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树主要生长于海拔174-1900米的区域,广泛分布于中国台湾、浙江南部、福建、广东、广西、湖北、贵州、云南等省份。 榕树(学名:Ficus microcarpa Linn. f. ):大乔木,高达15-25米,胸径达50厘米,冠幅广展;老树常有锈褐色气根。树皮深灰色。叶薄革质,狭椭圆形,表面深绿色,有光泽,全缘。榕果成对腋生或生于已落叶枝叶腋,成熟时黄或微红色,扁球形,基生苞片3,广卵形,宿存;雄花、雌花、瘿花同生于一榕果内,花间有少许短刚毛;花被片3,广卵形,花柱近侧生,柱头短,棒形。瘦果卵圆形。花期5-6月。 榕树分布于中国、斯里兰卡、印度、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日本、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直至加罗林群岛。榕树被评为福建省省树,榕树也被福州、赣州评为市树。
榕树是大乔木,高达15-25米,胸径达50厘米,冠幅广展;老树常有锈褐色气根。树皮深灰色。叶薄革质,狭椭圆形,长4-8厘米,宽3-4厘米,先端钝尖,基部楔形,表面深绿色,干后深褐色,有光泽,全缘,基生叶脉延长,侧脉3-10对;叶柄长5-10毫米,无毛;托叶小,披针形,长约8毫米。
榕果成对腋生或生于已落叶枝叶腋,成熟时黄或微红色,扁球形,直径6-8毫米,无总梗,基生苞片3,广卵形,宿存;雄花、雌花、瘿花同生于一榕果内,花间有少许短刚毛;雄花无柄或具柄,散生内壁,花丝与花药等长;雌花与瘿花相似,花被片3,广卵形,花柱近侧生,柱头短,棒形。瘦果卵圆形。花期5-6月
生长在中国台湾、浙江(南部)、福建、广东(及沿海岛屿)、广西、湖北(武汉至十堰栽培)、贵州、云南(海拔174-1240(-1900)米)。斯里兰卡、印度、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日本(琉球、九州)、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北部、东部直至加罗林群岛也有。
榕树适应性强,适合疏松、肥沃的酸性土壤。 它也可以生长在薄沙土中,叶子在碱性土壤中变黄。 不耐旱,更耐水和潮湿,短期水蛭不会腐烂。 干燥气候条件下生长不良,在潮湿空气中可发生大气生根,大大增加了观赏价值。
喜阳光充足,气候温暖湿润,不耐寒,除华南地区外,还有许多盆栽植物。 土壤要求不严格,它可以在微酸性和微碱性土壤中生长,并且害怕暴露在阳光下。
扩展资料
榕树为常绿大乔木,气根多数;叶互生,倒卵形或椭圆形,表面深绿色;隐花果,无柄单生或对生于叶腋,成熟时呈黄褐色、红褐色或黑紫色。
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太守张伯玉移知福州,夏天酷热难耐,遂令编户浚沟七尺,种植榕树,后来“绿荫满城,暑不张盖”,故福州又有“榕城”的美称。全世界现有1000多种榕树,多集中在热带雨林地区,热带植物中最大的木本树种之一,常高达20米。由于耐污性好、易栽植,也是常见的行道树。
榕树的拉丁文为banyan,在西方这个名字多指来自印度及孟加拉等地的孟加拉榕;但在中国及亚洲等地则多指细叶榕(F. microcarpa)。由于它们同属榕亚属,并且有相近的生活周期及气根等特征,因此榕树现多作为桑科榕属下榕亚属的简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榕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