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色彩的感觉?分别有哪些。

宝宝妈妈2023-09-08  53

视觉形式感之一,指人在欣赏形式美时对色彩美的感觉。色彩感包括温度感、重量感、距离感等。不同的色彩常易产生不同的温度感。例如看到了红黄色易联想到太阳和火焰而感到温暖,并产生热烈兴奋感;看到青、绿色易联想到海水、晴空和绿荫而感觉寒冷。所以人们将红、橙、黄等有温暖感的色彩称之为暖色系,将青、绿、青紫等有寒冷感的色彩称之为冷色系。色彩的冷暖感觉又是相对存在的,而非孤立的。如紫与橙并列时,紫倾向于冷色;紫与青对比时,紫又偏于暖色;绿、紫在明度高时近于冷色;而黄绿、紫红在明度、彩度高时近于暖色。色彩的重量感觉以明度影响最大,一般是暗色感觉重而明色感觉轻,同时彩度强的暖色感觉重,彩度弱的冷色感觉轻。形式美的创造活动中,为了达到稳定的效果,宜采用重感色,如机械设备的基座及各种装饰台座等;为了取得轻巧的效果,宜采用轻感色,如吊在房子顶棚上的灯具、风扇。色彩的距离感觉以色相和明度的影响最大,一般高明度的暖色系色彩感觉凸出、扩大,称之为凸出色或近感色;低明度的冷色系色彩感觉后退、缩小,称之为后退色或远感色。如白和黄的明度最高,凸出感也最强;青和紫的明度最低,后退感最显著。但色彩的距离感也是相对的,而且与其背景色彩有关,如绿色在较暗处也有凸出的倾向。

颜色的三要素包括色调(色相)、饱和度(纯度)和明度,人眼看到的任一彩色光都是这三个特性的综合效果,其中色调与光波的频率有直接关系,而亮度和饱和度与光波的幅度有关。

颜色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对光的视觉感受,我们肉眼所见到的光线是由频率范围很窄的电磁波产生的,不同频率的电磁波表现为不同的颜色,对色彩的辨认是肉眼受到电磁波辐射能刺激后所引起的视觉神经感觉。

眼球和七色光还有物体

色彩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人对颜色的感觉不仅仅由光的物理性质所决定,比如人类对颜色的感觉往往受到周围颜色的影响。有时人们也将物质产生不同颜色的物理特性直接称为颜色。经验证明,人类对色彩的认识与应用是通过发现差异,并寻找它们彼此的内在联系来实现的。因此,人类最基本的视觉经验得出了一个最朴素也是最重要的结论:没有光就没有色。白天使人们能看到五色的物体,但在漆黑无光的夜晚就什么也看不见了。倘若有灯光照明,则光照到哪里,便又可看到物像及其色彩了。真正揭开光色之谜的是英国科学家牛顿。17世纪后半期,为改进刚发明不久的望远镜的清晰度,牛顿从光线通过玻璃镜的现象开始研究。1666年,牛顿进行了著名的色散实验。他将一房间关得漆黑,只在窗户上开一条窄缝,让太阳光射进来并通过角形挂体的玻璃三棱镜。结果出现了意外的奇迹:在对面墙上出现了一条七色组成的光带,而不是一片白光,七色按红、橙、黄、绿、青、蓝、紫的顺序一色紧挨一色地排列着,极像雨过天晴时出现的彩虹。同时,七色光束如果再通过一个三棱镜还能还原成白光。这条七色光带就是太阳光谱。牛顿之后大量的科学研究成果进一步告诉我们,色彩是以色光为主体的客观存在,对于人则是一种视象感觉,产生这种感觉基于三种因素:一是光二是物体对光的反射三是人的视觉器官--眼。即不同波长的可见光投射到物体上,有一部分波长的光被吸收,一部分波长的光被反射出来刺激人的眼睛,经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形成对物体的色彩信息,即人的色彩感觉。光、眼、物三者之间的关系,构成了色彩研究和色彩学的基本内容,同时亦是色彩实践的理论基础与依据。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read/1149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