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专家知道这是什么植物?有何价值?

宝宝妈妈2023-03-15  31

黄芪,又名黄耆,为植物和中药材的统称。植物黄芪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中药材黄芪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现代研究,黄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但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

扁茎黄芪质地柔软,稍有气味;随着生长期的增长,茎的比例逐渐增大,分枝期、蕾期、初花期、盛花期至结荚期,其茎叶比值分别为0.98、1.09.1.20.1.40。扁茎黄芪虽有气味,但猪、鸡、兔喜食;牛、羊乐食,尤其喜食嫩绿的枝叶,无论青饲或是调制成青干草粉搭配饲喂均可。

扁茎黄芪的粗蛋白质及能值含量较高,而粗纤维较苜蓿低(表46—1),按饲料分类,在分枝期的干草粉属蛋白质类饲料,蕾期接近蛋白质类饲料水平。

据测定现蕾期的扁茎黄芪比同期的紫花苜蓿粗蛋白质含量高1.78%,粗脂肪高0.44%。

扁茎黄芪含有丰富的动物所需要的必需氨基酸,其含量高于苜蓿(表46—2)。

扁茎黄芪含有畜禽生长发育需要的多种微量元素,其分析结果与苜蓿对比见表46—3。

表46—1 扁茎黄芪的化学成分与能置

表46—2 扁茎黄芪与苜蓿中含有的各种氨基酸比较

扁茎黄芪产量高,每年可刈割3次。

由于它根系发达,根瘤很多,种植后能给土壤中留下大量有机物质和氮素,所以它是各种禾谷类作物的良好前作。

表46—3 扁茎黄芪与苜蓿中含有的主要微量元素

综上所述,扁茎黄芪营养丰富,适口性优良,抗逆性强,产草量高,亩产鲜草可达5000kg以上,故可评为优质豆科牧草。

扁茎黄芪的成熟种子又可入药,中药名“沙苑子”,能补肝肾、固精、明目。

扁茎黄芪是很好的护坡植物。由于根系发达,盘根错结形成密网,地上部分枝叶繁茂,茎蔓交织,呈半匍匐状覆盖地面,可形成较厚的草层,起到了很好的固土作用。

扁茎黄芪枝叶繁茂,花朵芬芳,花期长,又是很好的蜜源植物和花粉源植物。

栽培要点

喜通风透光、耐寒、耐旱,宜栽种于北方排水良好的山坡地,无论在田埂、地头、草丛或大田,均可生长良好。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砂质壤土、壤土、粘壤土等均可适应。

扁茎黄芪种子坚硬,耐贮藏,生命力强,播前对种子可不进行处理,适当增加播种量。播期要求也不严格,无论是春季或是秋季,都能进行播种。一般春季(4月)或秋季(8月)用撒播、条播或穴播,因种子小,不宜过深。条播行距30cm,开浅沟,将种子播于沟中,覆土3—6mm,每亩播种量1—1.5kg,稍镇压后浇水,约10—15天出苗。出苗后间苗1—2次,然后按株距10—12cm定苗。田间管理,应及时除草、松土。每年春天解冻前,植株还未返青时,施厩肥1次,在刚解冻时,用四齿耙划地使粪和土混合。入冬结冻前,为使植株很好越冬,应浇水1次。苗期生长缓慢,要注意中耕除草,如遇雨天土壤板结,更要及时耙松,以免发生缺苗。

扁茎黄芪作为饲草用时,每年可刈割3次,最适刈割期应是现蕾期至初花期,苗茬4—5cm左右,也可根据饲草的要求,分行收割,收种子后的秸秆仍是好饲料。

于秋末冬初,种子绝大部分成熟而果尚未开裂时连茎割下,堆放3天左右,晒干后脱粒,去净杂质,晾干后入库贮存。种子亩产75—175kg左右。

47.灰叶黄芪

Astragalus discolor Bunge

(赵书元,吴高升)

黄芪属(Astragalus.L.)是豆科中植物种类最多的属。据傅坤俊等(1993)的分类和研究,中国有278种、2亚种、35变种和2变型,分别隶属于8个亚属。紫云英归属于华黄芪亚属(subgen.Astragelus)中的伞序组(Sect.Lotidium.Bunge)。在中国,栽培紫云英既有野生种,也有野生近缘植物(见检索表)。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各省、自治区。

紫云英及野生近缘植物检索表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read/451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