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肉也是一种肉,为什么很少有人吃?

宝宝妈妈2023-04-07  44

关于不吃马肉的原因确实有很多,但是第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马肉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这里需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概念——料肉比。这是畜牧业中一个常用的概念,用于表示畜禽增重一公斤所需的饲料量。也就是说给不同的动物提供相同量的饲料,有的动物是典型的“喝凉水都长膘”型,如鱼类(1:1)、肉鸡(1:2)、猪(1:3)等,而有的动物却是典型的“狂吃不胖”型,如羊(1:4)、牛(1:6)等,而马的肉料比更是达到了夸张的1:7左右,这意味必须向马提供七公斤饲料,体重才会增加一公斤。如此低的回报率,再加上我国本就不是畜牧业大国,因此导致马肉的商业价值极低,搞不好还要承担亏本的风险,你说这买卖谁愿意做呀!这就是这一特点,直接导致马肉很少出现在我国市场上。

第二个原因,则是马肉的成色。我们先来看看马肉的外观。马肉和牛肉较为相似,都属于高蛋白质低脂肪的肉类,而马肉的脂肪含量比牛肉还低,这也导致马肉的肌肉纤维十分粗大,肌间脂肪几乎为零。从这点看,马肉绝对是健身人士的“梦幻”食材!但是马肉的颜色却异常奇怪,一般而言,羊肉是粉嫩色,牛肉是红彤色,但是马肉却是异样的深红色!因此它们给人的第一感觉就像是血淋淋刚切下来的肉块,这也导致它们的卖相确实不咋地,而人类又是视觉性动物,因此即使将马肉放在菜市场,估计也没人愿意为这种贵而卖相差的食材买单,因此这便是第二个原因,“外观”劝退。

序言: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逐渐形成了自己特色的饮食文化,而在这些饮食文化中相信大家对于肉类并不陌生,在许多人的餐桌上,我们都可以看见各种各样的肉类美食。市场上也可以见到驴肉、猪肉羊肉等等却基本上见不到马肉的身影,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

一、从古代就保留下来的习惯

在各种古装戏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基本上是作为出行工具的。马在中国古代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帮助人们传递书信、参加战争等等。如果不是处于特别时期的话,那么古代人是不会吃马的,这个习惯也就保存下来,现在市场上见不到马肉的身影。在我们的心目中,马更像是人类的好朋友。如果没有它的帮助,古代人很多的交流沟通都很不方便。

二、马肉味道不好

在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一句俗语,驴肉香马肉臭,打死不吃骡子肉。可以看出,相比于马肉来说,驴肉还是很受大家欢迎的。在大家传统的观念中,马肉是臭的,这样就更没有人吃了。同时在饲养马肉的时间上,周期都是比较长的。如果是把马肉作为肉食供应的话,不仅大家不喜欢吃,而且养起来也很困难,所以很少见到养马是为了吃肉的。

三、马的生存特性

马的生存特性是少吃多餐,它的食道比较狭窄,大肠特别发达,有助于消化吸收粗饲料。马和其他肉食动物相比,每次吃的都比较少,如果要饲养一匹马的话,对于农场主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最终忙活下来收益是非常少的。马的肌肉比较发达,如果同样是100斤的草,羊吃就可以得到一斤的肉,而马吃就只有半斤肉。

马肉很少人吃是人类对于马的情结导致,而且马肉的肉质相对其他肉类来说并不突出。

马这种动物基本上在农村居多,特别是在一些地势比较陡的农村地区,马能够为农户在日常生活中作为一种工具使用,人们对于马的感情也比较深,马更加适合用来使用,而不是食用。很多人养殖的马到了一定年龄以后,一般都不会直接宰着吃,而是把它们卖掉。

口感特点:

马肉口感差、肉质粗糙,纤维粗大。基本上大部分马一生中都在劳累中,而且由于马常年干着重活,经常被迫“锻炼”,马的脂肪是比较少的,而且马正因为如此,它的肉质纤维被锻炼更加粗大,皮质坚韧,这样的马才更加被主人看好用于干活。但是马肉吃起来并不好吃,虽然马肉也有营养,但是口感差,并不适合食用。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read/510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