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际生活中,有些活动无法避免,如上下楼和下蹲等。可以采取缓行慢步的方法,一级一级地上下楼梯,同时拉住扶手。下蹲时也应扶物借力,这样可减少膝关节及髌骨受力,减缓疼痛症状。打太极拳时,不宜蹲马步。骑自行车代步是可取的,因为骑车时身体重量的大部分压在坐垫上,膝关节受力相对较少,同时,骑车可以保持关节活动度,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得以增强。骨关节炎最佳的运动项目是游泳。游泳时身体漂浮在水中,关节不承受体重,所受负荷最小,游泳的动作(如蛙泳)又能保证关节的活动并锻炼肌肉的力量。而且,游泳能增强全身肌力和多关节的活动,使心肺等多器官功能得到锻炼,可有效增强抗病能力。
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是可以通过打太极来缓解的。
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引导术、中医等的完美结合,它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作为一种饱含东方包容理念的运动形式,其习练者针对意、气、形、神的锻炼,非常符合人体生理和心理的要求,对人类个体身心健康以及人类群体的和谐共处,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太极拳含蓄内敛、连绵不断、以柔克刚、急缓相间、行云流水的拳术风格使习练者的意、气、形、神逐渐趋于圆融一体的至高境界,而其对于武德修养的要求也使得习练者在增强体质的同时提高自身素养,提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融洽与和谐。同时,太极拳也不排斥对身体素质的训练,讲究刚柔并济,而非只柔无刚的表演、健身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