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细胞具有什么样的构造?

宝宝妈妈2023-02-09  69

如果你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细胞,就会发现细菌细胞有三种基本形态:球状、棒状、螺旋状。细菌细胞的形态有助于科学家识别细菌类型,例如引发脓毒性咽喉炎的细菌是球状的。

细菌细胞的结构是由细胞壁的化学成分决定的。坚硬的细胞壁有助于保护细菌细胞。

细胞壁内是细胞膜,它负责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细胞膜内的区域称为细胞质(cytoplosm),其中含有胶状物质。在细胞质中,有一些细微的结构,叫做核糖体。核糖体(ribosome)是合成蛋白质的”化工厂”。细胞质是还存在着细胞的遗传物质,就像一条粗粗的、相互交织的毛线。如果把这些遗传物质解开,你会发现它形成了一个环形。遗传物质上包括控制所有细胞活动的指令,例如怎样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等。

细菌细胞内有细胞壁、细胞质、核糖体、遗传物质和鞭毛。鞭毛(flagellum)是一种长长的鞭状结构,由细胞膜穿过细胞壁向外突出。鞭毛能帮助细胞移动,就像人游泳时的蹬脚动作一样。一个细菌细胞的鞭毛数可能是一至数根,或者根本没有。没有鞭毛的细菌不能自主移动,只能靠空气、水流、衣服及其他事物将它们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

一、细菌的基本形态

1、球菌

外形呈球形或近似球形,根据细菌分裂的平面和菌体之间排列的方式可分为双球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

2、杆菌

外形呈杆状,各种杆菌大小、长短与粗细差异较大。大杆菌长约4~10μm,中等杆菌长约2~3μm,小杆菌长约0.6~1.5μm。有的菌体较短,称球杆菌。

3、螺形菌

根据菌体的弯曲分为两类,①弧菌:菌体只有一个弯曲,呈弧形或逗点状,如霍乱弧菌;②螺菌:菌体有数个弯曲,也有的菌体弯曲呈螺旋状,称为螺杆菌。

二、细菌的结构

1、细菌的基本结构  细菌都具有的结构称为细菌的基本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及核质。

(1)细胞壁:位于菌体的最外层,是一种膜状结构,坚韧有弹性,厚度随菌种而异,平均为12~30nm。

(2)细胞膜:又称胞质膜,位于细胞壁的内侧,紧密包绕在细胞质的外面,是一层半透性薄膜,柔软致密有弹性。主要化学成分为脂类、蛋白质及少量多糖。

(3)细胞质:又称细胞浆。为细胞膜内的胶状物质,基本成分为水、无机盐、核酸、蛋白和脂类。细胞质是细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4)核质:细菌的核质是由一条双股环状的DNA分子组成,无核膜、核仁,与细胞质界限不明显,DNA分子反复回旋盘绕成超螺旋结构,控制细菌的各种遗传性状,亦称为细菌染色体。

2、细菌的特殊结构

特殊结构是指某些细菌具有的结构,包括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

(1)荚膜:包绕在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较厚的黏性物质,称荚膜。

(2)鞭毛:在许多细菌的菌体上附有细长而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它是细菌的运动器官。根据鞭毛的数目及位置可将鞭毛菌分为四类:即周毛菌、丛毛菌、双毛菌、单毛菌。

鞭毛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一种弹性纤维蛋白(鞭毛蛋白)。鞭毛具有特殊的抗原性。也可根据鞭毛的数目、部位及抗原性对细菌鉴定和分类。

(3)菌毛:许多细菌表面有比鞭毛更纤细,更短而直的丝状物称为菌毛,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菌毛蛋白),且具有抗原性。按其功能可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普通菌毛是细菌的黏附结构,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性菌毛参与F质粒的接合传递。

(4)芽胞: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小体称为芽胞。

扩展资料

细菌对环境,人类和动物既有用处又有危害。一些细菌成为病原体,导致了破伤风、伤寒、肺炎、梅毒、霍乱和肺结核。在植物中,细菌导致叶斑病、火疫病和萎蔫。感染方式包括接触、空气传播、食物、水和带菌微生物。病原体可以用抗菌素处理,抗菌素分为杀菌型和抑菌型。

细菌通常与酵母菌及其他种类的真菌一起用于酦酵食物,例如在醋的传统制造过程中,就是利用空气中的醋酸菌(Acetobacter)使酒转变成醋。

其他利用细菌制造的食品还有奶酪、泡菜、酱油、醋、酒、优格等。细菌也能够分泌多种抗生素,例如链霉素即是由链霉菌(Steptomyces)所分泌的。

细菌能降解多种有机化合物的能力也常被用来清除污染,称做生物复育(bioremediation)。举例来说,科学家利用嗜甲烷菌(methanotroph)来分解美国佐治亚州的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污染。

细菌也对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奶酪及优格的制作、部分抗生素的制造、废水的处理等,都与细菌有关。在生物科技领域中,细菌也有着广泛的运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细菌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read/403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