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礼仪是对礼节、礼貌、仪态和仪式的统称。下面是我整理的幼儿需掌握的礼仪有哪些,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需掌握的礼仪有哪些
一、幼儿园礼仪
1、入园:早入园,不迟到,见老师,要问好,小朋友,也问到,别父母,勿忘掉。
2、离园:离园时,互道别,先老师,后同学,见爸妈,问声好,抱一抱,更乖巧。
3、盥洗(如厕):如厕前,先敲门,有人在,要等待,如厕后,要冲水,整好衣,把手洗。
4、盥洗(洗手):洗小手,不拥挤,排好队,袖卷起,洗手时,擦香皂,洗完后,水关掉。
5、盥洗(喝水):小水杯,双手拿,接好水,慢慢回,喝水时,归原位,小心喝,不浪费。
6、爱护公物(小椅子):小椅子,双手搬,轻放好,再坐上,人离开,椅收起,爱护它,常擦洗。
7、爱护公物(图书):图画书,要爱护,轻轻翻,细细读,不弄脏,不损坏,书小弟,乐开怀。
8、爱护公物(园内设施):教室内,玩具多,互谦让,不争夺,院子里,设施全,爱公物,齐动员。
9、学习活动:学习时,要坐好,认真听,勤思考,要提问,手举起,回答时,字清晰。
10、户外活动:在户外,做游戏,与老师,不远离,集合时,收玩具,守规则,讲秩序。
11、睡眠礼仪(穿、脱衣服):睡觉前,先问安,按顺序,脱衣衫,叠整齐,放身边,起床后,依次穿。
12、睡眠礼仪(睡觉):不蒙头,不趴睡,枕放正,盖好被,小手空,右卧眠,早入睡,梦香甜。
13、睡眠礼仪(起床):起床时,要安静,去方便,步要轻,衣穿好,被叠齐,先梳洗,后游戏。
14、进餐:进餐前,手洗净,入座时,动作轻,细细嚼,慢慢咽,不挑食,不剩饭。
15、进餐(爱惜粮食):自己吃,不用喂,吃干净,不浪费,爱粮食,惜食物,粒粒米,皆辛苦。
16、进餐(不挑食):小朋友,在成长,若挑食,缺营养,瓜果菜,都品尝,食五谷,身体棒。
17、分享玩具:小玩具,真新奇,大家玩,才有趣,懂谦让,知爱惜,共分享,更知礼。
18、分享食物:小食品,甜又香,尊长辈,您先尝,你也吃,我也尝,好朋友,共分享。
二、基本礼仪
1、请:借物品,求帮忙,要说清,才像样,有问题,说请问,客人到,您请进。
2、您好 再见:见面时,要问好,早中晚,不能少,分别时,说再见,临睡前,道晚安。
3、礼貌用语(谢谢 不客气):人帮我,谢谢你,我帮人,不客气,谢谢你,不客气,常用起,更知礼。
4、礼貌用语(对不起 没关系):做错事,对不起,用诚心,表歉意,不要紧,没关系,互谦让,明事理。
5、自我介绍:做介绍,要大方,口齿清,声响亮,先名字,后年龄,让对方,更知情。
6、介绍他人:客人到,先问好,进门后,做介绍,先家人,后来客,按顺序,不要错。
7、微笑:好孩子,讲礼貌,见到人,微微笑,心情好,没烦恼,这世界,多美妙。
8、手势语(认识基本手势):手势语,很重要,生活中,常用到,介绍人,指方向,用手掌,更像样。
9、手势语(手势语的妙用):交通警,指交通,手势语,各不同,聋哑人,用手语,须尊重,明事理。
10、借物:借人物,须明求,经允许,再拿走,使用完,及时还,道声谢,借不难。
11、还物:他人物,要爱护,及时还,不拖延,物归还,表谢意,双手递,要牢记。
12、如何打断他人的讲话:人交谈,勿打断,要安静,不扰乱,有急事,要表达,经允许,才讲话。
13、如何观看他人的活动:小朋友,做游戏,想观看,旁边站,不捣乱,不喧哗,用心学,细观察。
14、如何参与他人的活动:小朋友,做游戏,要参与,求同意,勤沟通,互帮助,多谦让,好相处。
15、如何擤鼻涕:小鼻子,爱护它,不玩弄,不手挖,流鼻涕,轻轻擦,爱清洁,人人夸。
16、如何咳嗽打哈欠打喷嚏:咳嗽时,病菌多,用纸巾,把口遮,打哈欠,扭转身,打喷嚏,避开人。
17、爱护文具:小文具,要爱惜,小书包,装整齐,不撕书,不咬笔,好孩子,能自理。
18、铅笔的使用:小铅笔,自己削,讲卫生,不能叼,学写字,三指捏,身坐正,头不斜。
19、仪态(站):两手臂,垂直放,收小腹,挺胸膛,眼平视,看前方,脚并拢,站姿棒。
20、仪态(走):走路时,头昂起,匀摆臂,上身直,双肩平,步轻盈,不冲撞,不抢行。
21、仪态(坐):坐椅子,头抬起,眼平视,背挺直,腿靠拢,脚并齐,两小手,轻抚膝。
22、仪态(蹲):下蹲时,上身直,小屁股,不撅起,一腿低,一腿高,缓起身,慢站好。
23、递接物品(普通物品):递物时,双手呈,接平稳,手再松,接人物,双手迎,表感谢,把礼行。
24、递接物品(危险物品):递剪刀,有方法,剪刀把,对方拿,水果刀,托刀身,握住柄,递平稳。
25、仪容(头发):男童发,短且齐,女童发,要得体,勤梳洗,定期理,既漂亮,又神气。
26、仪容(刷牙):小牙刷,手中拿,早和晚,把牙刷,牙齿亮,口气清,除病菌,不得病。
27、仪容(洗手 洗脸):起床后,吃饭前,好宝贝,洗手脸,如厕后,洗净手,小病菌,都冲走。
28、仪容(洗澡):先洗头,后洗脚,站稳身,防摔倒,淋完水,擦香皂,脏东西,全冲跑。
29、仪容(洗脚):每天走,好辛苦,洗洗它,真舒服,小脚丫,天天洗,洗干净,再休息。
30、仪容(剪指甲):手指甲,勤修剪,既卫生,又美观,剪完后,把手洗,脏指甲,要清理。
三、公共场所礼仪
1、安全常识(出游安全):游玩时,要注意,随爸妈,不远离,陌生地,不乱去,为安全,要牢记。
2、安全常识(走失):人走失,原地站,耐心等,父母返,电话清,地址详,请警察,来帮忙。
3、在公共场所如何讲话:公共场,有礼貌,不喧哗,不哭闹,说话时,声要小,对他人,无打扰。
4、学会倾听:他人讲,细倾听,不打断,表尊敬,转述时,口齿清,话简单,语意明。
5、安全知识(安全滑冰):溜冰时,不冲撞,人拥挤,让一旁,为安全,守规矩,禁止地,我不去。
6、安全知识(安全用电):电源座,照明灯,有危险,不要碰,小开关,轻开合,若手湿,切勿摸。
四、节日礼仪
1、十月一国庆节:国庆节,十月一,共庆贺,同欢喜,唱国歌,升国旗,祖国啊,我爱你。
2、九月十日老师节:教师节,九月十,做贺卡,表感谢,好老师,真操劳,祝愿您,身体好。
3、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月儿圆,瓜果香,月饼甜,同分享,长者先,赏明月,共团圆。
4、元旦:新年到,新年好,穿花衣,戴新帽,你来唱,我来跳,同庆贺,共欢笑。
5、“三、八”妇女节:妇女节,三月八,为妈妈,做贺卡,既工作,又持家,我爱您,好妈妈。
6、“五 一”国际劳动节:五月一,劳动节,劳动者,遍世界,好宝贝,爱劳动,早自立,人称颂。
7、“六 一”国际儿童节:儿童节,六月一,小朋友,同欢喜,演节目,我参与,看演出,守规矩。
五、家庭礼仪
1、尊敬长辈(祝贺生日):长辈归,须问好,长辈忙,勿打扰,长辈倦,能自处,长辈寿,应恭祝。
2、尊敬长辈(家长的小帮手):父母病,我安慰,父母累,递杯水,做家务,我帮忙,父母爱,记心上。
3、出门 回家:出门前,整衣衫,道别后,门轻关,进家门,要问候,先换鞋,后洗手。
幼儿礼仪常识
一、礼仪教育与幼儿习惯培养的关系
幼儿良好习惯培养可以简称为养成教育。在养成教育这一理念中,幼儿习惯培养是十分重要的。礼仪教育贯穿与养成教育的始终,在养成教育这一大理念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他们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礼仪教育与养成教育的关系
养成教育包括多种习惯的养成,而礼仪教育与这些习惯的关系是交叉关系。
二、礼仪教育对幼儿、幼儿习惯养成的作用
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信心;有利于幼儿的专注力、秩序感的培养;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尊重他人,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定有良好的文明修养,这样的人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从心里学上讲,被众人接纳的程度高,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打开局面,发展事业。而当孩子懂得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形成了良好行为习惯,他就会被别人接纳,受大家欢迎,就会有很多的朋友,而这些朋友又会间接或直接地给他带来相应的发展机会,从而让孩子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与人交往、处事的能力。
如果每个孩子学习礼仪,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孩子就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正在做的这件事情上,那么,当孩子专注了,有秩序了,提高学习质量也是必然的。心里学家翰戈特曼的研究也显示,那些懂得礼节、礼貌的孩子,其身心会更加健康,而且会关心他人、更富有同情心,朋友更多,学习成绩也更好。由此可见,孩子进行礼仪教育也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途径。
情绪对孩子的身体生长发育是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的,当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中,有烦心事可以和老师或是小朋友倾诉,那么孩子就会始终保持一种正态的`心理状况,这种正态的心理状况会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孩子的礼貌行为来自对父母与成人的学习和模仿,所以培养孩子讲礼貌必须由家长做起。
三、礼仪教育在养成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礼仪教育作为养成教育的重要部分,在幼儿习惯培养中有着重要意义。幼儿期是养成文明礼貌习惯的最佳时机。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文明礼貌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常规训练持之以恒。在幼儿园中,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小孩子文明礼仪的主要内容有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小孩子的主要礼仪:
一、称谓礼仪
1、对父母长辈不能直呼姓名,更不能以不礼貌言词代称,要用准确的称呼,如爸爸、奶奶、老师、叔叔等。
2、不给他人取绰号、说花名。
二、问候礼仪(向父母、长辈问候致意,要按时间、场合、节庆不同,采用不同的问候)
1、早起后问爸爸、妈妈早上好。
2、睡觉前祝爸爸、妈妈晚安。
3、父母下班回家:爸爸、妈妈回来啦。
4、自己告别家人时:您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离家时间较长,写信或打电话问候家人。
三、穿着礼仪
1、按要求穿规定的校服,不穿奇装异服。
2、着装整齐,朴素大方,不把上衣捆在腰间,不披衣散扣。
3、不穿背心、拖鞋、裤衩在校园行走和进入教室。
扩展资料
小学生家庭文明礼仪:
一、孝敬父母
1、不同场合,不同地点与长辈见面要主动问候。
2、每日起床后向父母问“早安”。
3、上学前梳头、整装,离开家时,向父母道别。
4、放学回家向父母打招呼。
5、在家孝敬父母,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6、虚心接受父母的教诲,不与父母长辈顶嘴。
二、家庭书信
1、与家人通信,信的内容要讲究礼貌。
2、书写规范,正确填写邮政编码。
3、正确使用祝颂问安语。
4、信封缄启书写要用尊称。
《一》穿着礼仪
1、仪表整洁大方,着装朴素得体,不穿奇装异服。
2、女同学提倡理短发,不烫发;男同学理发理学生头,不留长发,不理分头。
3、不化妆,不佩戴饰物,不穿中高跟皮鞋,不穿背心和拖鞋进学校。
4.按学校规定穿校服。
《二》、尊师礼仪
1、见到师长,早上问早,中午问好,放学回家说再见。
2、进出校门、上下楼梯时遇见老师,应让老师先行。
3、进办公室要喊报告,听到“请进”后方可进入,离开时应向老师说“再见”。
4、发现老师的错处要有礼貌地指出。
5、课堂上发言要先举手,回答问题要起立。
《三》、同学交往礼仪
1、同学交往要学会使用“请、你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别客气、再见”等礼貌用语。
2、同学间相见要互相问候、招呼或点头。
3、与同学说话语调要平和,听同学说话要专心,不轻易打断别人的话。
4、向同学请教问题,问前要用谦语,问后要道谢。
5、不给同学取绰号,要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和身有残疾的同学。
《四》、升旗礼仪
1、升旗时,要身穿校服,仪态庄重,脱帽肃立,行队礼。
2、唱国歌时要严肃、准确,声音要洪亮。
3、认真听国旗下的讲话。
《五》、称谓礼仪
1、对父母、长辈不能直呼姓名,要用标准称呼。
2、对兄、弟、姐、妹不要连姓带名称呼。
《六》、问候礼仪
1、早起后,问爸爸(妈妈)早上好。
2、睡觉前,祝爸爸(妈妈)晚安。
3、过生日:祝长辈生日快乐,身体健康
4、过节时:祝爸爸(妈妈)节日愉快。
5、外出时:祝爸爸(妈妈)一路平安。
6、归来时:爸爸(妈妈)回来啦。
《七》、就餐礼仪
1、吃饭前,要帮父母、长辈做放置碗筷,搬放凳子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吃饭时,让长辈先入座,要等父母长辈先开始吃,才拿起碗筷吃饭。
3、吃饭时,不狼吞虎咽,不无故讲话,不随意走动,菜渣残骨不要乱扔,不要对着餐桌咳嗽打喷嚏。
4、若长辈给自己添饭夹菜,要说谢谢,要比父母、长辈先吃完饭,要请父母、长辈“慢吃”。
5、吃饭后,要帮助父母收洗碗筷、抹餐桌凳等。
扩展资料:"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我们在教小朋友要讲究文明礼仪时,我们也应该以身作则,从行动上去改变小朋友的行为,给予小朋友关爱,让小朋友明白爱,分清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能够辨别美与丑。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公民道德的好坏,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影响着一个民族事业的兴衰,一个人的言行,往往表现出个人素质的高低,进而影响整个集体的总体素质状况,一个公民是否爱护公共设施,从小处讲可以反映出一个人道德素质的高低,一个学校校风的好坏,从大处讲也反映了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及民族素质的高低。
我国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了“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们都应该按这个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其实爱护公物做起来也很简单,只要拥有一颗公德之心,处处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就能保证公共设施的完好无损与正常使用。
1、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 讲文明,懂礼仪。
3、 讲文明语,做文明事,当文明人。
4、 微笑是打开心锁的钥匙。
5、 文明礼仪,从我做起。
6、 不学礼,无以立。
7、 礼仪、礼节、礼貌、文明、文雅、文化。
8、 礼仪是一种文明规范,礼仪是一种素质修养。
9、 礼仪体现的是细节,细节展现的是素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学生文明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