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区的构造比较复杂,断层的发育将该区分割成多个大小不一的断阶和断块。该区主要发育有永1号、莱1号、莱2号、莱4号和莱5号等5条断层,以及由它们派生或与这些断层伴生的次级断层,并将构造进一步复杂化表2-1。
1.主要断层特征
永1号断层为一条北东东走向的正断层,在永8井的南侧进入并横贯本区,并向西延伸至研究区之外。在研究区内长约7.25km,断距450~1200m。由图2-8、图2-9可知,永1号断层纵向剖面呈铲状,倾向为北北西向,倾角约30°~80°,上部较陡,倾角约为80°,下部相对较缓,倾角约为30°。永1号断层主要发育于沙四上亚段沉积时期,它对研究区北带目的层段的沉积和油气的分布起控制作用。该断层发育时伴随一条同生断层。
表2-1 研究区主要断层的要素统计表
莱1号断层为一条北东走向的正断层,北起莱111井附近,向南延伸至研究区的中部(未出研究区),长约5.05km,最大断距约为650m,对沙三段的地层沉积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由图2-9可知,莱1号断层的剖面形态为板形,其剖面类型为屋脊式正断层。该断层的倾向为北西向,倾角约为40°。断层主要发育于沙三下亚段沉积时期,对研究区中部沙三下亚段的沉积以及后期的油气成藏都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
莱3号断层在平面上呈北东向展布,与莱1号断层大致平行发育。为一北西倾向的正断层,该断层为莱4号断层的伴生断层,长度约0.8km,最大断距约为300m。该断层倾向为北西向,倾角约为45°。莱3号断层剖面形态呈板形,剖面类型为屋脊式正断层。它形成于沙三下亚段沉积时期,终止于沙三上亚段,是一条规模不大的次级断层。由于其规模不大,虽形成于目的层段沉积时期,却对研究区目的层的沉积起不到明显的控制作用。
莱4号断层大致为一条北东走向的断层,在莱8井的附近进入研究区,向南西方向延伸至莱60井以南(未出研究区)。该断层发育了莱3号伴生断层和一条次级断层。莱4号断层长度约为5.8km,最大断距约为900m,该断层的倾向仍为北西向与莱1号断层大致平行,但是倾角比莱1号断层略大,约为60°,剖面类型为屋脊式正断层。莱4号断层发育于沙四上亚段沉积时期,对研究区南部的目的层段地层的沉积以及后期的油气分布起到明显的控制作用。
2.主要断层生长指数的计算
目前研究生长断层的活动性主要是计算断层的生长指数,断层生长指数是指断层下降盘厚度与上升盘厚度之比,即:
断层生长指数=下降盘厚度/上升盘厚度
当断层生长指数=1时,说明断层两盘厚度相等,断层不活动。当断层生长指数>1时,说明上盘厚度大于下盘厚度,断层活动,而且是正断层。当断层生长指数<1时,说明上盘厚度小于下盘厚度,断层活动,而且是逆断层。正断层生长指数越大或逆断层生长指数越小,表示断层活动越强烈。
本次研究主要是对3条剖面的主要断层进行了生长指数的计算与分析,计算结果见表2-2和图2-11~图2-13。
图2-11 Inline4233剖面不同时期断层生长指数图
图2-12 Inline4134剖面不同时期断层生长指数图
图2-13 Inline4059剖面不同时期断层生长指数图
表2-2 研究区主要断层的生长指数统计表
本区构造复杂,断层十分发育,对断层生长指数的求取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次研究选取东部、中部和西部3条较有代表性的剖面,对不同断层在不同时期的生长指数进行了计算,得出上表所示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永1号和莱4号断层的活动时期较长,贯穿整个目的层段沉积时期:沙四上亚段沉积时期开始至沙三中亚段沉积期一直处于活动状态,而其他断层开始活动的时期较晚,而且持续活动的时间也较短,如莱2号断层沙三中亚段开始发育,莱5号断层沙三下亚段开始活动,至沙三中亚段沉积时期断层活动就已停止。这些后期活动的断层虽然发育的时期较晚,但其活动强度并入不弱,如莱5号断层虽然只在沙三下亚段时期活动,但其活动的强度却不弱,比一直处于活动状态的永1号断层还要强烈。总之,研究区在整个目的层段沉积时期都有数量不一、活动强度不同的断层发育,这对该区各层段浊积扇体的发育以及后期油气的聚集成藏都起到很好促进和控制作用。
同沉积断层称为生长断层,是在沉积盆地形成发育过程中,控制盆地不断沉降、沉积不断进行、盆地外侧不断隆起的断层。同沉积断层主要发育在拉伸性断陷盆地边缘,常常继承基底断层发育;也可以出现在挤压性坳陷盆地(前陆盆地)边缘,受造山带逆冲推覆作用而形成和控制。同沉积断层与成油关系密切,控制生油层的形成,后者还控制油气的分布,是重要的生油、储油构造。
同沉积断层有以下主要特征:
(a)一般为走向正断层,剖面呈上陡下缓的凹面向上的勺状(图8.65)。
(b)上盘(下降盘)地层明显增厚,这一特征是同沉积断层的最基本特征和识别标志(图8.66)。同一地层在下降盘与上升盘的厚度之比称为生长指数,这个指数反映同沉积断层的活动强度和升降幅度。
图8.65 同沉积正断层形成的勺状断面示意图
图8.66 同沉积断层下盘与上盘岩层厚度对比示意图
(c)同沉积断层的断距随深度增大;或随地层时代变化,地层时代越老,断距越大。因断距是积累的,所以任一标志层的断距都反映该层以前断层活动引起的断距之和。
(d)同沉积断层上盘常发育逆牵引构造。这是因为断层上盘沿凹向上的断层面下滑时,由于向下倾角变小(缓)而在上部出现开放裂口,为弥合这个空间,上盘下降的拖力使上盘岩层下弯而形成逆牵引构造。逆牵引一般构成背斜,与断层走向一致延伸。背斜顶点或转折端向深部逐渐偏转,偏转轨迹与断层面大致平行。
对于正断层性质的生长断层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观察和研究。
A.厚度分析
由于生长断层的断面两侧厚度有显著差别,因此,可以根据厚度来分析断层形成时间及发育特点,也可以根据断层两侧同一岩层的厚度比率进行分析,这比用两盘的绝对厚度差来分析更准确些。这种比率称为生长指数:
区域地质调查基础教程
根据生长指数的大小可以确定生长断层的活动强弱、活动时期和静止时期,如生长指数为1时,即为静止时期;生长指数为2时,即为强烈活动时期。一般沉积盆地中生长断层的生长指数为1.1~1.5,利用生长指数也可以判别某一断层相对于其他断层的活动情况。
B.岩性及沉积间断分析
有些生长断层两侧岩性有显著变化,一般说来上升盘中砂岩分选较好,下降盘中砂岩分选较差。所以在断层两侧的岩性对比中要予以注意。此外在上升盘中常有沉积间断,在下降盘中常为连续沉积,间断较少,在对比分析中要注意岩层的缺失情况。
C.力学分析
生长断层主要是由于重力滑动或盐丘(泥丘)上隆力所产生。由于重力滑动所产生的生长断层系在平面上展布特征主要表现为与盆地边缘或沉积走向平行的断层系;在剖面常表现为凹面向上的弧形断层系,即凹面向着盆地下降方向滑动,总体呈阶梯状下降,在断层面附近岩层可见滑动构造。由于上隆力所产生的生长断层在平面上可以出现放射状或环状分布,在剖面上常呈共轭断层系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