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送的生鸡蛋 怎么有的鸡蛋蛋黄怎么是凝固的

宝宝妈妈2023-03-22  49

一、可能保存时间过长。

二、抱窝蛋,这种情况是向孵化小鸡方面发展,所以会渐渐成熟,里面自然会固化。

三、放在冰箱时间过长。

完整的蛋壳呈鸡蛋圆型,一头大、一头小,约占全蛋体积的11%~11.5%。

蛋壳又可分为壳上膜、壳下皮、气室。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lcium carbonate),约占整个蛋壳质量的91%~95%,其含钙的成分与珍珠、牡蛎、牛骨、小鱼乾相同,是钙质的良好来源。

此外,蛋壳中尚含约占有5%的碳酸镁(magnesium carbonate),以及2%的磷酸钙(calcium phosphate)和胶质(colloid)。

壳上膜:即在蛋壳外面,一层不透明、无结构的膜;作用是防止蛋的水分蒸发。

壳下皮:在蛋壳里面的薄膜,共二层;空气能自由通过此膜。

气室:二层壳下皮之间的空隙;若蛋内气体遗失,气室会不断地增大。

蛋壳在醋或一些酸性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后,蛋壳会消失,就变成无壳鸡蛋,只剩下一层薄膜。

扩展资料:

据分析,每百克鸡蛋含蛋白质12.58克 ,主要为卵白蛋白和卵球蛋白,其中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并与人体蛋白的组成极为近似,人体对鸡蛋蛋白质的吸收率可高达98%。

每百克鸡蛋含脂肪11~15克,主要集中在蛋黄里,也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蛋黄中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固醇类、蛋黄素以及钙、磷、铁、维生素A、维生素D及B族维生素。这些成分对增进神经系统的功能大有裨益。

一个鸡蛋所含的热量,相当于半个苹果或半杯牛奶的热量,但是它还拥有人体每天所需8%的磷、4%的锌、4%的铁、12. 6%的蛋白质、6%的维生素D、3%的维生素E、6%的维生素A、2%的维生素B、5%的维生素B2、4%的维生素B6。

这些营养都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它们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修复人体组织、形成新的组织、消耗能量和参与复杂的新陈代谢过程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鸡蛋

是因为煮的时间太长了。

煮沸超过七分钟,蛋黄变硬,边缘发灰,且时间越长越明显。

一般来说,煮鸡蛋最好的状态是:蛋清已经凝固,而蛋黄刚刚凝固,且质地软嫩、颜色金黄。蛋清、蛋黄凝固,说明此时中心温度可达到70℃左右,沙门氏菌已被杀灭,抗营养物质也能被去除;蛋黄刚微微凝固说明煮的时间不会过久,这时候营养物质的氧化程度相对较低。

以下是一个煮鸡蛋的时间表,可以参考:

1、煮沸两分钟,此时的蛋黄扔呈橘红色,刚开始有点胶黏感,未熟。

2、煮沸四分钟,蛋黄呈明黄色,柔软,中心仍未半固态,刚熟。

3、煮沸五分钟,蛋黄仍未明黄色,中心呈凝脂状,中等熟。

4、煮沸六分钟,蛋黄中心固化,外周已经开始变干,全熟。

5、煮沸超过七分钟,蛋黄变硬,边缘发灰,且时间越长越明显。

扩展资料:

鸡蛋煮太长和煮太短都不合适:

1、鸡蛋煮太久会破坏其营养素。鸡蛋煮的时间太久,不仅会导致其中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E等营养素被破坏,还会致使其中的脂肪酸、胆固醇发生氧化。

鸡蛋中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花生四烯酸和DHA等,本就容易被氧化,在加热的过程中,随着温度上升,氧化反应的速率加快,氧化后的不饱和脂肪酸如同一位“良民”变为“妖魔”一样,它们进入人体会增加自由基产生,甚至会破坏DHA和细胞结构等。

2、鸡蛋煮时间太短也存在安全隐患。若加热不充分,不仅不能有效杀灭其中的沙门氏菌等有害菌,还不能破坏鸡蛋的生物素结合蛋白等抗营养物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煮鸡蛋有讲究 鸡蛋煮太久好脂肪会“变坏”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read/460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