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芦荟能直接擦脸吗

宝宝妈妈2023-03-13  28

新鲜的芦荟是可以直接擦脸的,但是要注意好方法,日常生活中不建议这样直接擦脸,操作不正确的话,不仅很难起到护肤的效果,同时会伤害到皮肤,导致皮肤更加的紧绷缺水。尤其是过敏体质的人,建议不要用新鲜芦荟直接擦脸,否则会引起过敏的症状。大多数的芦荟都是可以擦脸的,适合外用擦脸的芦荟品种较多,比如皂质芦荟、木立芦荟、翠叶芦荟、中国芦荟等,其中翠叶芦荟是最适合的。虽然能直接擦脸,但是建议选择芦荟制成的护肤品,比如芦荟胶,能起到美容的效果,也能更安全方便。

二、正确用法

从芦荟上剪下一片叶子,然后放在清水中洗干净,先去掉叶子边缘的棱,之后去除掉外面的皮,还有靠近表层的黄水也要去掉,只留下里面的果肉部分,这些果肉就可以直接擦脸了。用果肉涂于面部15-20分钟,就可以洗下来,坚持使用的话,能起到美白的效果,如果出现过敏的情况就不能直接擦脸了。

芦荟胶可以用来当面霜

当面霜的话用量不能太多,多按膜让皮肤充分吸收。如果用量太多,皮肤吸收不完,容易造成搓泥现象。因为芦荟多糖,所以芦荟胶用的时候可能有点粘的感觉.冬天擦了芦荟胶后保湿力度可能不够,会觉得有点干,最好用完芦荟胶后再用点其他的霜或者是乳液。夏天用就非常的好,补水而且不油腻,非常的清爽,用了非常舒服。

芦荟胶可以用来做面膜

有两种用法:

一种是洁面后直接涂上厚厚的芦荟胶,第二天洗掉,感觉皮肤非常的光滑。而且如果你脸上有发红发痒的症状,用它做面膜后,这些症状会改善很多。

另外一种用法是洁面后先涂上厚厚的芦荟胶打底,然后敷上泡了芦荟藓汁或者是纯露或者是其他没有刺激性的水水的纸膜,大约20分钟后拿掉,皮肤会感觉吸足了水分,水水的,嫩嫩的,而且芦荟胶有非常好的修复作用,能很好的修复皮肤破损组织,另皮肤光滑有弹性。

芦荟胶可以用来调橄榄油

弄一点芦荟胶在手心,然后滴一滴橄榄油,混匀,用来擦脸或者当眼霜,滋润抗皱的效果很不错。这种用法橄榄油不要用太多,一滴就足够了,用多了皮肤吸收不完会很油腻。

芦荟胶与隔离霜混合

芦荟胶可以和隔离霜混合后使用,这样不会搓泥,而且很滋润,不会觉得隔离霜太厚太干,而且芦荟胶本身也具有一定的隔离作用,两者混合隔离效果会更好。

芦荟胶缓解疼痛、发痒、发红

如果被蚊虫叮咬了或者皮肤弄破了、烫伤了什么的,都可以用上芦荟胶,它独特的修复、消炎抑菌作用,能够缓解疼痛、发痒、发红等症状,能促进伤口的愈合。

芦荟胶修复痘痘

成熟的有脓包的豆豆,你可以用洗干净的手把脓包挤掉,然后再伤口上擦上芦荟胶,可以多用一点,对豆豆的尽快恢复非常有效。

芦荟胶的用法

芦荟胶是以冷冻稳定法技术从天然草本植物芦荟中萃取而成,其纯度非常高,无毒副作用,对割伤、擦伤、伤口溃烂、烫伤、皮肤痕痒、青春痘、黑斑、蚊虫叮咬,牙痛,唇角溃烂,手术疤痕等等都有明显的辅助作用,使用安全可靠。

芦荟胶可消炎杀菌,抑制炎症,引流分泌物,促进局部新陈代谢,滋润皮肤,防止角化,并能收敛疮口,促进细胞再生,减少或避免疤痕;从中医讲,芦荟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是非常合适的外用药物。

痘痘一般都产生于油性肌肤,芦荟其平衡肌肤成分能够有效地条理油性肌肤,并达到控油,保湿的作用。芦荟的缓激肽酶与血管紧张来联合可抵抗炎症,消除发炎痘痘。科学家们发现,芦荟这个东西虽有祛痘功能,但单纯的芦荟产品用于祛痘则效果很一般、也很慢,芦荟须与其它天然功效成分配合祛痘效果才会有强大的功效;

目前,已有个别企业利用芦荟中含有的天然活性物质和抑菌成分,与其他天然祛痘成分配合,研究出了一系列的祛痘产品,达到了抗菌消炎祛痘、调理肌肤,抑制皮肤表面有害细菌和螨虫生长,增强皮肤免疫调节功能的作用。

生芦荟可以直接擦脸,但使用前要记住把叶片和叶面的大黄素清理干净,它是存在叶片与叶肉之间的一种黄色物质,用肉眼就可以轻松分辨出。

正确使用芦荟的方法:首先将芦荟的尖刺切掉,其次用刀从芦荟中间横切,最后用勺子或小刀迅速向一个方向刮取芦荟肉。可以在新鲜加入些珍珠粉、蜂蜜,搅匀后直接敷在面部。

芦荟的种类

1、海虎兰

海虎兰又名翠绿芦荟,是细茎芦荟(现归入蔓芦荟属)与索科德拉芦荟的杂种。易分枝。

2、木立芦荟

木立芦荟是芦荟属中分布第三广的物种,是撒哈拉以南非洲东南部的特有种,在南非、马拉维、莫桑比克、津巴布韦等国有分布。因其灌丛状的植株型态,在其原产地常被作为围栏种植在牲畜圈舍的四周。扦插繁殖比较容易。

3、开普芦荟

开普芦荟成株高度可达2-3米,通常不分枝。老叶枯萎后不会脱落,而是堆积在茎干上。幼株的叶刺相比成株更为显著。原产地植株生长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多石山坡上。

4、不夜城芦荟

不夜城芦荟又名刚健芦荟,是常见的室内装饰绿植,木立芦荟与抱茎芦荟的杂种。外观上结合了木立芦荟翠绿光亮的叶色和抱茎芦荟的株型叶形。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read/449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