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乙肝的中药有哪些

宝宝妈妈2023-08-29  59

患者咨询:得了乙肝好多年了药也吃了不少,就是不见好转,想问一下专家治疗乙肝中药好还是西药好,呢?吃中草药能治好乙肝吗? 随着乙肝患者的不断上升,中草药越来越多地被用来治疗乙肝。很多人认为中草药价钱便宜、疗效可靠而且副作用小,所以,中草药已成为我国治疗乙肝的主要药物,各种偏方、验方、各种制剂层出不穷,实际上中草药治疗乙肝也面临着价钱逐渐上升、疗效不明确及使用不当带来的副作用等一系列问题,采取谨慎合理的态度对待中草药治疗乙肝是十分必要的。 一、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的中药:贯众,公英,半枝莲,茵陈等。 二、免疫调节治疗乙型肝炎的中药: 1、增强巨噬细胞功能:白花蛇舌草、金银花、女贞子、鸡血藤、山豆根等。 2、增强B细胞功能、提高免疫球蛋白:菟丝子、黄精、锁阳、仙茅等。 3、增强T细胞功能:黄芪、人参、白术、党参、灵芝、桑寄生等。 三、保肝降酶治疗乙型肝炎的中药:五味子丙素、甘草酸、齐墩果酸、水飞蓟素等。推荐阅读:冬虫夏草能治乙肝吗 四、抗纤维化治疗治疗乙型肝炎的中成药:扶正化瘀胶囊、复方鳖甲软肝片、大黄蛰虫丸、鳖甲煎丸等等。 专家提醒,许多中草药都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乙肝的一些草药长期使用均可造成肝功能或其他系统的损害。因此乙肝患者不可盲目使用中草药治疗,治疗必须在专家指导下进行。对于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来说,在治疗前一定要做乙肝病毒变异耐药检测。 乙肝病毒变异耐药检测的作用在于全面了解患者的乙肝病毒的复制状态,病毒在体内存在的数量、是否有传染性、是否变异、是否耐药,以及乙肝患者是否有必要服药、适合服用哪类抗病毒药物等,从而做到对症下药,这样将大大提高乙肝治疗效果。

(1)西医药治疗。

①保肝降酶药:肝泰乐每次0.1~0.3克,每日3次口服;维丙肝,每次50~25毫克,每日3次口服,或肌肉注射80毫克,每日1次;肌苷,每次0.2~0.6克,每日3次口服,静脉注射每次0.2~0.6克,每日1~2次;阿卡明,每次0.2克,每日3次口服;联苯双酯,每次25毫克,每日3次口服;促肝细胞生长素,40~80毫克加入10%葡萄糖静滴,每日1次,疗程2~3个月。

②疫苗。甲肝疫苗:第1次1毫升,2~4周后第2次注射1毫升,6~12个月后再增加剂量1毫升,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0.6毫升/千克,肌肉注射,1个月后再注射1次。

③抗肝炎病毒药:叶扰素,第1周100万~300万单位,每日1次,连用6日停1日。第2周100万~300万u,隔日1次,连用1~2周。每4周100万~300万u,每周2次,连用2个月;无环鸟甘,200毫克/次,每4日口服1次,或5毫克/千克,加入液体中缓慢静滴,每8小时1次,连续7日;聚肌胞,每次2~4毫克,隔日1次肌注,或每次100毫克,静肌注射,每周2次。

④免疫调节剂: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每次2~4毫克,每日或隔日1次,肌注。3个月为1疗程;核糖核酸,每次30毫克,每日1次。

(2)中医药治疗。

①湿热壅盛:胁肋胀痛,恶心厌油腻,纳差腹胀,身黄或不黄,小便短赤,心烦口黏苦,大便黏腻臭秽不爽,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治宜清热利湿、解毒退黄。

方药:茵陈30克,栀子15克,龙胆草12克,白蔻、厚朴、柴胡、郁金、大黄、黄芩各10克。中成药:急肝退黄胶囊,乙肝解毒胶囊,鸡骨草丸,茵栀黄注射液。

②肝郁化火:胁下胀痛、走窜不定,急躁易怒,时欲太息,胸闷不适,嗳气频作,食欲减退,妇女伴乳胀、月经不调,舌质红苔薄,脉象弦。治宜疏肝清热、理气宽中。

方药:柴胡、赤芍、夏枯草、枳壳、郁金、川楝子各12克,香附、陈皮、川芎各9克,甘草6克。中成药:柴胡疏肝丸,慢肝解郁胶囊。

③脾虚湿困:纳呆口黏,院胁痞胀,甚则疼痛,恶心吐涎,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大便稀溏,舌质淡胖、苔白腻,脉象沉缓。治宜舒肝健脾,化湿利浊。

方药:茵陈10克,白术、半夏、党参各12克,白蔻、木香、柴胡各6克,泽泻、陈皮、藿香各9克。中成药:茵陈五苓丸,逍遥丸。

④湿热挟淤:身目发黄,其色晦暗,持续不退,皮肤症痒,右胁疼痛,按之痛甚,面色青紫,低热绵绵,口苦涵腻,舌质紫黯有淤斑、苔厚腻,脉象弦细而涩。治宜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方药:桃仁、红花、郁金各9克,川芎、生地各12克,丹参、茵陈、当归各15克,泽泻、青皮各10克,大黄6克。中成药:肝友胶囊。

⑤气血两虚:胁肋隐痛,脘腹痞张。口淡无味,纳食不香,神疲乏力,头晕目眩,面色萎黄或苍白,大便溏溥,舌质淡、苔薄白,脉象弦细。治宜养血益气、疏肝健脾。

方药:当归、白芍、党参、白术各12克,茯苓、阿胶、陈皮、半夏、柴胡、川楝子各9克,砂仁5克,甘草6克。中成药:乌鸡白凤丸。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read/1106757.html