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如何做好入学准备,是学前教育中貌似简单实则重要的一环。近年来,美国的儿童教育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在未来学校生活中的成功取决于生理、心理和智力等方面的综合因素。其中包括:健康的体质、语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对周围世界的基本认识、对外界环境较成熟的适应能力等,我们不妨以此做参考,早作准备,早收获。那么,我们该怎样帮助孩子做好这些准备呢?
1.炼就健康的体魄
待入学的幼儿正处在新生活的转折点上,格外需要科学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安全的环境以及定期的身体检查,这将有助于减少疾病影响入学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1)专家建议的营养饮食。包括面包、谷类食品、水果、蔬菜、肉、禽、鱼等以及相关的替代品(鸡蛋、豆制品),牛奶、奶酪、酸奶等,应避免过多的脂肪和糖。
(2)学前儿童需要经常户外运动和锻炼,以促进身体的协调能力、平衡能力,可通过投掷、传球、跑跳、攀登、随音乐跳舞等运动锻炼大肌肉。
(3)入学前应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格检查,及时发现身体疾病或存在的问题,以便抓紧时间使孩子在入学前得到治疗。
(4)多做些手工操作游戏,锻炼小肌肉,锻炼眼手协调,如剪纸、折叠、穿针线等等。
从营养到体格,从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到运动素质,每一点都不能忽视。
特别提示【身体健康的几项指标】
1. 独立、连续地平地行走20~30分钟,不觉得疲倦。
2. 走路姿势正常,没有出现不协调现象。
3. 能独自坐在硬的靠背椅上20~30分钟,不觉得疲倦。
4. 掌握跑、跳、攀登的动作。
5. 至少能掌握一门运动技能,比如跳绳、游泳、滑冰、跑步等。
6. 能用铅笔书写,能使用剪刀。
7. 能独立从距家500米的地方走到家。
2.培养必需的生活习惯
幼儿生活作息制度与小学生的作息制度有很大区别。幼儿入园后先吃早餐,而小学生则不允许迟到,而且一入学就进入学习状态;幼儿在园可享受精心准备的午餐和晚餐,下午还有点心,而小学则没有这些;幼儿在园可以午睡,而小学则不行;幼儿在园喝水、去厕所都有老师照顾,而在学校则靠小学生自己来完成;幼儿在园主要以游戏活动为主,而小学生在学校主要以学习为主;幼儿没有作业,而小学生则会有学习的压力,放学回到家也需要复习功课等等。
这些生活作息制度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程度为基础的,所以,针对这些不同,家长要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入学前的训练。比如教他们掌握一些简单的卫生常识,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定时睡觉,早起早睡,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并逐渐缩短午睡时间,以使能够适应小学作息;自己穿脱衣服;整理床铺,一人单独睡小床;自己掌握大小便,便后自己能擦干净;能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等等。
从独立意识到生活自理能力,决定着孩子能否顺利适应小学生活的作息制度。
特别提示【必须学会的生活习惯】
1. 有“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的愿望。
2. 自己脱穿衣裤、鞋袜。
3. 自己洗脸、漱口、刷牙。
4. 能自己大小便,并能自己做好清洁。
5. 能自己整理文具、书籍。
6. 会认钟表上的整点。
7. 会在饭前摆放碗筷。
3.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当幼儿转变成小学生时,他的生活会有一个很大的变化,那就是学习将成为他主要的生活内容。这个时候,幼儿的求知欲非常旺盛,他们具有学习的激情,但这个时候,还是以启发他的学习兴趣为主,避免高强度高负荷的要求和重压,关键是从开始就养成端正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从而能够真正具备学习能力来应对长期的学习生活。
参观小学可以激发幼儿的入学热情,小学里丰富多彩的生活感染着幼儿,也吸引着幼儿,将有助于幼儿轻松入学。
有意识地通过游戏或完成某项作品等途径,提高幼儿的专注力、控制力和坚持力,使其能够入学后遵守课堂纪律,获取到老师传递的内容,并能够安静坐下来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开阔孩子的视野,激发幼儿求知欲和探索欲,使其能够入学后对各门学科感兴趣并喜欢学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