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话比同龄孩子要晚,家长应该怎么做?

宝宝妈妈2022-12-06  63

孩子说话比同龄孩子要晚,家长应该怎么做?


孩子说话比同龄人晚。父母应该怎么做?为什么有些孩子说话比同龄人晚?很多家长一直在问这个问题。对此,边肖只有一句话:特别注意。

请不要拿“王阳明”、“爱因斯坦”、“丘吉尔”当例子!!!

这是个案例!案例!案例!!!

而在他们那个年代,有多少孩子因为没有得到适当的治疗而痛苦不堪?书上不会写的!!!

现在的医学结论是无数样本统计的结果,远不是一两个甚至上百个特例能挑战的!!!

不要相信什么“贵人说话晚”!!!

不要相信十岁说话的人!!!

因为听了别人的安慰而延误治疗的案例数不胜数!!!

一旦发现孩子说话晚了,一定要找专业医生检查原因。毕竟你不怕一万块钱,以防万一!!!

一旦耽误了,会耽误孩子的一生!!!

孩子说话晚,家长应该知道什么?首先,家长要从孩子语言发展的角度知道什么是“晚”。

一个粗略但临床常用的筛查标准:

一岁的孩子还没有说出真正的第一个字(比如“妈妈”或者“想要”);

两岁的孩子还没有50个单词的词汇量,还没有开始把两个单词拼在一起(比如“饼干”和“爸爸抱抱”);

三岁的孩子还没有开始出现三个字的简单句(比如“爸爸开车”、“妈妈拿苹果”)。

在儿童语言评估和干预比较成熟发达的国家,如北美和欧盟国家,“晚 说话者”的临床诊断需要儿科医生和言语语言病理学家的配合。

其次,父母可能会关心语言发展“晚”的孩子能否自己赶上。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科学证据:

以下是对大量临床科研所得数据的简要总结:

两岁到三岁半之间,“晚说话”的比例约为13.5-17.5%;

四岁到七岁之间,被诊断为“语言障碍”的儿童比例为7.4%-9.4%;

在四至五岁之间,被诊断为“语言障碍”的儿童一般会有语言问题,这些问题会持续下去,并在学龄后扩展到阅读和写作方面的学习相关困难。

简单总结:

大约一半的“晚语儿童”确实在学龄前自己赶上了语言发育正常的儿童。

四岁以后,赶上语言发育正常的孩子的可能性急剧下降,而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障碍也会影响学校的学习。

第三,家长可能会问,既然50%的“拖后腿儿童”在四岁以后就能赶上语言发育正常的儿童,那么对于两岁到三岁半的“拖后腿儿童”是否可以持观望态度呢?

我们一起再来一遍,用循证的方法引导家长为孩子做决定。

以下是基于大量临床科研的数据和结论的简要总结:

到现在为止,在所有两岁到三岁半的“晚 说话者”中,仍然没有办法准确区分谁将来会被诊断为“儿童语言障碍”,谁将来能赶上正常的语言发展

很难知道“迟到”会不会在四岁之前一直持续下去,大概有50-50的几率成为“语言障碍”。

大量临床研究发现,儿童语言治疗早于晚更有效

错过早期介入的机会。语言干预还是有效的,只是效果不如早期干预。

语言能力差的三岁孩子,被同龄人嫌弃过。同时,语言能力的提高可以极大地改善儿童的人际关系

父母在等待和观望的同时,孩子的社交和人际关系受到了影响,也可能导致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出现问题。

即使“晚说话者”在四至七岁时赶上了语言发展正常的儿童,到了小学高年级,这些儿童大多出现了与叙事和阅读能力相关的学习困难

大部分曾经有过“说话晚”经历的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中,即使看似赶上了,仍然会有语言相关的学习困难。

根据以上证据,最终结论是:

不能对“晚说话的孩子”持观望态度!

第四,家长可能会问,不采取观望态度怎么办?

孩子“说话晚”可能有很多原因。家长不能仅凭上述初步筛选就判断孩子“晚说话”的原因。

以下是一些建议:

家长切不可根据网上的一些信息给孩子“签到”,在家给孩子“诊断”。

家长不要相信“贵人说话晚”,持观望态度。

家长不要盲目擅自干预。

要找儿科医生、发展行为医生,或者有儿童语言发育、儿童语言障碍临床经验的神经发育医生进行综合评估。

及早介入,不要等到影响孩子成长才后悔。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read/38551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