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种. 1.针叶林:中国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区域的各气温带内,从寒温带、温带到亚热带都有分布,尤其是亚热带针叶林有久远的发展历史。 2.阔叶林:中国阔叶树种类非常丰富,将近1000属之多,为北美东部的三倍,其中乔木2000多种:而材质优良,经济价值较高的约1000种,许多是特有属和特有种。 3.灌丛和萌生矮林:中国的灌丛指的是荒漠以外的中生或中旱生灌木所组成的植被,包括各气候带高山上和特殊生境下,具有生理性干旱的灌木所形成的原生灌丛,也包括温带干旱区地下水位较高和半干旱区易蓄水的沙丘上的原生中旱生灌丛。此外,湿润区各气候带的地带性森林破坏后的次生灌丛,荫生矮林也属于这一类。 4.荒漠和旱生灌丛:中国的荒漠则主属温带的范围。在中国境内亚热带,热带局部特殊干热生境中,也有类似热带荒漠的旱生灌丛。 5. 草原: 中国的草原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东北部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从温带草原向西南方向延伸到亚热带青藏高原中部,则出现大面积的高寒草原,所以中国草原分布的地理位置大体上与太平洋东南季风的来源呈垂直相交的方向。亚热带、热带稀树灌木草原仅局部地见于横断山脉的狭谷中和海南岛海边,与亚热带、热带旱生灌丛交错地组成复合体。所以中国的草原可分为温带草原、高寒草原和亚热带、热带稀树灌木草原。 6.草甸:草甸是生长在中度湿润条件下具有中生特性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的植 被。它区别于以湿生植物占优势的草本沼泽和旱生植物占优势的草原。但它们往往是彼此逐渐过渡的,因而出现了一些与沼泽和草原有关的过渡类型。 形成草甸中度湿润的条件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平原的低洼处和河漫滩,受地下水或夏季浸水的影响,引起土壤的湿润;另一种是气候湿润所形成的,包括湿润气候地区森林破坏后次生的草甸和亚高山森林带以上的高山草甸。草甸可分为温带草甸,温带、亚热带高寒草甸和亚热带、热带草甸。 7.草本沼泽:草本沼泽是由在长期或周期性积水生境下发育的湿生多年生草本植物所组成的;这些草类以莎草科和禾本科等单子叶植物为主,在不同气候下伴生着不同的藓类和木本植物。 由于处于积水、土壤缺氧的生境下,沼泽植物形成了一些特殊的生物生态学特性。例如芦苇和莎草的根茎发育有通气组织,苔草和克拉莎等密丛草类因枯叶不断累积形成草丘,就具有强分蘖力特性以不断生出新株;沿阶草随着草丘的升高而不断长出不定根,并能起呼吸作用。 草本沼泽可分为温带草本沼泽,高寒草本沼泽和亚热带、热带草本沼泽。
地貌广东受地壳运动、岩性、褶皱和断裂构造以及外力作用的综合影响,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其面积分别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3.7%、24.9%、14.2%和21.7%,河流和湖泊等只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5%.地势总体北高南低,北部多为山地和高丘陵,最高峰石坑崆(1902米)位于阳山、乳源与湖南省的交界处;南部则为平原和台地。全省山脉大多与地质构造的走向一致,以北东—南西走向占优势,如斜贯粤西、粤中和粤东北的罗平山脉和粤东的莲花山脉;粤北的山脉则多为向南拱出的弧形山脉,此外粤东和粤西有少量北西—南东走向的山脉;山脉之间有大小谷地和盆地分布。平原以珠江三角洲平原最大,潮汕平原次之,此外还有高要、清远、杨村和惠阳等冲积平原。台地以雷州半岛—电白—阳江一带和海丰—潮阳一带分布较多。构成各类地貌的基岩岩石以花岗岩最为普遍,砂岩和变质岩也较多,粤西北还有较大片的石灰岩分布,此外局部还有景色奇特的红色岩系地貌,如著名的丹霞山和金鸡岭等;沿海数量众多的优质沙滩以及雷州半岛西南岸的珊瑚礁,也是十分重要的地貌旅游资源。沿海沿河地区多为第四纪沉积层,则是构成耕地资源的物质基础。
气候
广东属于东亚季风区,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是全国光、热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从北向南,年平均日照时数由不足1500小时增加到2300小时以上,年太阳总辐射量在4200~5400兆焦耳/平方米之间,年平均气温约为19℃~24℃。全省平均日照时数为1745.8小时、年平均气温22.3℃。1月平均气温约为16℃~19℃,7月平均气温约为28℃~29℃。
广东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2500毫米之间,全省平均为1777毫米。降雨的空间分布基本上也呈南高北低的趋势。受地形的影响,在有利于水汽抬升形成降水的山地迎风坡有恩平、海丰和清远3个多雨中心,年平均降水量均大于2200毫米;在背风坡的罗定盆地、兴梅盆地和沿海的雷州半岛、潮汕平原少雨区,年平均降水量小于1400毫米。降水的年内分配不均,4~9月的汛期降水占全年的80%以上;年际变化也较大,多雨年降水量为少雨年的2倍以上。洪涝和干旱灾害经常发生,台风的影响也较为频繁。春季的低温阴雨、秋季的寒露风和秋末至春初的寒潮和霜冻,也是广东多发的灾害性天气。
植被
广东光、热、水资源丰富,四季常青,动植物种类繁多。全省共有野生维管束植物280科、1645属、7055种,分别占全国总数的76.9%、51.7%和26.0%.另有栽培植物633种,分隶于111科、361属。此外,还有真菌1959种;其中食用菌185种,药用真菌97种。植物种类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有桫椤和银杉2种,属于二级和三级保护的有白豆杉、水杉、野荔枝和观光木等24种与广东松、长苞铁杉、野龙眼和见血封喉等41种,还有省级保护的红豆杉和三尖杉等12种。在植被类型中,有属于地带性植被的北热带季雨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和沿海的热带红树林,还有非纬度地带性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针叶林、竹林、灌丛和草坡,以及水稻、甘蔗和茶园等栽培植被。香蕉、荔枝、龙眼和菠萝是岭南四大名果,经济价值可观。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
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在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如我国的长江流域、日本的南部和美国的东南部、澳大利亚的东南部、非洲东南部以及南美洲的东南部。
2、壳斗科
自沿海低丘陵至海拔约3800米高山均有生长,常为山地常绿阔叶或针叶阔叶混交林的主要上层树种,又是山地水源林的重要成分,也是秦岭南坡以南各地的主要用材树种。
3、樟科
樟科植物起源较早,第三纪的古新世发现了最古老的樟科植物化石。樟科植物能够适应多种生态环境,自然分布和栽培范围很广,大多数种类集中分布在长江以南各个省区,只有少数落叶种类分布较北。
4、山茶科
花瓣多数至5数,白色、红色或黄色;多少合生。雄蕊通常多数,子房上位,少数半下位。3~5室,胚珠通常多个。蒴果,或不开裂的核果和浆果。约30属750种,主要分布亚洲的亚热带和热带。中国有15属500种。
5、木兰科
木兰科,双子叶植物纲木兰亚纲的一个较原始的科。广义的木兰科包括有木兰亚科、八角亚科、五味子亚科、水青树亚科等,狭义的木兰科指木兰亚科和鹅掌楸亚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广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亚热带季风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