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调皮很正常。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往往是家庭教育的反馈场景。以下是如何处理孩子在学校的“调皮”行为。
病例1:9岁的陶陶
9岁的陶陶在学校遇到了麻烦!
在食堂排队的时候,陶涛觉得有人在背后打了他一拳,于是他扑倒在地,把身后的女孩一脚踢翻在地。
上课的时候,因为不守纪律被叫到老师办公室。当老师准备打电话通知家长来学校时,陶陶崩溃了,冲上去抢老师的手机,并推搡老师。
最后,因为这件事,陶涛的课被停课了。老师让家长带陶涛去看医生。
病例2:5岁的宣萱
五岁的郭瑄瑄已经换了三个幼儿园了。老师和幼儿园小朋友都不喜欢他。
因为他总是抢玩具,打架,破坏,反复教育不改。最后,他也无能为力。老师只能不断的向家长建议换个环境试试。
一个孩子带着父母的爱和期望来到这个世界。他的人际关系之一是母婴关系(即直接代理人,包括他的父亲、祖父母等。).
良好的母婴关系直接奠定了孩子健康的心理和情感基础,而这种健康基础得到发展和提高的教练场就是“家庭互动场”。
孩子3、4岁上幼儿园,家庭教育是否合适的评估期就开始了。
当孩子出现适应能力问题时,家长和家庭成员需要检查家庭互动模式是否有问题。事实上,很大一部分适应问题与家庭互动模式有关。
孩子的问题,通常都是因为孩子的规则感和情绪问题处理不当造成的。以下是处理这两个问题的一些有效方法。
规则感问题
规则感的问题:过度放纵延伸出的冷酷和愤怒。当惩罚只是说说而已的时候,孩子不可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咨询开始前三分钟我就出去了。回来的时候发现我的小访客,差点把我的沙盒房拆了,玩具和沙子掉地上,架子上。
他的监护人坐在等候区玩手机。我让我的小访客打扫沙盘房,约定下次再这样,我们就暂停。
守护者向我强调,他知道所有的真相,除了他无法控制自己。如果他在家里犯了错,他会承认,但是家里没有合理的惩罚。
在这件事情上,家长要反思:当家长在处理孩子的行为上犹豫不决的时候,需要把他的行为放在大环境中,从第三人的角度去看待。
孩子的行为是否能被他人接受,那么你会更清楚的知道,有些行为是需要严厉制止的,并给予适当的惩罚。
感情问题
情绪问题:当情绪不被接纳时,受阻的情绪会变成乌云,随时会有情绪暴雨。
当他在家的时候,他总是笑着和自己玩。但是,到了学校,他总是因为一些小事打架。他觉得同学欺负他,老师针对他。他在家里从来不发脾气,但是到了学校就会骂老师和同学。
爸爸工作忙,主要是妈妈照顾。他妈脾气不好,他犯了错,总是认错,挨揍,重蹈覆辙。
所以他怕,他怕犯错,他怕老师凶,他怕挨打,所以他要反抗,他要爆发。他的同学和老师都成了“冷弹”。
家长反映:每个人都有情绪,都需要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可以表达愤怒、不满和失望,但一切都是适度的。记得发泄太多。
孩子处理情绪的方式,大部分都是在与父母的互动中习得的。重要的是允许孩子合理的发泄情绪,承认自己的情绪。
学校是家庭教育的“考场”。
当孩子在学校出现状况,无法适应时,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在家庭交往中,我们教会了孩子怎样的应对方式,这样的方式是否积极健康,是否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当孩子在学校“受挫”的时候,也许是我们改变反思型家庭教育模式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