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阅读还是思考的时候,我们都可以“听到”来自大脑的声音,特别是在默读或者默唱的时候,大脑里总有一种声音。其实这就是大脑在进行思考,大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在思考的过程中,会自动模拟一些东西。比如说我们喜欢的人、喜欢的声音等,这种被模拟出来的过程,就是我们听到的声音。
1、大脑在思考
每个人的脑袋都有很多组成部分,比如说大脑区域、小脑区域等,而大脑里面发出的声音,就是在思考的过程中,布罗卡氏区进行的运动。比如说我们在做思考的时候,大脑会率先接收一个信号,然后进行一系列的动作,来帮助我们进行思考。当思考完成之后,我们的大脑就会协调各个器官进行配合,从而把我们想表现的动作或者话语,呈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布罗卡氏区是一直在运动的,而我们听到的就是运动的结果,这也算是大脑在进行思考。
2、大脑提前进行准备
比如说我们在接触一个新鲜事物的时候,往往都会有比较惊讶的动作,可是当我们熟悉之后,就会觉得非常普通,失去了原有的新鲜感。而让这些新鲜感消失的,就是大脑在进行准备。平常我们碰自己的时候,不会感觉很痒,可是当别人碰自己的时候,就会觉得很痒,这其实就是大脑给我们自己做好了准备。帮助我们忽略身体的一些小动作,让我们可以生活得更加舒畅。而我们听到的声音,也是大脑为我们准备好的,是我们喜欢的声音。
3、每个人的声音有所不同
当外国人在进行思考的时候,大脑发出的声音一定是英文,而中国人思考的时候,大脑发出的声音就是中文。由于我们习惯和喜欢的事物不一样,导致了大脑声音的不同。在一般情况下,它不可能发出我们讨厌的声音,这就是大脑的运动和思考。
这个声音,科学家们早就注意到了,将其命名为“内在声音”。在我们的大脑中,有很多不同的区域,负责不同的分工。奇妙的是,这里面有一个区域叫做布罗卡氏区,这个区域,专门负责每个人跟自己的对话。
当我们在思考问题或者需要内心独白的时候,布罗卡氏区就会被激活。当布罗卡氏区被激活时,我们就可以在内心和自己“对话”了。
在上个世纪50年代,科学家们就发现:不论人们做出什么动作,大脑都会发出两组信号。一组信号传递到身体末梢,进行实质性的运动;而另一组则作为前者的副本或者备份,传递到小号或者顶叶处。
这个副本的作用,首先就是让你的脑部更好地监督和调整你的运动。当我们的肌肉按照大脑的指令进行运动时,会给这个副本发出反馈,然后对比二者是否符合。如果不符合,就要及时作出调整。
副本的第二个作用,就是让你专心的办身外之事,不要被身体本身影响。因此,你的心跳声、你眨眼睛或者眼球移动等动作,都被它们过滤掉,不会影响你本身的运动。
之前还有人发布了一系列所谓“细思极恐”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先天失聪者在内心思考问题时,用的是哪种语言。
实际上,那些失聪者在发出内心声音的时候,并不是像我们一样发出口头语言的声音,而是他们所熟悉的语言——手语。也就是说,我们潜意识里会听到声音,而他们的潜意识里是看见手语的场景。尽管如此,二者的原理其实是一模一样的。因为根据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失聪人员在出现“内心手语”的时候,大脑的活跃区域和我们发出内心声音时是同样的区域。
这项研究让科学家们非常感兴趣,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的语言功能或者其他功能损失,导致无法表述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思想。不过,既然“原始文件”丢失或者损坏了,我们的大脑还准备了备份,如果我们有足够的手段调用这些备份,那么那些失语者或许就可以和其他人进行正常交流了。
也许,失语者重新回到正常人的生活,将不再是一个难题,期待那一天早点到来。有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用母语之外的语言思考会相对比较容易做出正确的选择。所以,下一次再为某件事犹豫的时候,不妨试试让你的“内在声音”说英语或者其他语言吧。
脑子里会出现声音是我一个人的情况吗?还是大家都会?别怕,脑子里出现声音是很普遍的情况,科学家们把这种声音叫做内心言语(inner speech)。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许多人就在研究这个问题。
神经科学家们发现,当我们脑子里出现声音,而没有开口说话的时候,大脑中和说话有关的一个重要脑区——布罗卡氏区也被激活了,就仿佛我们真的在说话一样。
这是不是意味着,脑子里的声音就可以被认为是一个人真正的声音呢?实际上,脑海中那个声音是你真正声音的一个副本,而且它是一个“反色”的副本。
什么意思呢?我们从头开始说。
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科学家们(以 Von Holst 和 Sperry 为代表)发现,我们在做身体动作时,大脑除了给肌肉发送一个神经信号以外,还会做一个副本——负责我们身体动作的初级运动皮层干啥都会随手做个副本锦鲤抄送给其他脑区(主要是小脑和顶叶)。这种副本被叫做伴随放电(corollary discharge),或是感知副本(efferent copy)。
副本的第一个功能是让大脑监督调整你的动作。肌肉接受到发件人的“邮件”后,会发送一封“回信”到顶叶和小脑。这相当于,肌肉会给自动抄送人发送一个回复邮件,然后被自动抄送的脑区会把副本和肌肉的回信进行比对,看看动作完成的质量,然后对动作进行精细的调整。
另外,副本还可以让大脑提前过滤掉自己的身体产生的那些信号,让你专心对付身体外的事情。所以一般情况下你才听不到自己的心跳,也注意不到自己的眼珠其实一直在不停地自动晃动。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挠自己的时候不会痒的原因,因为在你做出挠自己的动作前,你的大脑早就料到了。
同样的,当我们说话的时候,大脑也收到了一份副本。这个副本信号的功能是告诉大脑的其他脑区,我们这里打算让这个人类开口说话了,你赶紧调低音量,等一会不要大惊小怪。
不过,和语言有关的副本和身体其他动作的副本不太一样,它们在没有原始邮件,也就是没有动作发生的情况下也可以自动产生。
就比如,当你在默读的时候,你的嘴巴并没有发出声音,但是副本信号依然被做了出来,发送到了别的脑区那里,因此大脑明白了你要说什么,这就是你脑子里的声音的来源的一个可能的解释。
但是,你脑子里的声音是个“反色”的副本,就像一张照片的底片一样,它的功能是为了掐灭你听到的自己发出的声音。
为什么呢?
这主要是因为…你自己说话的声音真的很大很吵。由于你的人肉扩音器就长在你的脑壳上,相当于把一个立体声音响架在耳朵旁边,这个声音不仅会通过空气传给耳朵,还会通过你的骨头传给耳朵,音量大极了。
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大声说话时,你觉得你的声音不响,但是大家都朝你看过来的原因。当然了,除了人以外,蟋蟀、蝙蝠,还有猴子都会产生副本,所以它们也都不觉得自己吵。
这也是为什么,当你在说话时,有时候注意不到自己的口误。由于提前收到了副本,大脑听不清楚你说了什么,所以即使出错,也不容易马上发现。
有人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就是被自己脑子里的副本逼疯的。他们可能不能理解副本实际上是来自自己,而不是身体外部,因此他们才会误把自己脑子里的声音当成是别人在说话,造成了“分裂”。
脑子里的声音,也就是语言的副本和我们的默读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还有些科学家认为,那些有阅读障碍的人,可能是因为他们无法产生副本,也就是说他们的脑子里听不到自己的声音,因此他们没有办法默读。
也有人认为,人类婴儿的脑子里一开始也没有做副本的功能,所以小孩子读课文必须要开口,没办法默读。等他们的大脑进一步发育以后,才有了做副本的功能,此时他们才能安静地看书。
要知道,能够默读在古代可是被当成一门独门绝技的。
公元4世纪的时候,米兰的主教圣盎博罗削(Ambrose)成为了欧洲第一个能够不动嘴唇就能阅读的人。希波的奥古斯丁在《忏悔录》(The Confessions)一书中详细描述了盎博罗削安安静静读书的超强技能。
根据古罗马时代的作家普鲁塔克(Plutarch)的说法,凯撒大帝还有亚历山大大帝都可以默读!!!注意到这些感叹号了吗,那是因为古人看到能默读的人,就像我们仰望刚刚参加完高考,智商处于巅峰时期的夏洛克一样。
要是这么说起来的话,默读背后的内心独白可能是厚皮两脚兽最近才具备的功能吗?的确有一些学者这样看。已故的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朱利安·杰恩斯(Julian Jaynes)在他的最为知名的书籍——《二分心智的坍塌:人类意识的起源》(The origin of consciousness in the breakdown of the bicameral mind)中提出,人类是在近3000-4000年内才意识到内心的声音是自己的。
他认为,在3000-4000年前,人类就和精神分裂症患者一样,并没有意识到内心的声音来自自己,反而会把内心的声音当成是别人,比如哪个神仙跟自己讲话。他说,古希腊人常说的“道”(logos),一种指导人行为的声音,其实就是他们脑子里的声音,他们自己不知道而已。
他说,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2000年前的那段时间里,全世界那么多文化突然由崇拜多神宗教变成了只崇拜一个神——大概是因为人类从那时起精神状态统一了,突然意识到,脑子里的声音来自同一个地方(但并没有搞清楚这个声音实际上来自自己)。
杰恩斯并没有做实验来验证他的猜想,他的依据主要来自于古代经典,比如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杰恩斯认为,在更加古老的《伊利亚特》中,人类认为他们做一件事的主要理由是,四面八方的画外音告诉他们要这样做,说明那时的人不能理解大脑副本抄送的意思;但是到了《奥德赛》成书的时期,书中的主人公做事的动机是来自自己内心,这说明那时的人开始能理解内心戏是怎么一回事。
杰恩斯可能是想委婉地告诉我们,古人都不太孤单,因为一个人的身体里同时住着好几个人,好几个神。后来这些人和神都散了,剩下的那只...因为太孤单就成了戏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