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殖民地越大越好,也要讲求效率好吧,葡萄牙当年殖民地也很大,也是殖民帝国,但是随着扩大,其本土的人口,政治组成,简单说综合国力无以为继,再加上天灾,终于衰落,结果是个冗大的殖民帝国,包括法国殖民地是大,但是历次对英国战争以及与美国的实力转化,最终主动或被动放弃大片殖民地,俄国(远东和西伯利亚可作为殖民地)、西班牙也是庞大殖民地在某种程度上限制其工业化及增加了巨大的行政成本,反观一些国家,如荷兰和葡萄牙(这里也可作为反例),他们选择的有贸易战形式的殖民(其实大多殖民帝国初始形态都是如此),这样既可以满足其得到黄金,皮草,香料等贸易需求,又可以控制大片的航线与战略要点,著名的贸易点现在依旧繁荣,如新加坡,香港,本地治里等,地方虽小,但是符合国情和当地条件,所以说殖民地不是越大越好,而是符合需求满足需要最好。大的话无力消化,既保不住又开发不了。看看日本,大航海时代初期,西欧也不是很发达(人力和技术上),最初的热兵器的杀伤力也并非压倒性的,这个直到后来的19世纪才真正的在世界范围改变,荷兰人被海盗出生的郑家打走了,你觉得打日本那些身经百战,野蛮嗜杀武器也不算落后的日本人有多大胜算?而且当时对于日本本土的资源没有什么渴求,不像后来对于日本贵重金属的需要。而且当时亚太边缘的日本战略性并未显露,要日本控制那些荒芜之地做什么?
因为当时荷兰是世界最发达的国家
注意是最发达的国家 不是最强大的国家
享有 海上马车夫的美誉
从这个名号上就可以看出荷兰在当时全球运输贸易的能力
中国和日本之所以会和荷兰人保持有限贸易 这也是由于在郑成功收台之后荷兰和清政府达成了某些贸易协议
一方面荷兰得到了贸易的权力 人家跑这么远也就是为了个钱 赚谁的都一样
另一方面清政府是出于围剿郑氏集团的考虑 所以保持有限贸易也就不足为奇了
日本因为是中国附属国 另一方面荷兰与日本的联系大多是经过清政府的 所以通商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