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阴虚发热的穴位简介

宝宝妈妈2023-04-17  36

阴虚发热为病证名。见《丹溪心法·发热》。阴虚,制约阳热的功能减退而致虚热内生的病理变化,可见到低热、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手足心热,盗汗消瘦等症。

详见百科词条:阴虚发热 [ 最后修订于2016/8/28 16:40:12 共444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治疗阴虚发热的穴位如下:

阴虚阳亢(hyperactivity of yang due to yin deficiency)为病机。阴虚,阴不敛阳,阳相对亢奋而浮越于上的病理变化,可见到头晕目眩,面色潮红等症。

详见百科词条:阴虚阳亢 [ 最后修订于2016/8/28 16:45:51 共258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治疗阴虚阳亢的穴位如下:

太渊:位于腕前区,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

太溪:在足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有胫后动、静脉分布。

太渊,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别名鬼心、太泉、大泉、天泉、大渊。主治咳嗽、气喘、无脉症、腕臂痛。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太溪主治肾虚证,阴虚五官病证,肺系疾患,腰脊痛及下肢厥冷、内踝肿痛,消渴,小便频数,便秘。操作方法为直刺0.5~1寸。

太渊:

太溪:

扩展资料:

按摩太渊穴位的作用:

1、缓解治疗咳嗽气喘、咽痛、胸痹、腕掌关节痛、无脉症等。

2、按摩太渊穴的功效:通调血脉、止咳化痰。

艾灸太渊穴的方法:

太渊穴艾条灸3-5分钟,太渊穴艾炷灸1-3壮。

针刺太渊穴的方法:

太渊穴直刺0.3-0.5寸,局部麻胀。(注意针刺时应避开桡动脉)

太渊穴主治病症:

1、呼吸系统疾病:扁桃体炎,肺炎;

2、循环系统疾病:心动过速,无脉症,脉管炎;

3、其它:肋间神经痛,桡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膈肌痉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太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太溪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read/551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