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无从:没有办法。
[3]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致:得到。
[4]假借:同意复词。借。“假”也是借的意思。
[5]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抄书.“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6]走:跑。
[7]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8]加冠:加冠之后,指已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以二十。这里即指二十岁。
[9]患:担心,忧虑。
[10]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硕,大。
[11]尝:曾经。
[12]趋:奔向。
[13]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14]叩问:求教。叩,请教。
[15]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又作德高望重。
[16]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门人、弟子,学生。填,塞。这里是拥挤的意思。
[17]辞色:言语和脸色。
[18]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19]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请教。
[20] 叱咄:训斥,呵责。
[21]至:周到。
[22]复:这里指辩解。
[23]俟:等待。
[24]负箧(qiè)曳屣(xǐ):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25]穷冬:严冬。
[26]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
[27]舍:这里指学舍,学校。
[28]支:通“肢”。
[29]媵(yìng)人:这里指服侍的人。
[30]汤:热水。
[31]沃灌:浇水洗。
[32]衾:(qīn)被子。
[33]寓逆旅:住在旅店里。逆旅,旅店。
[34]容臭:(xiù)香袋。臭,气味。
[35]烨(y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36]缊(yùn)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缊,旧絮.敝,破.
[37]口体之奉:指衣食的享 用.
[38]太学:即国子监,设于京城,是全国最高学府。
[39]县官:这里指朝廷。廪稍:廪食,即伙食费用。
[40]司业、博士:指国子监司业、国子监博士,都是教官。
[41]流辈:同辈的人。
[42]朝京师:这里指去官后进京朝见皇帝。
[43]撰:同“撰”。长书:长信。贽:初见面时表敬意送的礼物。
[44]夷:平和。
[45]际遇之盛:谓好的遭遇。这里指官位之盛
[46]与游:相互交往。
[47]趋:快走。
[48]慕:仰慕。
[49]拥覆:围盖起来。
[50]色愈恭:表情更加恭顺。
[51]乃和:才得暖和。乃,才。
因为要环保,但是这个政策太过于一刀切了,一味的为了环保,没有切实考虑到当地居民的需求,这种做法肯定是不好的。这个做法在当地也备受批评,希望当地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执行政策。虽然环保很重要,但是当地居民的民心更重要,因为毛主席说过,得民心者的天下,不能因为环保而“丢”了民心。
1.烧柴火的污染真的很大吗?
烧柴火的污染大不大要看和什么比,如果和工业生产以及汽车排放比,简直是不值得一提。但要是和太阳能、天然气、沼气比,那就是高污染了。而且从燃烧方面来说,柴火基本上是低温燃烧,低温燃烧会导致木材燃烧不充分,因此产生的烟雾中颗粒物的含量肯定比正常的天然气、沼气这些高。但考虑到大部分使用柴火灶的地方都是农村,而且还是属于比较偏远的农村,再说清楚点,就是那种在深山老林的农村使用柴火灶居多。在这种地方,一个村落使用柴火灶造成的污染,完全可以由当地的绿化消化,并不是可以担心的问题。只有那种在城市使用柴火灶的才需要担心。
2.为什么北方城市地区还有柴火灶?
因为没什么钱。在北方虽然有取暖设备入户,但并不是每家每户都可以二十四小时不停的使用的。因为取暖费也不便宜,我国虽然相比上世纪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进步了,但大部分人民的收入还是只够正常支出。所以北方有些地方的居民虽然家里有取暖设备,但大多数都没有开,而是选择烧柴火,因为这样更划算。
政府出于环保禁柴火灶的出发点是好的,而且禁了柴火灶之后,也给予了一定补贴和一些取暖设备,比如电热毯。但有些人适应不了电热毯,而且电热毯一天到晚不听的运作者,电费也是一笔较大的开支。所以环保固然好,但做法要优先从人民角度去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