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一岁六个月,平时是个乖孩子。最近她喜欢扔东西,尤其是桌子上的东西,鞋架上的鞋子,柜子里的东西。只要她能拿到,她就把它们都扔在地上。有时候她会胡乱的往人脸上、脸上、头上扔,甚至可以用摔来形容。扔的力气太大了,我都被砸了。
我扔东西,扔东西,或者砸人的时候会很激动。我说她不工作也没关系。我打她的小手也没关系。我哭的时候可以安全几分钟。当我回头看的时候,还是老样子。孩子是这个年龄吗?这种状态能持续多久?有没有好的引导方法?
当宝宝喜欢上一些对父母来说没有意义或具有破坏性的行为时,妈妈们一定要忍住不发脾气。那其实就是宝宝通过身体、动作、看、听来探索和感受物体与空的关系,这说明宝宝已经进入了空的敏感期。家长要多点耐心!
空之间的敏感期是什么?
这是一个有趣的时期,也是妈妈们头疼的问题。空之间的敏感期是0-6岁之间的持续发展期。孩子会通过身体或者某些行为来探索空,比如:孩子爬到沙发上往下跳;孩子把东西扔出去,把东西叠起来再推倒等等。这些大人眼中的“顽皮”都是孩子探索空的行为。通过不断探索,孩子获得空感,从而形成空的概念。
空传感器宝宝们的表现如何?
对瓶盖上的小洞感兴趣
反复拧开瓶盖,再拧上。我对钥匙孔、插入孔、水管口、礼盒等很感兴趣。在家。我喜欢把手或者东西伸进去,塞进去,然后试着拿出来,等等。
钻不同大小空的房间
宝宝喜欢钻到桌椅底下,打开柜子,待在纸箱里,钻进自己的小帐篷。摸摸这里,看看哪里。一个人可以在空房间待很久。
转圈,保持,飞翔
宝宝喜欢爸爸妈妈带着ta转圈玩,或者坐飞机,用这种方式感受空房间。
乱扔垃圾
宝宝们喜欢通过扔桌子上、柜子里的东西来感受空之间的距离,只要是他们能够得着、能动的。婴儿会发现原来的物体是可以相互分离的,有距离的,所以很享受去探索,所以往往会出现“屡教不改”的现象。
爬上爬下
宝宝喜欢爬到沙发上,再爬到沙发背上,然后往下跳;爬楼梯,上桌,路不平的地方走,不厌其烦的一次次爬,会让我妈有一种哪里高,哪里危险就往哪里爬的感觉。其实这是一个孩子用自己的身体探索空的过程。
躲猫猫
宝宝喜欢把自己藏起来让父母发现,或者让父母藏起来自己去找父母。宝宝在玩耍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物体之间的空关系,体验到这种乐趣。
在保证宝宝安全的前提下,给宝宝探索的权利。不要总是责骂,阻止孩子探索。等孩子过了敏感期,你就很难让他对这些东西感兴趣了。过多的阻止宝宝,会破坏宝宝的自我保护能力和自信心。家长要做的是陪孩子去探索,保证孩子的安全。
空如何正确引导传感器的宝宝?
1。把家里危险的东西(比如尖锐的东西,容易爆炸的东西)放好,放在宝宝找不到的地方。创造条件让孩子去探索。不要给宝宝设置禁区。宝宝遇到问题,帮忙想办法解决。当ta滑倒,被抽屉夹住,被床单缠住出不来的时候,家长就上前帮忙想办法,提醒。
2。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家长可以让宝宝做一些ta这个年龄就能做的家务,比如:让ta把垃圾扔进垃圾桶,把书放在书架上,把玩具拿回盒子里,给爸爸搬凳子等等。不仅可以帮助宝宝探索空房间,还可以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习惯。
3。教学来源于生活,不必刻意去学什么。生活中的小细节可以让宝宝在探索中获得乐趣,你可以在生活中的任何地方找到帮助宝宝探索的东西。
1)家里的靠垫、沙发垫、积木、盒子、书都可以成为宝宝的书库。
2)橡皮球、沙袋、抱枕、软枕都可以让孩子扔、扔、捡,不仅有助于探索空之间的距离感,还可以锻炼宝宝眼睛和手的协调能力。
3)上下楼梯让宝宝行走感受,帮助宝宝建立空之间的意识。
ps:家长一定要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4)不用的纸箱,让宝宝坐在里面玩,或者两端打开让宝宝钻洞。
5)家里的床单、被子可以变成小帐篷。父母和宝宝钻进去,父母花空房。和宝宝一起感受这个小空房间的乐趣。
6)被子、枕头、储物盒等。在家里可以由父母设置成小障碍物,让宝宝想办法爬过去。既能锻炼宝宝对空之间障碍物的观察能力,又能锻炼宝宝平衡动作的能力,加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7)家里的柜子、窗帘、沙发、门、桌子都是很好的捉迷藏工具。父母和宝宝轮流玩捉迷藏,一边找一边提醒宝宝。它们是门后、柜内、桌下等等名词。
ps:家长不要玩的太认真。藏起来的宝宝找不到就不好玩了。
8)把宝宝玩的、想要的东西放在指定的位置,让宝宝去指定的位置寻找。在寻找的过程中,不断提醒宝宝。如果够不着,就帮宝宝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