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芭蕉)花蕾在没有香蕉果实结果时,就可以割。
芭蕉花带有独特的鲜甜味,药食兼用。
用芭蕉花烹制菜肴,以刚刚破茎而出的花苞为最佳,刚刚结果的芭蕉花稍次,结完果实的芭蕉花通常就不会有人吃了。选择芭蕉花的时候,还要看看花瓣的颜色,花瓣发白的芭蕉花比较鲜嫩,花瓣呈红紫色的芭蕉花味道偏涩。
将芭蕉花从树上砍下来以后,要一层层地剥掉外层的老花瓣,只取最中间的鲜嫩花瓣食用,粗细大约和擀面杖差不多。剥芭蕉花的时候,最好顺手取出花瓣里面长长的花蕊,能让芭蕉花的口感更好,不取出花蕊也可。
剥好的芭蕉花必须在3小时内进行烹煮处理,否则就会变老。烹煮芭蕉花的方法也很简单,将剥好的芭蕉花放入沸水中煮2分钟左右,捞入冷水中让芭蕉花凉透就行了。
烹煮只能防止芭蕉花继续变老,但并不能彻底去除芭蕉花的青涩味道,需要用盐轻轻揉搓,将芭蕉花中的涩水挤出来,最后再用清水漂洗干净就可以做菜食用了,否则吃起来会很青涩。
素炒芭蕉花
主料:芭蕉花一朵
辅料:黄辣椒酱一勺、白胡椒粉少许、盐三勺
做法步骤:
1、将芭蕉花去掉老硬的花瓣;
2、把嫩花瓣切成细丝;
3、将切成丝的嫩花瓣和花芯放一起用开水焯;
4、焯过后用盐拌匀挤出水,凉水冲净,再挤干,入锅炒熟即可。
肉炒芭蕉花
主料:芭蕉花1棵、猪肉200克
辅料:朝天椒6个、九菜、香菜适量
调料:色拉油2大勺、食盐4克、鸡粉2克、葱5克、姜5克、生抽5克、香油适量。
烹饪步骤:
1、芭蕉花剥去外层不可食用的老化花瓣,露出可食用的浅黄色幼嫩的花心。
2、戴上一次性手套将花心掰开。
3、将幼嫩的蕉花用沸水氽烫。
4、取出横切成丝(蕉花会氧化变黑是正常的)。
5、加少许食盐轻揉捏,不用水洗。用手挤去汁液,去除涩味备用。
6、猪肉剁成末,姜,朝天椒,香菜,葱绿切细,九菜头和葱白切段。
7、起锅,放入2大匙油,炒香姜,朝天椒,九菜头和葱白。
8、接着放入猪肉末炒至六七成熟。
9、放入芭蕉花拌炒至熟。
10、最后放入九菜和调料,炒匀后放入香菜即可。
清炒芭蕉花
炒锅下油烧热,放葱花和干辣椒段炒香,再倒入芭蕉花炒熟,加盐调味就行了,装盘后可以撒点绿葱花作点缀。
由于芭蕉花比较嫩,所以下锅炒制的油温不能太高,否则炒出来的芭蕉花品相不好。做清炒芭蕉花的时候,还可以加点青辣椒碎和豆豉酱,味道都很不错。
如果喜欢酸笋的味道,可以切点酸笋和芭蕉花同炒,那将是再正宗不过的傣味菜肴了。
肉末炒蕉花
1、将猪肉或狗肉洗净(以狗肉为佳),剁成肉末待用(其实也可以切成肉丝或肉片)。
2、炒锅下油烧热后放姜蒜末炒香,倒入肉末炒炒至七八成熟,接着倒入芭蕉花翻炒均匀。
3、加盐调味,炒至芭蕉花完全熟透,装盘。
包蒸芭蕉花
1、将处理好的芭蕉花切碎,加肉末、蛋液、蒜泥、葱花、香菜末、青椒末和盐,拌匀。
2、用鲜芭蕉叶将馅料包成方形,放入蒸锅里大火蒸20到30分钟,出锅。
如果把包好的馅料放在碳火上烧熟,就变成包烧芭蕉花了。
1、蕉花蘸酱。多以刚刚破茎而出的淡黄色野芭蕉花为主要原料,以傣族自制的番茄酱为蘸料。加工方法,是把采集来的芭蕉花用焐烧或水煮方法烧、煮熟透、剥掉外表不能用的老花瓣,用幼嫩的花瓣和刚形成的芭蕉幼果蘸裹酱菜食用。
2、素炒芭蕉花和肉末炒蕉花。选用幼嫩的花瓣为原料,加工时先将蕉花洗净切细,加少许食盐搅拌,并用手揉捏挤去汁液。素炒时,加点青辣椒末和民间用豆渣制作的豆豉用油炒熟即可。若烹饪肉末炒蕉花,应将料肉(猪肉或狗肉,以狗肉为佳)洗净,滤水后剁成肉末,先在姜、蒜炸过的油锅肉爆炒至七八成熟,再加入经盐渍挤去涩水的芭蕉花和食盐、味精,炒至芭蕉花熟透,即装盘供食。
3、包蒸蕉花。以野芭蕉花、精瘦猪肉和鸡蛋为原料烹调。先将幼嫩的焦花用沸水煮熟、切碎,加入少许食盐揉捏,挤掉涩水装入碗内,加入蛋汁和剁细的猪肉、葱花、蒜泥、芫荽和少数青椒末、食盐、味精,调拌均匀,用鲜芭蕉叶包成方形叶包,入甑蒸20—30分钟便可食用。这道菜,色、香、味俱全,无油腻感。
4、蕉花三鲜汤。以野芭蕉花、精瘦猪肉片与臭菜为主要原料烹调。芭蕉花剥去外层老化花瓣,洗净切碎,加少许食盐轻揉捏,用清水漂洗去除涩味,用肉汤煮至七成熟时,加入猪肉片(末)和洗净切段的臭菜煮熟,加适量食盐、味精即可食用。这道菜汤,色泽红、白、绿三色相间,味鲜香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