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做的老豆腐拿起来容易碎?

宝宝妈妈2023-04-02  32

老豆腐拿起来很容易碎掉,主要是因为你没有掌握好正确的方法,下面来看看怎么做老豆腐:

1、可能是石膏量加的不够,就是二水硫酸钙含量不够。

2、可能是黄豆品种含蛋白质比较低,原料没有选好。

3、可能是力度不够,豆腐压制成型的过程中一定要压实,否则就会导致豆腐松散易碎。

如果制作豆腐容易松散,可以适当加入聚丙烯酰胺,100斤豆浆用量尽量不要超过1.5克,自来水厂经常用这种东西净化聚凝水中杂质,属强效聚凝剂。也可以使用传统的豆腐制作是用氯化镁聚合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卤水,用的时候,基本上一百斤豆浆,一碗卤水。还有一种是加入葡萄糖酸-δ-内酯为凝固剂制作的内酯豆腐,这是新的凝固剂,跟传统豆腐制作方法不一样,但提高了豆腐的产量和品质,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污染。

另外,豆腐可分为卤水豆腐、石膏豆腐和内酯豆腐三大类;根据原材料不同,可以分为黄豆、绿豆、白豆、豌豆等制作的豆腐种类,因此挑选制作豆腐的原材料也决定了豆腐的质量和味道。

1、口感质地不同

这二者直观的来说,老豆腐质地更紧密,组织更扎实,颜色发黄,不容易碎,口感更扎实一些,而嫩豆腐则细腻滑嫩,颜色洁白,质地更接近豆花,容易碎,口感上有一种入口即化的柔嫩感。

2、制作方法不同

主要区别在于点豆腐的材料不同。南豆腐用石膏点制,因凝固的豆腐花含水量较高而质地细嫩,水分含量在90%左右;北豆腐多用卤水或酸浆点制,凝固的豆腐花含水量较少,质地较南豆腐老,水分含量在85%左右,但是由于含水量更少,故而豆腐味更浓,质地更韧,也较容易烹饪。

老豆腐就是北豆腐,又名“卤水豆腐”是用卤水(氯化镁)作为凝固剂的,卤水中的钙镁离子与大豆蛋白相结合发生凝固反应,使豆腐成形。

老豆腐在点豆腐成型后,还要用豆腐压豆腐的方法进行压榨,压榨约30分钟,为使豆腐进一步排水,以达到规定的质量,使产品坚挺而有弹性。所以老豆腐硬度较高,质地较粗糙。

而嫩豆腐则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南豆腐一种是内酯豆腐。

南豆腐用石膏做凝固剂,因此也叫“石膏豆腐”。石膏的化学成分是硫酸钙,溶解度低,凝固速度比卤水要慢。

内酯豆腐使用一种叫“葡萄糖酸内酯”的东西作为凝固剂,也有商家采用日本名称“绢豆腐”。葡萄糖酸内酯引发的凝固进行得比较慢,所以可以把豆浆进行超高温灭菌,加入葡萄糖酸内酯之后,再装盒密封。这样得到的豆腐,保质期就远比另外两种豆腐要长。

嫩豆腐嫩豆腐在成型后不需要进行压榨。所以嫩豆腐含有较高的水分,口感更细嫩。

3、营养各有不同

相比老豆腐,嫩豆腐的含水量更高,以同样的重量来说,营养成分的含量就是“北豆腐>南豆腐>内酯豆腐”,尤其是钙,南豆腐跟同样重量的牛奶相当,而北豆腐甚至还要更高一些,而内酯豆腐可以忽略。北豆腐则因为水的渗出损失掉了一些溶于水中的营养成分,但是豆浆中的嘌呤也会随着这些水的渗出而去掉,这对于痛风病人来说是好事。

4、烹饪方法不同

一般来说,老豆腐适合煎炸闷炖等烹饪方法,老豆腐含水少,孔隙大,最适合用来吸收汤汁的鲜味,也有助于稳定形态,不容易碎。

而嫩豆腐则适合追求口感细嫩的菜谱,比如凉拌豆腐,豆腐羹,蟹黄豆腐等。

扩展资料

老嫩豆腐怎么控制

“老”与“嫩”是由含水量决定的。含水量越高就越嫩。除了凝固前的固含量(当然,就是100%减去水含量啦),跟凝固剂的种类和用量关系比较大。

象钙离子引发的凝固,如果固体含量低,会自动形成比较“老”的,而渗出一些水来。用葡萄糖酸内酯做凝固剂,就可以在较低的固体含量下也全部凝固。

豆腐脑要更嫩,加一些淀粉,就可以在固体含量较低的时候也全部凝固下来。

参考资料

豆腐 百度百科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read/489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