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比小肠短,为什么还被称作大肠

宝宝妈妈2023-04-18  31

小肠长度达5~6米,大肠达1.5米,小肠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大肠没有,小肠直径当然没有大肠直径长,因为大肠把食物形成粪便,直径长,便于推进,小肠不行,只能消化吸收,直径短,作用蛮大的

小肠比较长小肠长

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部分,大约有5~6米,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小肠起始部相当于十二手指并列的长度,故称十二指肠(结合挂图见讲解),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

大肠较小肠粗大,长度约1.5米,可分为盲肠,结肠与直肠三部分。

在大肠的起始端(与小肠相连接处),有一向下突出的盲囊,称为盲肠,其盲端又有一指状的突起,即阑尾。盲肠和阑尾在人体都是退化的器官。大肠有一定的吸收功能。

食性,肉食性的肠道短,草食性的肠道长,杂食的居中

脊椎动物小肠的长度往往与动物的食性有关,由于植物物质较难消化,植食性动物小肠最长,肉食性动物小肠较短,杂食性居中。小肠的长度与吸收面积有直接关系。

消化道的长度也与食性有关,一般植食及杂食性动物消化道长度与身体的比例大于肉食动物,比较小狼与考拉消道的长短,它们身体大小近似,但考拉的消化道长得多,考拉以桉树叶为食,由于植物组织含有细胞壁,较肉类难消化,单位重量植物组织所含营养物质不如肉类多,因此延长消化道可以增加食物消化与吸收的时间。

.脊椎动物的肠演化趋势

肠在进化过程中一方面是增加分化程度,一方面是增加消化吸收面积。肠的分化程度与动物的进化水平有关,也与食性密切联系。鱼类的肠尚无明显分化,两栖类有小肠和大肠的分化,但大肠很短。爬行类在小肠与大肠间第一次出现了盲肠。鸟类有一对盲肠,在食草性和某些杂食性的鸟类身上,盲肠非常发达。哺乳类的小肠分化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大肠分化为结肠和直肠。草食性兽类的盲肠很大,在其中进行着微生物消化。多数脊椎动物是靠增加肠的长度来增加面积,植食性的肠较长,食肉性的肠较短。增加小肠的吸收面积还靠小肠粘膜向管腔突起所形成的皱褶和绒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read/555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