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蛤蟆的蛤和蛤蜊的蛤,读法不同

宝宝妈妈2023-03-06  51

因为”蛤“是多音字。蛤(ha二声)蟆;蛤(ge三声)蜊

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

蛤(há gé ) (形声。从虫,合声。本义:蛤蜊) 同本义。产于浅海泥沙中,也可以人工养殖。肉可食 民食果蓏蜯蛤,腥臊恶臭而伤腹胃,民多疾病。――《韩非子·五蠹》 又如:蛤子(小蛤蜊),蛤蟹(蛤蜊与螃蟹),蛤灰(以蚌蛤壳烧成的灰),蛤像(蛤蛎的佛像),蛤蛎(即蛤蜊)。

癞蛤蟆其实是蟾蜍,青蛙和蟾蜍不是一种动物,青蛙皮肤光滑、蟾蜍粗糙有疙瘩;青蛙跳跃能力强、蟾蜍跳跃能力弱;青蛙叫声清脆一些。

青蛙的躯干部短而宽,背腹扁平,适于游泳。它的四肢发达,有利于在陆地生活。前肢短小,指间无蹼。后肢长,粗壮有力,适于在陆地上跳跃,趾间有蹼,适于在水中游泳。青蛙全身没有鳞片和羽毛覆盖,皮肤裸露,能分泌粘液,经常保持湿润,有帮助呼吸,交换气体的作用。蛙肺的结构简单,呼吸时由于肺吸取的氧气不能满足蛙体的生活需要,蛙通过皮肤吸进的氧气可占整体吸氧量的40%左右。

蟾蜍俗称癞蛤蟆,是一种极有药用价值的经济动物。蟾蜍耳后腺分沁的白色浆液叫“蟾酥”,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它可以治疗心力衰竭、口腔炎、咽喉炎、咽喉肿痛、皮肤癌等;蟾衣,解破结(癌症)行水(退腹水),尤其对治疗乙肝、肝腹水有效率可达90%.

不懂请追问,满意请采纳,O(∩_∩)O哈哈!

蛤是个多音字,读作há或者gé。壳也是个多音字,读作qiào或者ké。

蛤,形声字。从虫,合声。本义:蛤蜊。产于浅海泥沙中,也可以人工养殖。肉可食,民食果蓏蜯蛤,腥臊恶臭而伤腹胃,民多疾病。——《韩非子·五蠹》 又如:蛤子(小蛤蜊),蛤蟹(蛤蜊与螃蟹),蛤灰(以蚌蛤壳烧成的灰),蛤像(蛤蛎的佛像),蛤蛎(即蛤蜊)。

壳,即坚硬的外皮,当壳的厚度与其曲面率半径的比值小于0.5时,称为“薄壳”,反之称为“厚壳”。“qiào”义同“ké”,用于书面语词。

多音字组词:

1、壳:

[ké]

贝壳、蛋壳、外壳、脑壳、蚌壳、卡壳、弹壳、素壳、壳物、蝉壳、壳叶、箬壳、壳质、蜕壳、鼈壳、蜗壳、白壳、身壳、枳壳、蚬壳

[qiào]

躯壳、地壳、壳菜、甲壳、介壳、壳多糖、地壳运动、金蝉脱壳

2、蛤

[gé]

文蛤、蛤蜊、蛤蚧、蛙蛤、车蛤、蛤梨、珠蛤、蛤柱、蛤像、蠯蛤、蛤子、蚌蛤、瑕蛤、魁蛤、风蛤、蛎蛤、蛤棃、玄蛤、蛤骨、夜蛤

[há]

蛤蟆、蛤蟆镜、癞蛤蟆、蛤蟆锁、蛤蟆夯、且食蛤蜊、井底蛤蟆、蛤蟆夜哭、踞鼃食蛤、蛤蟆叫天、元宝文蛤、鬼头蛤蟆眼、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扩展资料:

词语解析:

一、贝壳

1、拼音:bèi ké

2、释义:生活在水边软体动物的外套膜,由软体动物的一种特殊腺细胞的分泌物所形成的保护身体柔软部分的钙化物。

二、地壳

1、拼音:dì qiào

2、释义:地质学专业术语,是指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地震波的研究判断,地壳与地幔的界面为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莫霍面)。

三、金蝉脱壳

1、拼音:jīn chán tuō qiào

2、释义:指蝉脱去外壳的蜕变。比喻制造或利用假象脱身,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为“三十六计”中的一计),或比喻事物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3、出处:《西游记》第二十回:“这个叫做金蝉脱壳计,他将虎皮盖在此,他却走了。”

四、蛤蜊

1、拼音:gé lí

2、释义:软体动物,壳卵圆形,淡褐色,边缘紫色,生活在浅海底,有花蛤、文蛤、西施舌等诸多品种。

五、蛤蟆

1、拼音:há ma

2、释义:也叫蟾蜍。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癞刺、癞疙宝。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蛤

百度百科-壳

百度百科-贝壳

百度百科-蛤蟆

百度百科-蛤蜊

百度百科-金蝉脱壳

百度百科-地壳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read/438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