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个媒人给七十多岁的老人找对象,这位老人本来以为媒人真的能帮助自己找到一个如意的老伴,没有想到,连接找了三个老伴,累计从老人这里拿走了十多万之后,媒人告诉老人说人对象死了,老人花出去了七十多万,结果连对象的人影都没有见到,不得不说 ,这骗子也真是太猖狂了。在这里,也给老人们提个醒,不管是做 什么 事情,一定要留个心眼,不要被 别人骗走了自己的养老钱 。
一、老人希望找个老伴度过余生。这位老人已经七十多岁,一生都没有娶妻,年纪也大了,就想找个老伴共度余生,于是就选择由媒人来介绍。既然能让媒人介绍,说明老人是充分的相信媒人的,但是媒人却辜负了老人的一片心意,介绍了三个最终却无疾而终。
二、媒人介绍的三个人全部死亡。媒人受到老人的委托之后,就开始给老人物色对象,但是没有想到,媒人却经常以对方生病,对方急需钱等等各种理由,从老人这里拿钱,善良的老人以为这些钱都是给未来的老伴儿花掉 的,也没有多想,就这样,十多万元慢慢的都被媒人给要走了,但是老人提出来想见一面的时候,却遭到了拒绝,老人这才反应过来,自己有可能是被骗了。
三、老人们一定要长个心眼。老人已经年过七旬,想找个老伴同自己一同生活,这是没有错的,但是错就错在不该那么相信媒人。或许媒人根本就没有合适的老伴儿给老人介绍,全部都是媒人虚拟出来的,就是为了骗走老人的钱,所以才虚拟了三个老伴儿,当老人提出见面的时候,媒人就只能说全死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套路一:“投资养老”
嫌疑人以“投资养老”为名,以“高回报低风险”为诱饵,进行虚假宣传,骗取百姓“养老钱”。在“投资养老”的骗局中,犯罪嫌疑人通常会注册一家合法的公司来销售理财产品。有的犯罪嫌疑人先通过赠送小礼品吸引老年人的注意力,然后以推介会、知识讲座等形式编造一些高端投资理财项目。有了老年人的资金投入,犯罪嫌疑人首先会以高利息、高回报为诱饵,引诱老年人继续加大投入,甚至以提前返利的形式吸引更多老年人投资。最后会用老人的钱挥霍消费,一旦资金链断裂就潜逃。
套路二:《黄衣情缘》
很多没有配偶的老人渴望被关心和陪伴,试图通过“黄恋”找到另一半,相依为命。这种诈骗是一种婚介诈骗案件,利用女性“婚姻赡养”的虚假身份,专门针对老年男性。“黄恋”骗局其实是一种“杀猪”骗局。很多都是通过网络发展成网恋,然后编造各种理由索要钱财,再敲诈对方完成诈骗。
套路三:“以房养老”
一些犯罪嫌疑人推出“以房养老”项目,诱骗老人抵押房产,将贷款的钱投入到养老项目中,然后将钱卷走,留给老人两套房子。有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买低价的“指标房”,让老人给他“关系费”、“转让费”等费用,然后携款潜逃。
套路四:保健品
犯罪嫌疑人瞄准老人对健康的渴望,通过与老人聊天解闷取得老人的信任,开始通过销售保健、医疗等养老相关产品,如商品回购、寄卖、消费返利等方式吸引老人投资钱财。最后老人不仅花了钱,身体也没有保障。
套路五:社保和养老金
犯罪嫌疑人通过一些手段获取了老人的基本信息,通过精准发送诈骗短信,老人可以点击虚假链接填写相关银行卡信息,根据填写的信息盗取老人的银行卡或实施诈骗。有时,犯罪嫌疑人打着认识人社局、社保局工作人员的幌子,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联系老人,谎称可以帮助未参保人员提供代理服务。其声称可以通过一次性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费享受养老待遇,然后在收到被害人的巨额钱款后携款潜逃。
一些犯罪嫌疑人冒充社保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社保卡故障或异地刷卡,导致社保局锁卡,要求受害人提供身份证号、社保卡号、密码等信息,或声称需要办理转账手续,防止受害人再次被盗,以诱导受害人将钱转入指定账户。
套路六:“冒充公检法、政府官员”骗局
犯罪嫌疑人以老年人名义冒用银行卡、电话、社保卡、医保卡等具有消费功能的工具,或泄露老年人身份信息,涉嫌洗钱等犯罪。然后,他冒充公检法等司法机关执法人员,要求老人将资金转入国家账户配合调查。有时,嫌疑人会向老人展示公检法网站上发布的虚假通缉令等合法手续,骗取老人的信任。
冒充税务、教育、民政、社保、残联、金融机构(银监会等)等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时。),犯罪嫌疑人通过领取补贴、退税等方式诱骗老年人汇款实施诈骗。或者社保、医保、证券、金融等账户异常(通常是冻结、作废等。)诱骗老年人向安全账户汇款实施诈骗。
套路七:“冒充物流客服”骗局
嫌疑人通过非法渠道购买购物网站的买家信息、快递信息后,冒充快递、货运、仓储等物流公司的工作人员。,说给老人的快递丢了,可以给老人退款,索赔,退税等。,诱骗老人转账,或者根据嫌疑人的诱导,将他的银行卡等信息输入二维码弹出的网页,再输入手机验证码,他银行卡里的钱就会被转走。
套路八:“冒充亲友”骗局
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社交工具等。,犯罪嫌疑人冒充亲戚、孩子、朋友、同事等。老年人的,代买国外机票,被公安机关违法处理需要保释,发生交通事故需要治疗或赔偿,处理不方便的关系直接出面,重病需要手术等。,从而联系老年人向指定账户转账,利用老年人识别能力弱,一关注就糊涂的心理,实施诈骗。
套路九:“丢包,证书”骗局
犯罪嫌疑人利用一些老年人贪小便宜、自我防范意识差的心理,用高超的演技在被害人面前上演“丢包”大戏,使被害人处于精神错乱状态,以平分财产为诱饵欺骗被害人。
利用老年人爱读书看报的心理,以各种荣誉称号或获奖证书来行骗。这种骗局,打着“文化”“艺术”旗号的虚假组织,通过颁发奖牌、入书立传等方式,每次骗取老人数百至数万元不等。
套路十:“解冻民族资产”骗局
这种诈骗是一种通过互联网传播,集返利、传销、诈骗为一体的混合犯罪。犯罪嫌疑人往往以“一个老人在海外有几十亿资产需要解冻,解冻后可以将这几十亿资产调回国内,分给提供解冻资金的人”为名,向被害人承诺“投资10元、100元,就能获得100万、1000万的回报”。同时,犯罪嫌疑人也会跟上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