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不好 会引起什么病?

宝宝妈妈2023-08-30  48

1、呼吸短促或一躺下就气短:爬一段楼梯就气喘吁吁,而过去从来没有这种现象,应警惕心肌衰弱问题。平卧几分钟后出现气短,坐起后才可稍微缓解。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多,导致气道阻力增加,患者出现气短。呼吸困难或伴出汗,时常伴有大点汗珠或者身体感觉到发冷,同时呼吸不顺畅,感觉吸不到空气一样,有可能是心梗。喘息或伴有咳嗽,当心脏起不到将血液带出的作用时,会堆积在肺部而导致咳嗽和喘息不止。2、胸闷、胸痛:胸口沉重如有大石,就是平常所说的“胸闷”,若排除情绪因素及其他脏器如呼吸系统功能改变,此时应考虑患者可能存在心肌缺血。如胸闷持续数分钟不能缓解,甚至出现胸口剧烈疼痛,则很可能出现了心绞痛甚至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应尽快拨打120,赶往最近医院,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先自行含服硝酸甘油片或速效救心丸等药。3、手臂、后背疼或脖子或下颌疼:手臂感到沉重或者不受控制,而且这种原因不是由于关节和肌肉引起的,就要注意下是否因为心肌梗死的影响。如果是肩膀以上到脖子这个地方感觉到疼痛,或者不自在甚至有燃烧感,也有可能是心肌梗死的表现之一。4、心悸心慌,心率增快、早搏或心律不齐:在情绪稳定时觉心悸、心慌、坐立不安,这要考虑是否存在心脏疾病。早搏是一种提早的异位心搏,即心脏过早地跳了一次,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心梗会出现无缘无故的心跳加剧的现象。也就是说,如果有一天在没有任何诱因的前提下,忽然发现自己无缘无故的心跳加速,持续时间在1分钟到10分钟之间。并且常常是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或过度饱餐后出现。这些情况,一定要去医院做进一步诊断,看看心脏是否出了问题。5、焦虑不安:正常人焦虑不安大多与情绪有关,而有人在情绪稳定时仍觉心悸、心慌、坐立不安,这要考虑是否存在心脏疾病。心率增快、心律不齐是心慌焦虑常见原因,多由心脏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导致,应早期干预,防止症状进一步加重。6、头晕目眩:头晕眼花和眩晕,可能是血管堵塞或心脏瓣膜疾病的征兆,如果伴有心悸,则必须当心。快速站立时出现头昏眼花,也可能是心脏异常的一个信号。头昏头晕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睡眠差、颈椎病、高血压等是较常见原因。但伴随血压明显偏低的头晕头昏,可能是心功能受损等所致,严重者还可能出现晕厥、心源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情况,此时应迅速就医。7、衣服和鞋子突然变紧:很多人会感到衣服、鞋子会突然变紧,一般都会认为自己发胖了,但对于心脏疾病的患者来说,这样可能是提示心功能受损。这主要是心排出量血下降,肾脏血流量减少,排出的水分减少,从而出现下肢浮肿、体重增加的情况,要注意及时就医。8、少尿且下肢浮肿:出现少尿和下肢浮肿,很多人常认为是肾脏出了问题。实际上,心脏功能受损会导致肾脏血流不足或体静脉压力过高,常出现少尿及下肢浮肿等。肾脏长期缺血,可致肾功能恶化,出现蛋白尿,血肌酐上升,并形成心衰加重的恶性循环。9、食欲不振:心脏功能受损的患者除了有食欲不振的表现,还可能出现腹胀、恶心呕吐、便秘、上腹痛等症状,多是由于右心功能衰竭,胃肠道淤血引起。10、容易疲劳或终日乏力:身体在一阵劳累过后感到疲惫是正常的,但是如果突然出现以及没有任何征兆的疲乏感,就有可能是心肌梗死的表现。

生老病死是人类生命的循环。对于心衰病人来说,有时候可能缺乏注意而导致出现生命危险。老人心衰临死前的症状是怎样的呢?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老人心衰临死前的症状,希望能帮到你。

老人心衰临死前的症状

1、老人心衰临死前有哪些症状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造成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它可以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

心衰病人在去世之前大多会出现胸口闷的现象。这种现象如果发现不及时是会直接导致死亡的。或者是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呼吸频率达30~40次/分端坐呼吸面色灰白、发绀、极度烦躁、大汗淋漓同时可频发咳嗽等。

2、老人心衰如何急救

镇静:皮下或肌肉注射吗啡5-10mg或杜冷丁50-100mg,使病人安静,扩张外周血管,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呼吸困难。对老年人,神志不清,已有呼吸抑制,休克或合并肺部感染者禁用。

减少静脉回流:患者取坐位或卧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必要时,可加止血带于四肢,轮流结扎三个肢体,每5分钟换一肢体,平均每肢体扎15分钟,放松5分钟,以保证肢体循环不受影响。

吸氧:加压高流量给氧每分钟6-8升,可流经25-70%酒精后用鼻管吸入,加压可减少肺泡内液体渗出,酒精能降低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从而改善通气,也可使用有机硅消泡剂消除泡沫。

强心药:用洋地黄类药物者,可静脉注射快速作用的洋地黄类制剂,如西地兰、毒毛旋花子甙k等,对二尖瓣狭窄所引起的肺水肿,除伴有心室率快的心房颤动外,不用强心药,以免因右心室输出量增加而加重肺充血。

3、老人心衰的症状

出现消化道症状。心衰往往伴有内脏瘀血,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通常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严重者可致胃肠道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等。

精神症状突出。心衰时常伴有失眠、焦虑不安,或嗜睡、表情淡漠、呆滞等。这与心衰时心脏排血减少,脑细胞缺氧有关。

夜尿增多。这是因为白天活动增多,回心血量相对不足,心输出量减少,肾脏血流灌注量减少,故而尿量减少但到了晚上,老年人卧床休息,回心血量相对增加,心输出量增多,从而引起夜尿增多,成为心功能不全的标志之一。

出现肺部体征。如果患者出现可疑症状可贴近老人的胸部听听。如果听见明显的哮鸣音或湿罗音,表明老人已有心功能不全,必须立即送医院就诊。

心衰症状易被掩盖。老年人常有多种疾病并存,相互影响,造成病情复杂化,症状多样性,掩盖心衰症状。

老人心衰的原因

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呼吸道感染,占诱因的首位,患肺炎的老年人97%死于心衰。

心律失常尤其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心房扑动等可增加心室率,减少心室充盈时间,增加心肌耗氧量等,快速性心律失常是心衰的重要诱因之一。

输血、输液或摄盐量过多。

体力过劳、精神压力过重及情绪激动。

环境、气候的急剧变化。

治疗不当,如洋地黄类药物用量不足、过量或中毒、利尿过度等。

严重贫血、甲状腺机能亢进、肺栓塞等。

抑制心肌收缩力的药物影响如β-受体阻滞剂、奎尼丁、异搏定、双异丙吡胺等。

心衰老人吃什么食物好

老年人心力衰竭对身体是很大的伤害,突发性经常出现,这就需要在日常饮食方面多加预防,减少病症发作,增强老年人自身免疫力,食疗确实是一个好方法。

心力衰竭的营养治疗原则,主要是少量多餐,食物容易消化,以减少心脏的负荷,并限制钠盐,防止水肿,保护心脏。这样的情况下心力衰竭的老人的膳食有如下要求:

1、适当限制蛋白质和热能的摄入。

心力衰竭时,每日蛋白质可控制在25~30克,热能600千卡2~3日后,蛋白质可加至40~50克,热能1000~1500千卡。病情好转后渐增蛋白质和热能,但不宜太高,以免增加心脏的负荷。

2、少量多餐。

心脏病病人不宜吃得过多,每日总热能分4~5次摄入,以减少餐后胃肠过度充盈及横膈抬高,避免心脏工作量增加。晚饭应早些吃,宜清淡,晚饭后不进或少进任何食品和水分。

3、应吃易于消化的食物。

心脏病病人由于血液循环功能减退,胃肠道瘀血、水肿,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因此,所进食物应易于消化。开始可用流质、半流质饮食,然后改用软饭。

4、应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适量的无机盐,如维生素B1及维生素C,以保护心肌。

供给适量的钙,以维持正常的心肌活动。钾对心脏有保护作用,不足时引起心律失常。用利尿药时,除补钾外,还应注意镁、锌的供给。

5、限制钠盐。

这是控制心力衰竭较为适当的方法。为了减轻水肿,应限制食盐,每日约3克以内为宜。

猜你喜欢:

1. 老年心衰的最佳治疗方法

2. 急性心衰的急救措施

3. 80岁心衰病人能活多久

4. 老年人冠心病有什么症状表现

5. 老人心衰临终前的症状特点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read/1108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