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皮质素简介

宝宝妈妈2023-04-17  31

目录1 拼音2 英文参考3 概述4 促皮质素说明书 4.1 药品名称4.2 英文名称4.3 促皮质素的别名4.4 分类4.5 剂型4.6 促皮质素的药理作用4.7 促皮质素的药代动力学4.8 促皮质素的适应证4.9 促皮质素的禁忌证4.10 注意事项4.11 促皮质素的不良反应4.12 促皮质素的用法用量4.13 促皮质素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4.14 专家点评 5 促皮质激素中毒 5.1 临床表现5.2 实验室检查5.3 诊断5.4 治疗 6 参考资料 1 拼音

cù pí zhì sù

2 英文参考

adrenotrophin [朗道汉英字典]

acortan,acosto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促皮质激素(ACTH)由脑垂体前叶分泌,主要作用是 *** 肾上腺皮质增生,促进肾上腺皮质类固醇(主要为糖皮质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临床上主要用于肾上腺皮质疾病的诊断(ACTH试验);曾用于治疗垂体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因注射给药时剂量不易掌握,已较少应用。中毒多因误用大量、短期内多次连续应用治疗剂量、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所致,少数病人因机体对之敏感性增高,在应用促皮质激素时可引起过敏反应。

4 促皮质素说明书4.1 药品名称

促皮质素

4.2 英文名称

Corticotrophin

4.3 促皮质素的别名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皮质激素

4.4 分类

内分泌系统药物 >下丘脑及影响内分泌的药物

4.5 剂型

1.注射用促皮质素:每支25U、50U,供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

2.长效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凝胶(Acthar Gel):40U(1ml),供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氢氧化化锌悬液:40U(1ml),仅供肌内注射。

4.6 促皮质素的药理作用

促肾上腺皮质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可 *** 肾上腺皮质增生和分泌皮质激素,主要是皮质醇(氢化可的松),其次是盐皮质激素和雄激素,因此对严重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或萎缩者无效。

4.7 促皮质素的药代动力学

促肾上腺皮质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是从猪或其他哺乳动物垂体前叶提取的一种多肽,由39个氨基酸组成。促皮质素口服无效。静脉注射后立即起作用,半衰期约15min,但其生物效应可达2~4h。长效制剂氢氧化化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凝胶,皮下注射和肌内注射可维持有效血药浓度约12~24h。

4.8 促皮质素的适应证

1.急性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风湿热、哮喘、变态反应性皮肤疾病、红斑狼疮等。其临床使用适应证与皮质激素相同,但肾上腺皮质功能完全丧失者无效。促皮质素须注射给药,使用不便,多作为长期糖皮质激素治疗的辅助治疗,以防止肾上腺萎缩。

2.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垂体性),应用促皮质素可使肾上腺皮质功能恢复,但由于需注射给药,剂量难以掌握,故较少用作长期治疗。对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者促皮质素无效。

3.作为肾上腺皮质储备功能检查,以注射促皮质素后,观察尿游离皮质醇或17羟皮质类固醇和17酮皮质类固醇的反应,用以评价皮质激素治疗期间、治疗后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以及鉴别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患者的病变部位。

4.9 促皮质素的禁忌证

不宜用于结核病、高血压、糖尿病、溃疡病和孕妇。

4.10 注意事项

1.应用时要注意肾上腺皮质的储备功能,功能低下及无功能者不宜用。

2.也不宜应用时间过长,防止发生肾上腺皮质功能耗竭。

4.11 促皮质素的不良反应

和皮质激素相似。

1.大量使用可引起水钠潴留和高血压、精神异常、糖耐量异常、蛋白质消耗、骨质疏松、低血钾、月经异常、色素沉着和痤疮等。

2.部分患者对促皮质素有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4.12 促皮质素的用法用量

1.常用剂量是12.5~25U溶于5%葡萄糖液500ml中,于8h内均匀静脉滴入。剂量应根据不同疾病和个体决定。

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凝胶针剂:常用剂量为20~40U,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每天1~2次。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氢氧化化锌悬液:一般20~40U,肌内注射,每天1次。

4.13 药物相互作用

促皮质素与类固醇、螺内酯或雌激素存在相互作用。

4.14 专家点评

具有肯定疗效,是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的常用药物。

5 促皮质激素中毒

促皮质激素(ACTH)由脑垂体前叶分泌,主要作用是 *** 肾上腺皮质增生,促进肾上腺皮质类固醇(主要为糖皮质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口服后在胃内被胃蛋白酶破坏而失效,只能注射应用,其在血浆中的半衰期是15min。临床上主要用于肾上腺皮质疾病的诊断(ACTH试验);曾用于治疗垂体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因注射给药时剂量不易掌握,已较少应用。中毒多因误用大量、短期内多次连续应用治疗剂量、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所致,少数病人因机体对之敏感性增高,在应用促皮质激素时可引起过敏反应。[1]

5.1 临床表现

临床上患者可因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增加出现不良反应[1]:

1.精神症状

可出现情绪激动、烦躁不安、谵妄、病态性欣快、神经过敏等。心理改变呈狂躁抑制型或精神分裂型,甚至出现自杀行为。突然停药可出现头痛、食欲缺乏、焦虑或抑郁等。

2.假性脑瘤表现

长期应用者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视盘水肿等颅内高压表现。

3.胃肠道反应

增加胃酸及胃酶的分泌,减少胃黏膜黏液的分泌,使自我保护与修复能力减弱,长期大量应用可诱发或加重溃疡病,甚至引起出血或穿孔。

4.皮肤、肌肉、骨骼改变

外用偶可引起皮肤感染、干燥、萎缩、色素沉着、激素性粉刺、鱼鳞样变化等。长期大量使用,可引起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甚至自发性骨折。

5.神经症状

可诱发震颤麻痹、癫痫、多发性神经炎等。

6.眼病

长期应用可导致眼压升高,引起青光眼;又可影响晶状体,诱发白内障。

7.诱发或加重感染

用药不当,容易诱发感染或使体内潜在的感染灶(如静止的结核病灶)扩散,恶化。

8.过敏反应

可在肌注或静注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生,出现荨麻疹、发热、哮喘、呼吸困难、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反应;小儿常出现惊厥。

5.2 实验室检查

呕吐物、胃液、尿、血液检查,可证明毒物。[1]

5.3 诊断

促皮质激素中毒的诊断要点为[2]:

1.病史 明确用药史。

2.临床表现

(1)临床应用中,患者可因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出现不良反应,如轻度糖尿病、精神症状、诱发或加重溃疡病、皮肤色素沉着、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

(2)长期大量使用可导致心肌肥大、肾上腺增大增重、白细胞增多、青光眼、白内障形成等。

(3)出现震颤麻痹、癫痫、多发性神经炎等神经症状。

(4)过敏反应:发热、荨麻疹、哮喘、呼吸困难、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甚至过敏性休克。

3.药物分析 呕吐物、胃液、尿、血液查及毒物。

5.4 治疗

促皮质激素中毒的治疗要点为[3]:

1.清除毒物 出现中毒症状后立即停止用药,若口服药物导致中毒,立即催吐,应用1:5000高锰酸钾液洗胃并导泻。

2.对症治疗及支持疗法

(1)立即静滴10%葡萄糖液以促进毒物排泄。

(2)有精神症状时,逐渐减药量至停药,并给予安定及氟哌啶醇等镇静药物;癫痫发作者,可用抗癫痫药物;对震颤麻痹者,可用左旋多巴胺,苯海拉明等;颅内压增高者,应用脱水、利尿剂降低颅内压。

(3)消化道溃疡活动时,避免进食 *** 性食物,应用抗酸制剂,发生出血者加用止血药,穿孔者立即手术治疗。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发生时,给予高蛋白饮食,服用钙剂和维生素D。

(4)继发感染时,积极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犬猫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临床症状

犬猫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又称库兴氏综合征,本病85%以上见于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或垂体病,垂体分泌过多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引起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而分泌过多的皮质醇;另有部分见于肾上腺皮质腺瘤及皮质癌,腺体肿瘤自主性分泌大量的皮质醇导致本病发生;

犬猫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也可由外分泌腺肿瘤等癌细胞分泌类似ACTH活性物质所致;另外长期大量投予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皮质醇类激素也可导致医源性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

犬猫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的病理发展过程缓慢,一般需数年才表现出临床症状,病初患病犬表现多饮多尿,有时可出现尿频、血尿和尿急痛;约80%的病犬食欲增强,体重无明显变化或下降;肌肉肌蛋白异化加剧,肌肉萎缩无力,肝脏肿大,肚腹悬垂、胀大呈锅底肚或木桶状,运动耐受力下降、肌肉痉挛、共济失调;气喘,呼吸困难;70%的病犬皮肤变薄,形成皱襞,表皮和真皮萎缩,出现身体两侧对称性脱毛,无瘙痒,大量沉着黑色素;雌性犬发情周期延长或不发情,雄性犬性欲减退,睾丸萎缩;少数病犬出现视力障碍,偶见骨质疏松症和骨折。

爪爪博士建议

1、本病通常需要去宠物医院治疗,以保守的药物治疗为主,平时需要注意患犬、猫的皮肤健康问题,由于皮肤会变薄,应该尽量避免受伤。

2、天气温度较低的季节尤其要注意患犬、猫的保暖问题,可以给它们穿上衣服,睡觉时盖一张毯子。

3、犬猫出现骨质疏松症症状可以适量补钙,口服高能乳钙片(普安特),营养骨骼,增强骨质,按体重服用。

犬猫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治疗方案

可进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本病常常需要终身治疗。

1、邻对滴滴滴(o,p-DDD,邻对氯苯二氯乙烷)(减少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可用于垂休依赖性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和野上腺皮质肿瘤。病初按30~50毫克/(千克·天),口服,每日1次,连用5~10天;当血清皮质醇浓度正常后,按维持剂量25毫克/(千克·天)给予,每周2次。

2、酮康唑(抑制肾上腺类固醇的产生),7.5~15毫克/(千克·天),口服,每日2次。

3、盐酸司来吉兰(抑制肾上腺类固醇的产生,用于垂体依赖性肾上腺机能亢进),1毫克/(千克·天),口服。

4、米托坦,初始用量50毫克/(千克·天),分两次饭后给药;一般一周左右症状有明显恢复至正常,此时停药进行ACTH刺激试验,当刺激后可的松浓度介于10~50纳克/亳升时改用维持剂量25~50毫克/(千克·天)。

5、曲洛斯坦(抑制肾上腺合成可的松),2.2~6.7毫克/千克,口服。

6、手术疗法。当是由垂体肿瘤、肾上腺皮质增生及肿瘤引起时,可手术摘除垂体或肾上腺。但术后常会继发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垂体切除手术难度和费用很大,故很少实施。

放射治疗。适用于垂体肿瘤引起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的病例。

目录1 拼音2 英文参考3 概述4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别名5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医学检查 5.1 检查名称5.2 分类5.3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测定原理5.4 试剂5.5 操作方法5.6 正常值5.7 化验结果临床意义5.8 附注5.9 相关疾病 6 药品说明书 6.1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别名6.2 外文名6.3 适应症6.4 用量用法6.5 注意事项6.6 规格 7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中毒 7.1 临床表现7.2 实验室检查7.3 诊断要点7.4 治疗要点 1 拼音

cù shèn shàng xiàn pí zhì jī sù

2 英文参考

corticotropin

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缩写为ACTH。是由脑垂前叶分泌的激素。它具有 *** 肾上腺皮质发育和机能的作用。主要作用于肾上腺皮质束状带, *** 糖皮质类固醇的分泌。由体外注射过量的皮质激素时,ACTH的分泌会受到抑制,肾上腺皮质发生萎缩。这被认为是引起“应激”状态所不可缺少的。ACTH还具有通过肾上腺皮质来调节抗体生成作用。与生长素起相反的作用。据C.H.Li等的报道,ACTH的分于量约为4500,等电点为pH4.65~4.70,是单纯蛋白质。用0.1NHCl和胃蛋白酶虽然不能使ACTH失去效用,但它对堿不稳定,是由39个氨基酸所组成的多肽,从N末端算起,从第4到第10个氨基酸与αMSH,βMSH或βLPH是共同的。在哺乳动物,种间ACTH的差异是在第2533氨基酸之间。从第25氨基酸至C末端被切断的分子,仍不会减低激素的活性。ACTH的效果检定,可用肾上腺抗坏血酸减少法。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为腺垂体分泌的微量多肽激素,是肾上腺皮质活性的主要调节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受到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控制,由下丘脑分泌,响应低浓度皮质醇和应激的反馈作用。正常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存在与皮质醇相同的昼夜节律,早晨高,下午和晚上低。测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主要用于原发性和继发性肾上腺功能不全的鉴别诊断。

4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别名

促肾上腺皮质素;ACTH

5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医学检查5.1 检查名称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5.2 分类

激素类测定 >肾上腺素测定

5.3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测定原理

用125I标记的双抗体放免法检测血浆中ACTH,实验过程中,125I标记的ACTH与病人样本中的ACTH竞争抗体结合位点。经过一定时间温育,用PEG沉淀双抗法将结合的与游离的分离。将试管放在γ计数器上计数,计数与病人样本中ACTH含量成反比。

5.4 试剂

(1)ACTH抗血清:一瓶冷冻的ACTH抗血清,使用时加10ml蒸馏水配制(不要用ACTH稀释液)。重新配制后在2~8℃冷藏可稳定30天。

(2)ACTH稀释液:一瓶25ml稀释液用以配制缓冲液,开盖在2~8℃冷藏可稳定至少30天。

(3)[125I]ACTH标记物:是冻干粉ACTH的碘标记物,每瓶加10ml ACTH稀释液重新配制。配制后在2~8℃冷藏可稳定30天或到瓶上所标明的有效期(不要冷冻)。

(4)ACTH标准品:7瓶标准品,共3套,标有A到G的ACTH标准品的冻干粉。使用前30min,用3.0ml蒸馏水配制标准品,标准品B到G用1.0ml蒸馏水配制。使用定量加样器加样,并混匀。每次试验前重新配制标准品。

标准品含ATCH的浓度大约为0,12,35,65,160,530及1250ng/L,与μIU/ml浓度值相同。

(5)沉淀剂:一瓶含羊抗兔γ球蛋白及PEG的生理盐水溶液,开启后在2~8℃冷藏可稳定至少30天。因为在2~8℃冷藏后易形成沉淀物使用前,沉淀应充分混匀(不形成泡沫)。

(6)ACTH质控:3套,每套3瓶标有质控1、2、3。使用前30min配制,每瓶用1.0ml蒸馏水配制。所有ACTH的浓度单位均为pg/L。

5.5 操作方法

使用前除沉淀剂外所有试剂均应在室温下平衡。

(1)标明T(总计数)、NSB(非特异性结合)、A(最大结合)及B到G,标明质控及血样,均作双管。

(2)向NSB及A管中加入100μl0标准品,向B到G管中加入相应试剂100μl,质控及血样均加100μl。

(3)向各试管加入100μl ACTH抗血清(除NSB及T管)混匀。

(4)室温温育60min。

(5)向各管加入100μl ACTH标记物。

(6)4℃温育至少16h。

(7)向各管中加入1ml沉淀剂、混匀。

(8)3000×g离心15min。

(9)用泡沫倾倒架,倾倒上清液,保留沉淀以计数。

(10)1min计数。

注:让试管倒置于吸水纸上10min,轻轻敲击试管,去掉残存液滴。

5.6 正常值

上午8时:2.2~17.6pmol/L。

下午4时:1.1~8.8pmol/L。

5.7 化验结果临床意义

降低:见于垂体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肿瘤、垂体瘤、腺垂体受损等。

升高:见于应激状态(如烧伤、手术、低血糖等)、原发性肾上腺功能不全、库欣综合征、先天性肾上腺增生、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瘤。

5.8 附注

(1)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时,也可见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测定结果降低。

(2)分析结果时,注意生理因素的影响,如运动、兴奋、饥饿等,均可使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

5.9 相关疾病

烧伤、低血糖、库欣综合征

6 药品说明书6.1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别名

促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促皮质素

6.2 外文名

Corticotropin, ACTH

6.3 适应症

1.兴奋肾上腺皮质功能:长期应用皮质激素在停药前或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行肾上腺部分切除术后,可短期(3~7日)应用促皮质素,以兴奋肾上腺皮质的功能。 2.促皮质素试验: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者,对本品无反应。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者,在滴注促皮质素3~5日后,类固醇的排出量逐渐增加,呈延迟反应。此试验还有助于区分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者的病理性质。如为双侧皮质增生,反应常高于正常;如为皮质腺瘤,反应正常或稍高;如为皮质腺癌,则无明显反应。

6.4 用量用法

1.肌注:每次12.5~25单位,1日2次。长效促皮质素仅供肌注,1次20~60单位,1日1次。 2.静滴:以12.5~25单位溶于5%~10%葡萄糖液500ml内于6~8小时内滴完,1日1次。促皮质素试验,将25单位溶于5%葡萄糖液中静滴,维持8小时,连续2日,留24小时尿检查17酮类固醇及17羟皮质类固醇。

6.5 注意事项

1.静滴时,不宜与中性、偏堿性的针剂如氯化钠、谷氨酸钠、氨茶堿等配伍,以免产生混浊。 2.大量应用时可出现不良反应,如高血压、月经障碍、头痛、糖尿、精神异常等。结核病、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硬化症、胃溃疡等病人及孕妇,一般不宜应用。 3.可引起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尤其静注时更易发生。 4.本品易被胃蛋白酶破坏,故不能口服。 5.本品还能引起电解质紊乱和妇女发生痤疮、多毛症和闭经。 6.过敏病人可出现急性变态反应。

6.6 规格

1.注射用促皮质素:每支25单位、50单位。 2.长效促皮质素注射液:为促皮质素与氢氧化锌的灭菌混合制剂 。

7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中毒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由脑垂体前叶分泌,主要作用是 *** 肾上腺皮质增生,促进肾上腺皮质类固醇(主要为糖皮质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口服后在胃内被胃蛋白酶破坏而失效,只能注射应用,其在血浆中的半衰期是15min。临床上主要用于肾上腺皮质疾病的诊断(ACTH试验);曾用于治疗垂体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因注射给药时剂量不易掌握,已较少应用。中毒多因误用大量、短期内多次连续应用治疗剂量、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所致,少数病人因机体对之敏感性增高,在应用促皮质激素时可引起过敏反应。

7.1 临床表现

临床上患者可因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增加出现不良反应:

1.精神症状 可出现情绪激动、烦躁不安、谵妄、病态性欣快、神经过敏等。心理改变呈狂躁抑制型或精神分裂型,甚至出现自杀行为。突然停药可出现头痛、食欲缺乏、焦虑或抑郁等。

2.假性脑瘤表现 长期应用者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视盘水肿等颅内高压表现。

3.胃肠道反应 增加胃酸及胃酶的分泌,减少胃黏膜黏液的分泌,使自我保护与修复能力减弱,长期大量应用可诱发或加重溃疡病,甚至引起出血或穿孔。

4.皮肤、肌肉、骨骼改变 外用偶可引起皮肤感染、干燥、萎缩、色素沉着、激素性粉刺、鱼鳞样变化等。长期大量使用,可引起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甚至自发性骨折。

5.神经症状 可诱发震颤麻痹、癫痫、多发性神经炎等。

6.眼病 长期应用可导致眼压升高,引起青光眼;又可影响晶状体,诱发白内障。

7.诱发或加重感染 用药不当,容易诱发感染或使体内潜在的感染灶(如静止的结核病灶)扩散,恶化。

8.过敏反应 可在肌注或静注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生,出现荨麻疹、发热、哮喘、呼吸困难、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反应;小儿常出现惊厥。

7.2 实验室检查

呕吐物、胃液、尿、血液检查,可证明毒物。

7.3 诊断要点

1.病史 明确用药史。

2.临床表现

(1)临床应用中,患者可因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出现不良反应,如轻度糖尿病、精神症状、诱发或加重溃疡病、皮肤色素沉着、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

(2)长期大量使用可导致心肌肥大、肾上腺增大增重、白细胞增多、青光眼、白内障形成等。

(3)出现震颤麻痹、癫痫、多发性神经炎等神经症状。

(4)过敏反应:发热、荨麻疹、哮喘、呼吸困难、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甚至过敏性休克。

3.药物分析 呕吐物、胃液、尿、血液查及毒物。

7.4 治疗要点

1.清除毒物 出现中毒症状后立即停止用药,若口服药物导致中毒,立即催吐,应用1:5000高锰酸钾液洗胃并导泻。

2.对症治疗及支持疗法

(1)立即静滴10%葡萄糖液以促进毒物排泄。

(2)有精神症状时,逐渐减药量至停药,并给予安定及氟哌啶醇等镇静药物;癫痫发作者,可用抗癫痫药物;对震颤麻痹者,可用左旋多巴胺,苯海拉明等;颅内压增高者,应用脱水、利尿剂降低颅内压。

(3)消化道溃疡活动时,避免进食 *** 性食物,应用抗酸制剂,发生出血者加用止血药,穿孔者立即手术治疗。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发生时,给予高蛋白饮食,服用钙剂和维生素D。

(4)继发感染时,积极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read/550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