见的。

尿路感染是指由病原微生物侵入尿路引起的非特异性感染。本病包括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和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和尿道炎)。上尿路感染往往伴有下尿路感染,而下尿路感染可单独存在。其发病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好发于婚、育龄妇女及婴幼儿,农村妇女发病率较高。肾盂肾炎是尿路感染的重要类型,故为本节所述的重点。本病属中医“淋证”范围。

【病因与发病机制】

1.病因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多为肠道革兰阴性杆菌,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最常见,占60%~80%,其他为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产气杆菌、产碱杆菌、粪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少数为铜绿假单胞菌,偶尔可由真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致病。其致病菌常为一种,极少数为两种或多种细菌感染。

2.发病机制

(1)感染途径:

①上行性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途径,细菌沿尿道、膀胱、输尿管上行至肾盂,引起肾盂肾炎,再经肾盏、肾乳头侵犯肾小管一间质。致病菌多为大肠埃希菌。性交、月经期、尿路器械检查、导尿等为常见诱因。

②血行感染。体内感染病灶细菌侵入血流,到达肾皮质引起多发性小脓肿,再沿肾小管向下扩散至肾乳头,肾盏及肾盂,引起肾盂肾炎。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

③其他。

淋巴道感染及外伤或肾、尿路附近的器官与组织感染,细菌直接蔓延至肾引起肾盂肾炎,临床很少见。

(2)易感因素:常见易感因素有:

①尿路梗阻:为最主要的易感因素。常见病因有尿道狭窄、包茎、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膀胱颈部梗阻等。

②膀胱-输尿管反流。

③肾发育不良,如多囊肾、马蹄肾、海绵肾及肾髓质囊性变等。

④机体抵抗力下降,常见于糖尿病、重症肝病、慢性肾实质疾病、营养不良以及晚期癌症患者,长期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药也易发生尿路感染。

⑤其他易感染因素,如尿道口周围及女性内生殖器官炎症、妊娠与分娩、前列腺炎及医源性因素等。

【病理】急性膀胱炎病理改变为黏膜充血、潮红、上皮细胞肿胀,黏膜下组织充血、水肿、白细胞浸润;重者有点片状或片状充血,可出现黏膜溃疡。急性肾盂肾炎,病变可侵犯单侧或双侧肾,肾盂肾盏黏膜充血、水肿及中性粒细胞浸润,黏膜表现有脓性渗出物,甚至形成细小的脓肿,病变沿肾小管及周转组织向上扩散,在肾乳头部位可形成基底伸向肾皮质的楔形炎性病灶,病灶肾小管腔中有脓性分泌物,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肾实质内有白细胞浸润和小脓肿形成,严重者肾实质可有广泛出血。肾小球一般无形态改变。慢性肾盂肾炎由急性肾盂肾炎迁延而成,急性炎症后遗留肾盂、肾盏乳头部瘢痕形成,导致变形、狭窄,肾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白细胞浸润,病变持续发展至后期,肾表面凸凹不平,质硬、体积缩小,成为“固缩肾”。

【临床表现】

1.急性膀胱炎和尿道炎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和排尿末下腹部疼痛,一般无明显全身感染症状。多有白细胞尿,伴有镜下或肉眼血尿。致病菌多为大肠杆菌,也可为葡萄球菌。

2.急性肾孟肾炎大多起病急骤,数小时至1~2d发展成为本病。常有畏寒、发热(体温升高达38~40℃)、头痛、全身酸痛和疲乏无力,可有食欲缺乏、恶心呕吐,或有腹痛、腹胀和腹泻;因伴膀胱炎,可有尿急、尿频、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局部症状常有腰痛、肾区叩痛及脊肋角压痛,沿输尿管走行部位及膀胱区常有压痛;重者尿外观浑浊,呈脓尿、血尿表现。部分患者无上述典型表现,以高热等中毒症状或胃肠功能紊乱为突出表现,尿路刺激症状不明显;或以血尿为主要表现;高龄及体弱者机体反应差,常呈隐匿表现。

3.慢性肾孟肾炎大多数由急性肾盂肾炎未彻底治疗反复发作所致。病程在半年以上者,患者可出现不规则低热、全身乏力、食欲减退、腰部酸痛、轻度尿频、尿急,有时尿浑浊,病变后期因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出现夜尿多、尿比重低,继发肾小管性酸中毒,晚期可成为尿毒症。

慢性肾盂肾炎常表现为:

①无症状性细菌尿。一般无尿路刺激症状,或仅有低热、易疲乏和腰痛、尿检查改变轻微,但有细菌尿。

②继发性高血压。无明确的尿路感染病史,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昏、乏力、记忆力减退等高血压症状,血压增高,尿检查有多种异常,尿细菌检查阳性。

③血尿。以肉眼或镜下血尿为主要表现,常伴腰痛及尿路刺激征,血尿可自行缓解,但尿细菌一直存在。

④长期低热。

肾实质有活动性感染病灶,长期低热、乏力、体重下降、有脓尿、细菌尿、而无尿路刺激征。

尿路感染一般是指细菌侵犯尿路任何部位引起炎症的总称。依感染部位 的下同,可分为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和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 本症属中医“淋证”的范畴。

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范围很广,以尿频、尿急、尿痛为主症,可伴见寒 战、发热、腰痛、头痛、腹部绞痛等症状。对其病因病机,古代医家认为“肾 虚膀胱热”。《诸病源候评》曰:“诸淋者,由肾虚而膀恍湿热故也。”淋证初起多因膀眺湿热,其病在膀胱腑,属于热证。淋怔日见,湿热伤阴,而 致阴虚;亦有因肾气系亏,脾不健运而发展成阳虚,但阴虚多于阳虚。

任何细菌入侵尿路均可导致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占 90%以上,其中以大肠杆菌最为常见,其次是变形杆菌,克雷自杆菌、 产气杆菌、产碱杆菌和绿脓杆菌,大约 5%~10%的尿感由革兰氏阳性细菌 引起。主要是粪链球菌和葡萄球菌,虽然细菌常可进入膀胱,但并不都能引 起尿路感染。其发生尿感与否与机体的防御功能(如尿路粘膜的防御功能、 吞噬细胞的抗微生物和免疫调节作用、补体的趋化和促吞噬作用等等)和细 菌本身的致病力等有关。本病感染途径有四:上行感染(常见)、血行感染、淋巴道感染和直接感染。好发于女性,有尿路梗阻、畸形、全身抵抗力下降时易于发病。

肾阴不足,湿热留恋。 主证:病延日久,小便频痛,淋漓不尽,头晕耳鸣,腰疫隐痛,或伴有低热盗汗,咽干唇燥,尿色深黄,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而数。

治法:滋肾养阴,利湿解毒。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read/593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