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撒谎,别再如临大敌了(对“撒谎”的误解会误伤孩子)

宝宝妈妈2022-10-25  42

孩子撒谎,别再如临大敌了(对“撒谎”的误解会误伤孩子)

”本来是她的小剪刀,要放在固定的位置,但是有时候开心会对我说“被狼拿走了!"

所以,我想告诉你,孩子为什么要撒谎?先看这个四帧漫画:

拿着领带,孩子对刚下班回来的爸爸说:“爸爸,你看,我把你的领带弄开花了。多美啊”。爸爸很生气,一把抓住领带说:“别碰爸爸的东西。”孩子委屈地哭了。

第二天,孩子不小心打碎了花瓶,却对爸爸说:“爸爸,是对门爷爷的小猫打翻的,不是我”。爸爸此时的反应是:“没事的,好孩子”……

其实这个四帧漫画只是在向我们展示孩子为什么撒谎。很多时候,孩子的谎言都是父母逼出来的。

下面我列出了普通孩子撒谎的原因。知道“为什么”可能会防止父母因为不理解而误伤孩子。

撒谎理由#1:孩子分不清想象世界和现实世界

建议做法:照顾孩子的想象力,等孩子学会分辨

3岁左右的孩子,视野更开阔,情绪和语言更丰富,想象力发展迅速。放烟花的西瓜,会游泳的蝴蝶,长翅膀的老虎,等等。这种天马行空的想象空在现阶段是很正常的。

由于孩子看的多,感觉的多而且模糊,实践经验少,往往分不清一些东西,所以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思考,用想象代替现实。

所以,大人眼中的“说谎”,无非是孩子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与孩子的品行无关。

在这种情况下,我给家长的建议是,鼓励孩子的想象力,跟着孩子的“童话”走。这不仅能满足他们内心的想象,对成年人来说也是一种愉快的享受。

未来只要带孩子去体验,开阔视野,不断丰富认知过程,陪伴回答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很快就能走出现实与想象的混沌。

撒谎理由二:孩子害怕被惩罚

建议做法:当孩子犯错时,要引导孩子把注意力放在解决问题上,而不是问题本身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三岁以后再撒谎,可能是因为害怕被惩罚。

比如有时候,父母一旦发现孩子犯错,不是骂就是打。孩子当然会害怕。当孩子害怕的时候,下一次犯错的时候,他会用逃避的方式解决问题,避免同样的惩罚。

相反,如果父母能够接受孩子的错误,帮助孩子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情况就会大不一样。孩子不仅学会了对待问题的正确态度,下次犯错也不会想到如何逃避父母的责骂。

很多家长会问“我的孩子说谎是不是有道德问题?”心理学家凯尔伯格认为,7岁以前的孩子其实没有明显的道德区分。

当我们不以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孩子时,我们可以更容易地解决这些问题。

说谎原因三:孩子在寻求父母的关注

建议做法:多关注孩子!得到父母的爱和肯定是孩子重要的心理滋养

以前语文课本上有一个“狼来了”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小孩一个人在山上放羊太寂寞了,骗山脚的村民说狼来了。

于是大家都紧张地跑向他,关注着他和小羊的安全。教材自然是从伦理的角度来评判孩子的。

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孩子就是在这样的谎言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因为他的内心是渴望被关注和被关心的。

一位妈妈沮丧地问我:

女儿上幼儿园了。但是老师反映孩子喜欢偷偷摸摸的偷别人孩子的东西,而且喜欢撒谎。第一次听到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

都说女儿要有钱。虽然我和老公工作忙,陪孩子的时间少,但在日常使用、衣食住行方面都很大方。但是为什么孩子还是会有这样的行为问题呢?

接到咨询后,我进一步问这位妈妈,你说你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到底是多少?我母亲告诉我,孩子们正在寄宿。如果我们周末有时间,我们会带他们回家。如果我们没有时间,我们可能每半个月带他们一次。

答案已经出来了,这是一个典型的“狼来了”的真实故事。

在6岁之前,孩子需要父母给予足够的安全感和情感滋养。然而,家长们认为所谓的“有钱养”仅仅是指物质上的富裕,却忽略了孩子真正的心理需求。

官二代和富二代制造的很多社会问题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其实是次要的。即使家庭富裕,衣食无忧,他们仍然可能偷窃,抢劫和伤害他人。

上面那个偷孩子东西撒谎的小女孩,每次犯这样的错误,她爸妈肯定会去学校看她。所以她发现,如果她想让父母关心自己,她需要这样做。这成了她获得父母关注的有效方式,虽然每次见面都免不了被批评。

所以,要改变孩子的问题行为,首先要改变父母的教养方式。

另外还有一种孩子,在大人的引导下,表现欲很强,喜欢夸大事实,表现出来也是骗人的。毕竟这是孩子寻求大人关注的一种积极方式。

我曾经在给中心教官评课的时候遇到过一个叫妞妞的女生。孩子的妈妈上课前遇到我,焦急地告诉我,孩子太爱表现了。

5个3岁左右的孩子正埋头做蛋糕。突然妞妞兴奋地大叫:我成功了!但是,当指导老师去看的时候,她并没有真的看完。

教官说:“妞妞,你的速度这么快,但你好像忘了加点可可粉?”牛说:“我忘了,呵呵!”

导师处理的很好。他肯定了孩子“速度”的优势,满足了孩子对肯定的心理需求,同时巧妙地引导他们如何做得更好。课后,我和妞妞的妈妈进行了一次特别的谈话。

我发现那是她第一次陪宝宝上课。于是,我向妈妈提了一个要求:不要总说妞妞爱表演,因为你还没有给她表演的机会和鼓励。所以,最好能保证每天能享受宝宝至少半个小时的时间,真诚的赞美她!

以上分析强调了父母在日常教养中应该长期坚持做的事情。只要家长能真正把以上方法运用到育儿中,了解并满足孩子的内心需求,就能有效防止孩子在自己面前实际撒谎。

但是,如果我们发现孩子确实爱“撒谎”,而且已经在撒谎了,该如何应对呢?除了以上三个育儿建议,我还有几个提醒:

提醒一:家长要以身作则

爸爸妈妈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就是父母首先不要说谎。

有时候,我们会看到爸爸明明不想上班。当着孩子的面,他给老板打电话说:“老板,我今天头疼,不想上班了”。此时,孩子可能会觉得撒谎没什么。如果他不想做某件事,他可以用这种方式停止做。

所以,下次当孩子什么都不想做的时候,你会发现,孩子会对你说:“爸爸,我不想去幼儿园。”爸爸反问道:“为什么?”孩子的回答是:“因为我今天肚子疼”。

也许他今天不是肚子疼,只是不想去幼儿园。也许时间久了,他真的会肚子疼,因为他会把很多焦虑具体化。

所以,我想告诉你的是,父母要以身作则,孩子自然就不会说谎了。

提醒二:不要急于评价孩子,先调查真相

在七岁之前,如果孩子真的撒谎了,那可能是他在故意隐瞒什么。举个例子,如果今天一个孩子告诉你,“爸爸,我今天和孩子玩了一个游戏,但是孩子把我推倒了,我没有哭。”爸爸的第一反应是:小孩子一般都会哭。这次他们为什么不哭了?

经过调查,可能是他推倒了别的孩子,别的孩子可能哭得很厉害。他只是换了个方向——孩子会用这种方式告诉你错的地方。

所以,当孩子撒谎的时候,我们不要忙着指责或批评,甚至打孩子。我们必须首先找出他撒谎的原因和真实发生的事情。

中国很多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的倾向,就是特别急于评价一些事情,比如你做错了还是你做对了。

但是请家长考虑一下。当你不能理解整件事的前因后果,又不在现场的时候,怎么做出正确的评价?你的孩子是对还是错?

所以,对孩子撒谎,尤其需要关注孩子背后的需求。

提醒三:帮助孩子分析说谎的严重后果

很多时候,孩子真的分不清。说谎会给他带来什么严重后果。所以,在孩子3、4岁以后,尤其是孩子开始上小学的时候,家长要和他做一个分析:如果你这样撒谎,你现在可能已经骗了你的父母,但是很多时候以后,这个谎言就会被发现。你被发现后会怎么样?向孩子们解释后果。

有些孩子自尊心太强,容不得别人批评。那你就可以利用这一点。比如告诉孩子:如果你的谎言被发现,可能喜欢你的老师会批评你,和你一起玩的孩子会不理你。那你多难过啊……这样跟他讲道理。

一定要记住,父母讲道理的时候,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当他们从孩子的情绪切入时,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抵触、抗拒、否定或拒绝。

总之,关于孩子说谎,家长不要上升到道德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孩子情绪表达的问题。所以,当我们定位准确的时候,面对孩子的谎言就不会紧张。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read/34740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